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才是家(续)

都市立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家家都有自己上新的故事。 阿姨过年要回家,婆婆对我说:让××(她儿子)负责浇花吧,不然你的负担太重。听罢此话,我哭笑不得。谢谢婆婆体谅,但她给儿子派的这点儿活也实在不是活,那花浇不上两三次阿姨就回来了,可我这做饭和家务是每天都不能少的呀,外加上与婆婆的斗智斗勇,从体力和心力上任务都是很重的,因此不能太便宜了她儿子。经过精细化设计,除了浇花任务外,倒垃圾、取快递、拿报纸、给乌龟换水喂食甚至叠床拖地等等都渐渐移交给先生光荣承担了。我牢记有人向男同事所传授的经验:把活往砸里干,有这么几回就不用你啦!不管先生干成啥样,都以鼓励为主,只要干就行,质量好坏先将就着,绝不能让那计谋得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婆婆一如既往地每天晚上到厨房去检查工作,摸摸这弄弄那一直在刷存在感。晚上睡觉前是不是锁门了,至少也要问个三五遍。先生急了说:“干脆以后每天晚上您亲自锁门吧,省得老不放心。”“那不行,我不管锁门,我就负责监督。”我听了不由得好笑,这年头都愿意监督,干活难呀!阿姨买菜回家,婆婆要挨着个地翻看,问这问那,说一遍听不清继续问,幸亏阿姨脾气好,两三遍地耐心回答。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婆婆眼里就是大事,时时处处盯着,不管你处于什么状况、什么心情。有一次婆婆问我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管到我头上了,我忍不住逗她说:“应该给您再发第二份工资。”“啥意思?”“因为您每天管这么多事太操心啦!哪里找这么负责任的监管员,所以必须要再给您发一份工资。”婆婆听了认真地说:“我不要。”“为什么?”“因为我做得还不够好。”哈哈哈哈,全家人听了都笑喷啦!这老婆婆听不出画外音,如果按她的概念都做好了,我们就真的没有活路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年是公公去世20周年,婆婆在我家已经生活了19年,88岁的她已经完全把我家当成自己家,经常按自己的意愿居家指挥。去年过年买一个新的吉祥物给她放到卧室,旧的不要了她不让扔,要放在我们的卧室里,还要指定放在哪里,被先生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事。她自己关注的事,不分大小轻重缓急,不管别人在忙什么,随时一声喊必须有人回应,不然就喊个没完,真是一个老小孩。快过年了,我跟婆婆说理理发吧,她说我还不想剪。但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婆婆吃完了饭,就拿着脸盆毛巾坐到阳台上要求理发,一看那架势,我只好放下手头的事担负起理发师的职责。刚开始她还像每次那样给我提出理发细节要求,我哼哼哈哈支应着,理着理着不见动静了,我低头一看,这老人家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居然睡着了,真是一个会享受的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年轻时有公公宠爱做靠山,婆婆比较任性,经常跟儿子起争执,还宣称“我老了不靠你养!”没想到这话说早了。公公去世后,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婆婆只好住到儿子家里。在儿子的屋檐下,聪明的婆婆平和了许多,她在自己家立下的种种规矩顷刻瓦解。这不仅让我感慨: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天变了一切不复存在。尽管婆婆入乡随俗了,但惯性所至仍然忍不住要对事情评头论足,儿子并不都买她的账,她就想把我作为统战对象。有一次,先生收拾了自己的书房,婆婆没看上。先生出门后,婆婆问我:“你看他收拾的那个书房吗?”我说:“没看到,怎么啦?”“嗯,收拾的比较乱,你最好去看看。”“看啥呀?”“让他再调整一下啊!”嗨,我明白啥意思了。“您就不要操心了,我也不看了。”婆婆心有不甘地悻悻离去。我心里偷着乐,这婆婆真是长心眼了,她不敢说的话挑动媳妇去说,真够逗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婆婆的最大优势就是胃口好,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在吃的问题上从来嘴不亏,所以身体底子还真不错。虽然做过三次大手术,又经历了疫情,几经大的风波,她的身体状况比我们都好。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吃得营养充足。但带来的问题是由于过于放纵她爱甜喜咸高油的偏好和食量,现在按照控制“三高”要求进行调整控制难度比较大,不管怎么说该吃吃该喝喝,完全不当回事。我着急地说:“不是我心疼钱不让您吃,是医生说您有“三高”又有腹疝不能再多吃了,不听医生的话早晚会出事的。”原以为婆婆会害怕,没想到她镇静地说:“还是听自己的吧,想吃什么吃什么,管他医生说什么。”嗨,这真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婆婆在我家生活了十九个年头,彼此相处很和睦,从未红过脸,但有一点我体会越来越深:婆媳关系再好,也不如母子关系亲。血亲关系是骨肉亲,砸断了骨头还连着筋,这点必须看明白。尽管婆婆凡事都是以自己为第一,但第二就是她儿子没有其他选择,作为儿媳妇尽力就好,还别攀比想不开。有一次,先生要出去玩,说晚上不回来吃饭了。婆婆说:“别出去了,在家陪陪小×(指我),她病刚好。”我一听心里还挺感动,但下一句就把我乐翻了。看先生还是坚持要走,婆婆急了:“别走啊,今天晚上吃鱼吃虾!”这才是真心话!本来是我和阿姨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被耳朵听力不佳的婆婆听到并信以为真,生怕有好吃的她儿子错过了!每每想到此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涉及婆婆的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先生嫌烦不愿干把我推到前面,活干完了我抱怨说:过去养儿是为了防老,如今养儿子管什么用!先生调侃说:最大的用处就是找一个好儿媳妇!呵,还挺会说!高帽一戴,心里一乐,只能继续努力,不辱使命。正可谓:家和万事兴,人和诸事顺,相遇即是缘,热闹才是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