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高义园

李惠庆

<p class="ql-block">高义园位于苏州天平山南麓(园林编号:057),始建于唐宝历年间……</p><p class="ql-block"> ——题记</p> 初春,在游览天平山时,去往天平山南麓的“高义园”探访。 来到天平山南麓,一座高大的白石牌坊展现在眼前,牌坊上刻由乾隆帝亲题的“高义园”三字,边署“乾隆十六年辛末三月十八日赐”。 过牌坊,走百步就来到”接驾亭“,那是当年为迎接乾隆来“高义园”而建。现在“接驾亭”内立有一碑,上刻“天平胜迹”四个字,由书法家程可达书写。 走过接驾亭,来到高义园的前院,其左右二侧是二个月洞门,门上题有“仁寿”与“智乐”,我觉得其意为:”仁者长寿,智者常乐“吧? 走到”高义园“大门前,门前石碑且写着”天平山庄“。 问了度娘才知,“天平山庄”是“高义园”的原名。“高义园”的园名是乾隆帝来天平山庄时所赐,从此以后“天平山庄”就改称为“高义园”了。 高义园,是一座依山而筑,渐进渐高的江南宅邸园林。 跨过”高义园“大门,走过前院落,经过仪门,就可以来到高义园的“乐天楼”。 “乐天楼”始建于唐朝,它是一座二层宏敞精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其资料显示:乐天楼面阔15米,进深10米,上下均为三开间,下为回廊周匝的四面厅,上为四面拦窗的敞阁。 走上台阶,来到“乐天楼”门前,门柱上挂有一对楹联是:万笏皆从平地起,一峰常插白云中“。 ”乐天楼“楼名由来: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在此楼读书、休息,为纪念白居易,故以白居易其字“乐天”为楼名。 <p class="ql-block">别名:乐天楼因其楼上藏有范仲淹《义田记》、《赐山旧庐记》等书,也被称为“藏书楼”,又因乾隆来天平山庄登乐天楼翻阅古书,又被称为“御书楼”。</p> 乐天楼内家具精致,摆设意深。楼厅正中挂有”乐天楼“横匾,匾下为一幅六门拼图《天平山全景图》,两旁抱柱楹联是:老树荫浓新雨后,空山寂静夜禅初。 走出“乐天楼”,拾级而上来到凌空高架的“逍遥亭”。 逍遥亭为歇山式,左右出两翼若双阙,有重楼复阁之势。 逍遥亭,取《诗经》”所谓伊人,于焉逍遥“之意。 亭中挂”逍遥亭“横匾,“逍遥亭”三字由明朝苏州才子文征名亲书。 逍遥亭中间摆放御窑金砖作为装饰。 站在“逍遥亭”内,可远眺天平山的景色,可近赏层层漂亮的屋脊和庭院小景。 走下“逍遥亭”,来到高义园最核心的建筑”高义园正殿“。高义园正殿为歇山顶厅堂式建筑,面阔三间,龙头屋脊,看上去即简朴又庄肃。 走进正殿,殿中悬挂乾隆来天平山庄时手书的”高义园“蓝底金字盘龙匾,匾下墙壁上嵌有乾隆手书的”游天平十六韵二首“御碑两块。抱柱楹联是:想子美高标水流云在,意尧夫旷致月到风来。 乾隆御碑。 御碑两旁有两块古碑,由于破损看不清楚。 走出正殿来到庭院,庭院的二侧各有厢房一间。 右厢房。 左厢房。 回望”逍遥亭“并留影一张。 <p class="ql-block">相传:庭院中有棵古罗汉松为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手植。</p> <p class="ql-block">离开”正殿高义园“,从内廊往回走,透过内廊窗户往外看……</p> 高义园的两侧各有一个小院,利用山崖、卵石聚泉成池,配以葱郁的绿植,给高义园增添了天然活泼的意趣。 <p class="ql-block">东面的小院里建有方形碑亭一座,名叫”恩纶亭“。</p> <p class="ql-block">碑亭建于清乾隆十年,由高义园的孙辈为谢赐圣驾临幸而建,立碑以示皇恩浩荡。</p> <p class="ql-block">走出”恩纶亭“门楼,结束了这次高义园的探访。</p> 天平山历史悠久,高义园文脉绵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你来到这里,细细品味、寻幽访古。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你的关注和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2025.3.1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