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南关到友谊关

周昕

<p class="ql-block">2025年1月22日,从东兴出发,前往崇左市凭祥境内的友谊关景区,全程260公里。离开东兴,正式踏入崇山峻岭,一路盘山而上,穿越山势连绵,峰峦重叠的十万大山。</p><p class="ql-block">刚解放那会,十万大山匪患猖獗。当年热播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就发生在这里, 四野的部队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剿灭匪患。現在是天下太平,一路高速,终于抵达了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中国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和口岸。</p><p class="ql-block">作为边关重地,友谊关有很多名字,我们熟悉的有镇南关,睦南关、等等,友谊关是它现在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名字的变化反映了两国关系的风风雨雨,分分合合。真的如三国演义所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变的只有国家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作为边关重地,友谊关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1885年,清朝名将冯子材在此痛击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举世闻名的镇南关大捷;1907年,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此发动镇南关起义: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广西全境解放。</p> <p class="ql-block">作为祖国南大门,友谊关是和平、友谊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这里,曾有两国领导人的亲切握手;这里,迎来送往,笑声不断;这里,呈现着双方不断扩大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经济、文化、社会繁荣发展的新景象!</p><p class="ql-block">友谊关,见证中越友谊万古长青!(当然不包括七九年自卫反击战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边关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景区首先从边关第一街走起。浓浓的越南印记,越南咖啡,越南鸡肉粉,越南托鞋,广西的特色螺蛳和东南亚的特产。是集购物、饮食、娱乐和观演于一体的特色风情街区。</p> <p class="ql-block">中学课本里有关于镇南关大战概述。也称为“镇南关大捷”。</p><p class="ql-block">镇南关大战是清朝末年中法战争的最后一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抵抗外强侵略的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十九世纪中、后叶,中华民族处于积贫积弱、外侮纷乘的多事之秋。</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以后,法国加紧对越南的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企图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中国的广西、云南,清廷应越王请求派兵援越。法国为逼清廷赔款求和,派遣远东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袭击我国台湾基隆、福建马尾,重创福州水师,攻占并炸毁我南疆国门镇南关(今友谊关)。</p> <p class="ql-block">当此国家急难、民族危亡之际,年近七旬的退休老将冯子材主动请缨,紧急募兵赴关抗法,被众将推举为前敌主帅,统一指挥镇南关前线的抗法战事。</p> <p class="ql-block">1885年3月23日,法军再次进犯镇南关,直扑清军长墙阵地。重炮轰击下,清军伤亡惨重。在长墙即将陷落的紧急关头,冯子材率部反击,与敌展开白刃战,清将苏元春、陈嘉、王孝祺、王德榜率各路清军及时增援,几股铁流汇集山谷,冒着枪林弹雨围歼法军。</p> <p class="ql-block">战至24日傍晚,大清军民将入侵的法国远征军驱出镇南关,歼敌2300多人,法军第二旅团司令尼格里少将在出关追击战中重伤毙命。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直接导致了法国内阁集体辞职。</p> <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结束后,广西提督苏元春为了改变自古以来广西边境有边无防的被动局面,防止外敌再度入侵,历时10余年,督饬边境军民构筑以炮台为核心的广西全边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边境防线建成后的几十年间,占领越南的法国殖民军再也不敢冒进一步。</p> <p class="ql-block">跃马扬鞭的冯子材塑像正对友谊关口。