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日踏歌行 且学且思且成长——托县第四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教育梦”全国名师观摩活动纪实

Y_H_T

<p>  三月,阳光正温情流泻,微风正低语轻吟,春水正明净清澈,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恰是教育人春耕之际。托克托县第四小学为了开阔教师教育教学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打造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25年3月15日、16日,在常校长和党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双新’背景下全国小学名师课堂教学深度研讨会”的活动。</p> 王崧舟老师 <p>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选自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首先,王老师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经历,提出的两个问题贯穿课堂始终。接着,王老师抓住标题中的“十六年”,用时间之久远与记忆之清晰形成鲜明对比,和学生一起罗列出那一年李星华清晰记得的时间节点、具体事件,干净利落轻轻松松把文章的框架拉出来,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他用清晰,反常两个词串联全文,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突破难点。</p><p> 课程结束后,王老师做了《学习情境与单篇教学转型》的讲座。他讲到,单篇教学依然是未来新课标理念之下,课堂教学的基本样态,但是新课标理念下的单篇教学跟我们以前的是有不同,有差异,有变化的。如素养导向和真实的语言情境都是传统单篇教学没有的。王老师还从《新课标(2022)》13处提到情境教学,强调了真实语言情境的重要性。</p> 王卫华老师 <p>  15日下午第一节课是由王卫华老师执教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形形色色的人》。王老师以写“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为任务,巧妙的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班级有特点的同学。首先从有趣的名字入手,然后抓住“技艺精湛,个性鲜明”两个方面交流,接着选择典型事例写具体。</p><p> 课后,王老师做了《学习任务群助力习作素养》的讲座。王老师以自己设计的“俗世奇人文集”六大任务为例,告诉老师们,统编写作四路并发:阅读与写作结合,集训与分布结合,生活与运用结合,导写与评改结合。</p> 张祖庆老师 <p>  张祖庆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习作《奇妙的想象》。张老师以幽默诙谐的《颠倒歌》引入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接下来,张老师通过例文引导学生,如何把奇妙的想象变成有趣的故事:一个反常的场景,几番有趣的对话,一个反转的结尾。</p><p> 课后,张老师做了《跟着童书学创意表达》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儿童创意写作,就是写真、真写,写出不一样的真我。教师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创意习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实践:绘本仿创、穿越写作、心情日志、续写、改写、群书创写。</p> <p>  第二天的学习启程了。 精彩课堂纷至沓来,目不暇接!触及的是 "匠人之魂" !这是有着语文情怀的匠师们,他们潜心钻研,细心雕琢,用他们的方式,试图点化每一个小语教学者。</p><p> </p> 王林波老师 <p>  16日上午第一节课,是由王林波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的《宝葫芦的秘密》。王老师教学设计十分巧妙。他以课后习题为抓手,化繁为简,将复杂的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设计出清晰的教学环节。</p><p> 课后,王老师做了《观照单元整体 有效设计教学》的讲座。王老师讲到,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在于整体性与关联性,强调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孤立地学习知识点。</p><p><br></p> 何捷老师 <p> 何捷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首先何老师让学生阅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感受到其简洁、直观、准确的特点,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接着,他引导学生阅读《金字塔夕照》,通过对比发现连续性文本所具有的生动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这种对比教学方法,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两种文体的优缺点,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p><p> 课后,何老师做了《“教与学”的统一有效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的讲座。他说到,课堂教学要制定“四化”规则:教师讲解压制化、学生活动放大化、学习形式小组化、学习过程表单化。</p> 黄莺老师 <p>  黄莺老师执教的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她围绕“变化”贯穿全文,先让学生找到大象耳朵的三次变化,接着,通过体验式朗读,品词析句,想象,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大象竖起耳朵后的痛苦”和“最后还是耷拉着的幸福”。最后,孩子们水到渠成地悟出一个道理:“别人是别人,我是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p> 课后,黄老师做了《能读会写,统编教材单元整体设计的创新实践》的讲座。她说到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做到以下四点:</p><p> 一、确定“写作”为顶层学习目标</p><p> 二、读写融合开发写作知识图谱</p><p> 三、将能读会写融合到情景任务中实现深度学习</p><p> 四、统整单元整体教学</p> 李竹平老师 <p>  李竹平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的《树和喜鹊》。课堂伊始,李老师用一首欢快的儿歌《喜鹊叫喳喳叫》引入课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孤单”和“快乐”两个部分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如“只有”“好多好多”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路历程。</p><p> 课后,李老师做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进阶》的讲座。他说到,不用“教学设计”概念,而用“课程设计”概念,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或者一两节课的教学来设计学习目标、规划教学内容和活动,至少要将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和规划。循序渐进地,还要从学生整个小学阶段或者一个学段,至少是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成长的总体愿景和目标出发,来设计和规划语文课程活动。</p> <p>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听一节好课,面对面感受专家、学者的风采,更是一种精神的大餐。大师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亲切而又充满智慧的点拨,独到的见解,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让我们如沐春风。</p> 学习笔记 <p>  培训虽已结束,但学习和思考从未停止。这次外出培训学习,使老师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p> 学习心得 <p>  挺立潮头,方知浪高风急;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两天紧张的听课学习,给参加活动的教师们不仅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更多的是理念更新。心向往之,行必能至,教师引领的本领决定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为“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与春雨相伴,遇见花开如诗;与名师同行,共筑教育之梦。愿我们在教育之路上不负春光,逐梦前行!</p> <p> 编辑:杨慧亭</p><p> 初审:时基禹</p><p> 复审:党晓霞</p><p> 终审:常永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