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面对慢性疼痛,问诊是医生和健康从业者看病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会通过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庭史等程序获取对诊断有用的线索。常规问诊多采用封闭式问题,病人只要回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即可。也许很多医生和健康从业者会认为这种问诊方式很有效,但这些封闭性问题会限制病人讲出他们的想法、担忧和期待。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和健康从业者是否给病人提供了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是否将病人视为一个对等的伙伴来对待、是否能表现出对病人观点的理解、是否尝试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来考虑、是否对病人的观点表示出了兴趣及是否给病人压力,这些环节的缺失都将决定病因的识别和鉴别是否足够精准。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现代文明中,许多疾病是由环境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并非单纯的身体疾病。因此认真倾听病人的讲述,不但有助于获得诊断线索,还有可能从心理上给予病人恢复的力量。柳健院长就意识到每个寻求医生帮助的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里面有爱、恐慌、焦虑、欣慰、悲伤、恐惧、愁苦、希望、奉献、喜悦等诸多情感。他感到自己作为一名医生被赋予了特权因此一直在践行这种使命用剥洋葱式的问诊方法寻求病人疾病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治疗建议,下面分享柳健教授与他的患者的问诊故事......</p> <p class="ql-block">想要学习请加微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