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罗丹:现代雕塑的启承——展览共包括六个主要章节和2个特别章节,百余件展品均为真迹,有30件作品来自17位与罗丹密切相关的艺术家(老师、好友、学生、助手、情人等)。</p> <p class="ql-block">罗丹艺术中心钓外景——由世博会法国馆改建。</p> <p class="ql-block">入场导览册和小礼品</p> <p class="ql-block">罗丹1840年出生于巴黎,1917年在巴黎的近郊默东去世,与古希腊菲狄亚·斯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郎琪罗并称为“西方雕塑艺术的三大高峰”。19世纪的欧州,新古典主义风格盛行,罗丹凭借其对真实和自然的不懈追求及其开创性的表达手法和雕塑语言,完成了对古典主义传统的超越,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的发展方向,被誉为“现代雕塑之父”。</p> <p class="ql-block">罗丹石碑像</p> <p class="ql-block">世界地图各板块模板,罗丹巳闻名于世界。</p> <p class="ql-block">第一章——新时代,新形态。出生于1840年的罗丹在第二帝国时期度过青少年时代,14岁进入有“小美院”之称的皇家绘画与数学的专门学校学绘画,随后开始接触学习雕塑艺术,师从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贝勒斯,于1864年进入其工作室学习和工作。</p> <p class="ql-block">梳着辫子的少女,阿尔伯特-恩涅斯特·卡里耶-贝勒斯创于1870年,(罗丹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酒神女祭司,罗丹的老师创于1870年。</p> <p class="ql-block">母爱</p> <p class="ql-block">田中归来,罗丹的老师创作于1870命。</p> <p class="ql-block">少年</p> <p class="ql-block">双层陈列柜</p> <p class="ql-block">座钟,罗丹的老师创作于1869年。</p> <p class="ql-block">水泽仙女,罗丹的老师创作于1870年。</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皇帝三世全身画像</p> <p class="ql-block">“五感系列”曾是拿破仑三世皇帝和欧仁妮皇后的私人收藏,于1865至1870年间陈列于爱丽舍宫。</p> <p class="ql-block">“五感”系列油画</p> <p class="ql-block">陶瓷花瓶</p> <p class="ql-block">第二章,生命之爱,发于自然。罗丹遵从自然,亦是自然的再发现者,自称为“真理的猎手和生命的守望者”。他总是从真人模特开始创作,从裸体研究开始将生命和真理赋予雕塑。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特别是米开郎琪罗的作品对人体自然和真理的表达,给罗丹带来了重要且持续的启发和影响,体现在他对古典和近代神话题材的重要发现和重新诠释中,古今神话中的人物在罗丹手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是罗丹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作品。模特原型是一名年轻的比利时士兵,法国政府收藏了该作品的石膏版本,并订购了一件青铜铸件。罗丹强调“这个人物具有所有神秘的,精巧的细微差别和现实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自拍像怎么也找不到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罗密欧和朱丽叶,1902年创作。</p> <p class="ql-block">《夏娃》,一件并没安全完成的作品,为罗丹摆姿势的年轻意大利女模特其间失踪且再未回过工作室,作品1881年构思创作。罗丹后来坦言:我看到我的模特身上不时出现变化,却不知原因所在,我修改了轮廓,天真地追随着不断变大的身型持续变化,有一天得知她怀孕了,才明白了一切,一个意外,对我而言是个好的意外,就这么发生了,这对人物塑造提供了独特的帮助。现在粗糙的作品上能明显看到肚子是稍有隆起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章,表达:始于现实,超乎现实。罗丹创作的这些人物来自不同时代,有《圣经》人物施洗者圣约翰,17世纪法国画家,18世纪法国文豪,19世纪法兰西政治家,以澳大利亚画家妻子为原型的智慧女神……。</p> <p class="ql-block">《巴尔扎特》,巴尔扎特逝世四十余年后,法国文学协会1891年委托罗丹为其建造一座纪念雕像,罗丹化了6年时间给巴尔扎克头像、身体、睡衣做了很多设计,巴黎的罗丹博物馆藏有数百件《巴尔扎克》的过程稿,显示出他对此作品的重视,作品最终在1897年制成雕像,成为罗丹一生艺术成就的制高点。不过最终因作品太过前卫,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委托方拒绝接受罗丹创作的《巴尔扎特》,罗丹至死都拒绝出售该作品或将其制成青铜雕像,直到1939年这座青铜纪念雕像才竖立在巴黎拉斯拜尔大道上。(罗丹1917年去世)</p> <p class="ql-block">阅读,</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摇篮,创作于1845年。</p> <p class="ql-block">《惠斯勒缪斯女神》,一个美国画家,1934年移居巴黎学习绘画,1903年去世后,罗丹应邀接替她担任国际画家、雕塑家和雕刻家协会主席一职,这个协会正是惠斯勒本人于1898年创立的。1905年罗丹受邀为惠斯勒创作纪念雕像。</p> <p class="ql-block">《思想者》,这件国宝级作品是罗丹博物馆保存的举世闻名的原始尺寸版本,高度为72cm,这个版本出现在《地狱之门》的楣版中央,作品中的人物似乎在沉思人类激情带来的折磨和戏剧性。《思想者》是在1903年哟大尺寸版本制之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和强大的人物作品,具有了普遍影响力,罗丹的想法:“人作为人性来展现,粗犷而勤劳的人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停下来思考,行使他们区别于野兽的一种能力”。</p> <p class="ql-block">罗丹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地狱之门》,创作于1880年。这是一个大型的雕塑群,灵感来自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他选择了地狱最黑暗的部分——地狱作为主题。作品通过187个人体交织,表现了落入地狱的人们无处不在的绝望和痛苦,187个小雕塑,展现了地狱中的各种场景和人物。</p> <p class="ql-block">地狱里不只是有痛苦,现在我要将喜乐也带进去。</p> <p class="ql-block">罗丹坐在比隆公馆的房间里,桌子上摆放着中国的瓷器花瓶。</p> <p class="ql-block">特别章节:罗丹与中国。罗丹个人收藏的16件古代中国艺术品,展现了他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也体现出艺术无国界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悲剧缪斯》创作于1890年。</p> <p class="ql-block">《阿波罗大战巨蟒》,创作于1898年。</p> <p class="ql-block">《加莱义民:穿衣服的皮埃尔·德·维桑》,创作于1887年。罗丹对人物进行了真人大小的人体雕塑研究,然后再设计其披上外衣的版本,雕塑过程中,罗丹用真的衣服直接在石膏体上塑造成型,细腻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吻》(大尺寸版本),创作于1882/1888年。此作品是讲女子随父母之命嫁了一个奇丑的男人,她痛苦之时见到丈夫弟弟而一见钟情以此相爱,,因行为判逆此作品原设计在《地狱之门》门槛上的,后来罗丹认为爱情还是美好的,就将其移出改制成独立的大雕塑。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男人胆怯迁就不敢紧紧搂抱的动作,突现该作品</span>细腻情感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室外广场上的《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出展厅又遇日落,真是个好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