</p> <p class="ql-block">广西全边对汛署(南关对汛署</p><p class="ql-block">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中法签订《中越边境对汛署》,双方设立对等的汛署。此楼建于1914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是当年清政府设在凭样的“镇南关对汛分署”的办公地点,主要是负责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边境治安。在法式楼的旁边以前还建有关帝庙和纪念1885年为保卫镇南关英勇战死的清军爱国将士的昭忠祠,均已在抗日战争中毁于战火。</p> <p class="ql-block">镇南关起义</p><p class="ql-block">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拯救中国而毕生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孙中山在领导革命党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斗争中,曾先后发动10次武装起义,其中有3次发生在广西边境地区。1907年12月的镇南关起义,是孙中山在河内策划领导、得到越南人民帮助的起义,也是孙中山革命生涯中唯——次亲临前线指挥,唯——次亲手拉响大炮轰击清军的起义。镇南关起义,见证了中越人民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友谊关关楼,始建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6次变更关名,初名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1953年1月改为睦南关,1965年1月易名为友谊关。抗法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关楼先后五次被外国侵略军占领,两度毁于战火,三度重修,现在的关楼为195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关楼共有四层,除了以它厚实的城墙以及城墙上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垛,透出雄浑无比的阳刚之美外,整个楼体极富民族特色。石栏杆雕刻精细,圆拱形门窗构图精美,镶嵌彩色玻璃,玲珑典雅,门框门板雕花刻意,古香古色。关外墙正上方悬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楼顶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城门上镶嵌着用汉白玉石镌刻的匾额“友谊关”为陈毅元帅笔迹,字体浑厚,苍劲有力。</p> <p class="ql-block">登上楼顶,极目四周,越南的口岸,左辅山镇关炮台、右辅山(金鸡山)炮台等奇丽景观即映入眼帘。关楼两翼留存着明代砖石城墙1352米,尤如两条巨蟒分联左辅山、右辅山,与两山炮台构成一体,气势磅礴,雄伟壮观。</p> <p class="ql-block">“南疆重镇”匾额</p><p class="ql-block">镇南古关设于汉朝,历经二干多年烽火沧桑,明、清时期修建的关楼设双重拱门,外门额题“南路世镇”,内门额题“镇南关”。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旧关楼于1885年在中法战争中被法军焚毁,战后,清军守将苏元春按质样主持重修,1939年12月21日18时侵华日军第五师团及川步兵第十一联队山县先遣队占领关楼并将其焚毁,日军劫走外门“南疆重镇”匾额石碑,并拓下内门“镇南关”额书,一并运回日本向天皇邀功请赏。</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毛泽东主席提出:镇南关必须改名</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之初,广西省委、省政府将计划重修镇南关关楼报告送到北京。毛泽东主席认为,镇南关是历史名关,重建关楼是好事。但关名必须改。时代不同了。再用这个“镇”字就不妥当了。我们共产党人主张大小国家平等相处,友善和睦。关那边的越南是我们的友好邻邦。我看音“镇南关”这个“镇”要改换掉,请广西的同志考虑。</p> <p class="ql-block">胡志明诗:只改一个字(中译文)</p><p class="ql-block">天长地久----中国越南,</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比邻而居。</p><p class="ql-block">然而,……</p><p class="ql-block">(封建统治者)</p><p class="ql-block">趾高气扬,轻鄙越南。</p><p class="ql-block">设镇南关,“镇”乃镇压也。</p><p class="ql-block">而今,</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革命成功,</p><p class="ql-block">东西南北,皆为同志。</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指示:</p><p class="ql-block">“越南乃兄弟之国,咱们须团结。”</p><p class="ql-block">主席作决定,把“镇”南关,</p><p class="ql-block">改为“睦”南关,“睦”乃和睦。</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道德,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国际精神,令人佩服。