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吻心禅恋》,第四章6小节

云海妙音

<h5><font color="#9b9b9b">图片来源:Pixabay</font></h5><div align="center"><h3><b>第四章 禅忆往昔</b><br></h3><h3><b>6、玄辨枢机</b></h3></div>   我自幼出家。<br>  严格持戒,精通三藏,霸气的学术论文都写了几箩筐。<br>  特别是对《金刚经》非常有研究,常常向公众开堂宣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br>  日久功深,金刚造诣越来越高,心得体会写了几十本,冠名曰《青龙疏钞》。   听说南方流行禅宗,号称“直指人心,开悟成正觉。”诱惑了不少无知的青少年。<br>  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儿?我就不服了。<br>  于是,跟大伙儿说:“出家儿千载持戒立威仪,万劫纠正微细行,如此精进,仍然未能成正觉。南方的魔子竟敢胡说什么,直指人心,开悟成正果!简直就是妖言惑众!我要去剿了他们的老巢,灭了他们的种类,坚决维护正法的无上权威。”<br>  于是,我担上自己的《青龙疏钞》,离开了蜀地老家,勇敢地前往南方,立志降妖伏魔去。<br>  咱是文化人,崇尚以理服人。<br>  必须以我精密的逻辑,机智的巧舌,把这帮魔子魔孙辩得服服帖帖,从今往后,再也不敢瞎开口忽悠人。<br>  然后,顺势将我的几十本学术论文祭出去,糊他们一脸,这群没文化的货色,还不得跪地求饶呀。   担着这么多书本论文赶路,体力消耗比较大。<br>  某天,行于路上,感觉腹内有点儿小饥饿时,正好遇到一位婆婆在路边卖点心。<br>  我放下担子,准备买饼充饥。<br>  婆子却指着我的担子,问:“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书?”<br>  我随口答:“《青龙疏钞》。”<br>  这位婆子还挺热心,又问:“讲的是什么经?”<br>  我说:“《金刚经》。”作为一个卖点心的,感觉她的问题似乎有点儿多。<br>  她却又说:“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师父。师父如若答得上来,点心就供养师父。如若答不上来,还请师父到别处去买饼。”<br>  哟!看来这婆婆,是有点儿文化的。不过,以我几十年的修为功力,天下哪有难得倒我的问题。<br>  于是,我抖擞了一下精神,说:“行,请随便问。”<br>  婆婆言道:“《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师父您要点哪个心?”<br>  这……!<br>  一个卖饼的婆婆,居然能问出这么刁钻的问题,我还真是第一次碰到。<br>  我挠了挠头,一时语塞,找不到合适的逻辑,可以解说她这问题。<br>  看来点心是吃不上了,我只好尬笑着,无可奈何挑起担子,继续前行。<br>  一路上,我总觉得哪儿不对劲。出发前的雄心壮志,稀里哗啦地沿途掉了一地。   不辞劳苦,天天赶路,总算来到了龙潭山的魔窟老巢。<br>  尽管半道,被一个婆婆削了点儿锐气,可是输人不输阵。<br>  我理直气壮,直接进了禅师的法堂。我发誓要剿灭的魔头,就在堂上。<br>  于是,我重振雄风,大声说道:“久仰龙潭大名,可是如今我到了这里,却潭也没见着,龙也没出现。”嘿嘿,先给他来个下马威。<br>  龙潭禅师欠身微迎,道:“你现在都已经亲自来到龙潭了呀,还说啥没见着?”<br>  这……!<br>  他不着我的话术套路,就不好办了。我也没法否认,已经对面看着他的事实呀。<br>  好吧,可能是路上被点心噎着了,说话有点儿欠思考。<br>  只好先住下,听听禅师每天都讲些什么。俗话说“知己知彼”,所以你懂的。<br>  于是,每天随侍禅师左右,仔细地听他说禅论道。<br>  越听越有意思。<br>  我就纳闷了:这么快就被洗脑,也太没出息了吧!   某日,已是入晚时分,听众皆已散去,唯独我意犹未尽,仍然侍立在禅师一侧。<br>  龙潭禅师对我说:“天都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不回寮房休息?”<br>  确实该回去了,我就对禅师说了声“晚安”,便出了门。<br>  此时的夜已经很暗了,我只好又回到屋里,说:“外面太黑了。”<br>  禅师点了根烛火,送我出门。<br>  出屋后,我正准备接过禅师手中的蜡炬,自己照路回房。<br>  禅师却突然吹灭了烛光。<br>  那一刻,我眼前瞬间一黑。刹那中,却恍然大悟。<br>  我当时真地太激动了,于是赶快伏身跪下,磕头礼拜,感谢恩师教诲。   第二天一大早,在法堂前,我把自己一大担学士论文一把火烧了。<br>  因为,全都是瞎话连篇,没一句蒙对的。<br>  大伙儿前来观看烧书的热闹,我当众说了两句感觉很有哲理的话:<br>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br>   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h5><i><font color="#9b9b9b">  (第四章完结,第五章待续)<strong>​</strong></font></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