怒江畔卖橘子的农妇

郝耀华

<h3>  从泸水市去福贡县,小车沿着怒江一路北上。右侧是碧罗雪山,左侧是高黎贡山,两山对峙,夹着长达约600千米的怒江大峡谷。河谷平地、半山坡上,参差错落地坐落着傈僳族、怒族的村寨。<br> 来到福贡县怒江乡的一个路口集市上,我们下车休息、拍照。我发现有一个怒族农妇,背着一个婴孩蹲在路边卖橘子。她穿着粉白相间的小方格夹袄、灰色长裤,黑底织绣的头饰非常漂亮,还簪着一朵粉花。后背的孩子带着一顶毛绒绒的黄色帽子,白粉相间的衣服也是毛绒绒的。整体看上去,母子俩显得非常时髦。我突然发现,她们的侧后方有一棵被围拢起来的老树,树旁还有架起来的变电器,杆子上贴着警示标语:“此处危险,请勿靠近!”我说不清,农妇摆摊的安全距离够不够。说是地摊吧,只有一个支起来的木凳和上面盛着橘子的篾筐,还有一个放在地面的电子秤。看上去,筐子里只有几十个橘子,四块钱一斤,统共也不值多少钱。已是正午时分了,我走过去买了5斤橘子。当我把20元一张的现钞放在电子秤秤面上时,她轻声道:“哦,开张了!”竟开心得笑了起来,那笑容,宛如春日绽放的大树杜鹃花一般美丽。她是什么时辰背着孩子出来的,走了多少山路,为啥才做成了第一单生意?我有些走思,她又送了我两个橘子,眼里充满感激的目光。她一直在笑,笑容无比灿烂。但我笑不出来,鼻子一酸,眼眶也湿润了。我又取出5元钱给她,挥挥手离开了。</h3> <h3>我猜想,这两张图片背后一定有故事,一定有感人至深的情节。怒江州曾是列入“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前几年许多老百姓的年收入不足一万元呀!脱贫后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但受限于可耕地太少,生存空间逼仄,还担负着保护高黎贡生态屏障的天然使命,在这里过日子真的很艰难呀!回京后,我忘不了卖橘子农妇的那张笑脸,希望她和乡亲们在“聚绿盆”转化为“聚宝盆”的过程中获得实惠和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更希望大家关注那里的生态安全和少数民族老百姓的生计!倘若没有机会去怒江旅游,就网购一点儿大山深处老百姓的山货吧。<br><br>(图2:世芳摄影)<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