</p><p class="ql-block">越华兄弟,华越团结;</p><p class="ql-block">同甘共苦,保卫亚洲和平。</p><p class="ql-block">越中两民族,共同庆祝胜利。</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万岁!</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关口岸</p> <p class="ql-block">出关城后,可以看到现在的出入境口岸大楼,络绎不绝的中越边民提着大包小包出入边境。</p><p class="ql-block">与一位拎着众多行李的前往口岸的人问话:“您旅游去,还带这么多东西啊?”</p><p class="ql-block">结果人家说他媳妇是越南的,现在要去越南过春节。</p><p class="ql-block">不远处还有公路口岸,这是中越边境上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大量搭载集装箱的汽车来来往往。</p> <p class="ql-block">零公里</p><p class="ql-block">零公里,位于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交汇处,是越南所立的1号国道起点的里程碑。从这里往南前行100多米,就到了人们常说的“零公里”。</p> <p class="ql-block">“零公里”是中国322国道终点与越南1号公路起点的交汇处,在中国一侧的水泥路面上,镶有“中国322国道终点”的标志,越南一侧的公路边立着一块公路里程碑,用越文刻“河内,172公里”,标志着从那里到河内172公里,另一面刻着“No.0”,意思就是“0号(里碑)”。</p> <p class="ql-block">非常有趣的是,自从我国把镇南关更名为友谊关以后,为两国的睦邻友好,越南也把与我们友谊关对面的口岸改名为友谊口岸,这在中越边境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观。</p> <p class="ql-block">从关楼出来,即可爬山前往炮台。陡峭的两山山脉如蛟龙,护佑着通往友谊关12公里长的峡谷走廊。关楼踞左臂,右府两山之要冲。凭显高筑,巍然耸立,城墙炮台群如繁星点点般分布两山山路及山巅。金鸡山的炮台群尤为显要。</p> <p class="ql-block">左辅山镇关炮台</p><p class="ql-block">镇关炮台又称左辅山炮台,位于友谊关楼东侧的左辅山顶。它的东南面是越南,西面是右辅山(又称金鸡山)。</p><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结束后,抗法名将苏元春督办广西边防军务时,为防法军再次进犯,特选此山构筑炮台,名日“镇关炮台”。</p> <p class="ql-block">这座炮台与边境线上其它炮台有所不同,结构特异,整座山头构筑南北炮台两座,南面为分前卫炮台,北面为主炮台,两炮台相距80米,炮台外围是一道宽和深为3米的战壕,为明代所留。主炮台分为两重,外重是高筑城垛,东侧配以小炮数门,炮台的顶部为主炮位,下方为屯兵室与弹药库,开东、西、南、北四个门。整个炮台呈四面环形,四通八达,形成严密的防守体系。</p> <p class="ql-block">本炮台装备的德国克虏伯要塞大炮一门,内径120毫米,射程约20公里,炮位下方有环形铁轨,可作360度旋转,四面八方皆可轰击。原炮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现为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炮台指挥室</p> <p class="ql-block">左辅山镇关炮台与友谊关西侧的右辅山顶上的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遥相呼应,配以友谊关楼左右两侧沿至左粥山、右辅山顶的明代古城墙,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故苏元春将其称为“南陲保障”</p><p class="ql-block">镇关炮台在中法战争和援越抗美等历史战争中均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历代兵家必争之</p> <p class="ql-block">山顶有视死如归雕像</p><p class="ql-block">镇南关沦陷,各军群龙无首,边情万分危急。沙场宿将冯子材主动请缨。赴关御敌。</p><p class="ql-block">面对船坚炮利的帝国主以列强,冯子材下定誓死卫国,血战到底的决心,自备棺材作好战死沙场的最后准备,出征前他庄重祭别祖先灵位,谆谆瞩附家人:“万一军有不利,百粤非复我有,亟率我眷属,奉香火驰归江南祖籍,永为中国民,免奴外族也”。</p><p class="ql-block">冯子材刚到镇南关就被众将推举担任前敌主帅,积极迎战并主动出击,指挥边境军民浴血奋战,终至取得镇南关大捷的伟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顶,透过山谷,可以看到越南境内许多车辆都在排队等待通关,山风拂来,当年的炮火声,厮杀声,“同志加兄弟”,友谊万岁的呼声,统统归于沉寂。</p><p class="ql-block">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凭祥夜市</p> <p class="ql-block">在酒店的阳台上,吃从凭祥边贸市场买回的西瓜,结束匆匆的一天,消除一身的疲惫。从越南进口的西瓜,十块钱三个,性价比特别高,物超所值,而此时的上海,西瓜要四块钱一斤。</p><p class="ql-block">此时,二十块钱一盒的车厘子,则显得不如西瓜实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