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没想到,在“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卡塔尔,我们来了一场令人惊艳的文化之旅。宗教文化、历史文化、体育文化、建筑文化、百科文化…让人目不暇接。这是一个注重文化建设的国家,虽小却强大</p><p class="ql-block">和海湾地区的其他国家相似,卡塔尔也是“坐落在石油之上的聚宝盆”。这个位于波斯湾西南的后起之秀,神秘、富足而低调,国土面积虽小,却跻身全球最富有国家之列,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展望,2027年其人均购买力平价GDP预计将超15.4万美元,居中东国家之首</p><p class="ql-block">从塞舌尔飞抵多哈已是深夜,从飞机上的俯视,到入住的酒店,灯红酒绿、富丽堂皇,让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哈,早上在酒店的院子里,看到了猴面包树盛开的花朵,太叫人兴奋了!去了几次非洲,包括这次,见了无数棵非洲特有的猴面包树,却从未见过它的花朵。导游告诉我们,在高温干旱的卡塔尔,每年一棵椰枣树的保养费就得2000美元。椰枣树还是当地树种,这非洲的猴面包树能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那这保养费肯定更贵了</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仅是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富庶海湾国家。直到来到卡塔尔,你才会猛然发现,这个沙漠上建起的国度就像一盏阿拉丁神灯,它不仅富裕而且强大,这种强大在其文化建设上体现得尤其明显</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首先探访的是多哈卡塔拉文化村(Katara Cultural Village)。作为多哈的文化灵魂和娱乐地标,这里融汇了美术馆、艺术工坊、剧院、表演场馆以及风格独特的餐厅。在这里,艺术不仅悬挂于墙,更流淌在空气中,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创意与传统的碰撞</p><p class="ql-block">文化村入口处耸立的鸽子塔,远远可见。外表土黄色的圆型塔身遍布孔洞和木条,塔上成群结队的鸽子肆意盘旋和落脚,塔下鸽子与游人和谐相处,在蓝天和大海的衬托下,让人有一种特别安静空灵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文化村充满伊斯兰风情,穿过街巷感受跳动的阳光,经过设计感十足的建筑,两个清真寺都很出片,一个金光灿灿富丽堂皇,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细节</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震撼的是古典希腊风格圆形剧场,占地 3,275 平方米,尤其在其拱形入口处,彰显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圆形剧场可容纳多达5,000名观众,一面可以欣赏壮美的海景,三面可以欣赏文化村的风景和不远处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圆形剧场前的广场几个雕塑很有特点。自然之力(TheForceofNature)这座大型青铜雕塑,安置在圆形剧场和大海之间,大地之母用布条护卫着被冲击的地球,展现着大地之母轮转地球的神态,表现了人类在面对大自然时的无力感</p><p class="ql-block">除了自然之力外,《Gandhi’s Three Monkeys》这组作品也很有意思:由三个雕塑头像组成,作者是印度艺术家古普塔,他引用了圣雄甘地“三只猴子”的隐喻:see no evil, hear no evil and speak no evil。机翻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不是孔老夫子的名言吗?文化真的无国界</p><p class="ql-block">这组雕塑一个双手捂眼做惨不忍睹状(see no evil)、一个双手捂嘴做噤若寒蝉状(speak no evil)、一个双手捂耳做置若罔闻状(hear no evil)——以此警戒人们“若要洁身,首先要远离邪恶”。我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应是“勿视恶,勿听恶,勿言恶”吧</p> <p class="ql-block">在波斯湾畔的繁华都市多哈,一座宏伟的建筑矗立在天际线之上,那就是卡塔尔国家清真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阿訇酋长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不仅是卡塔尔的标志性建筑,更是伊斯兰文化的璀璨瑰宝,吸引着全球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圆顶周围环绕着多个小圆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圆顶上方矗立着一座高耸的尖塔,塔身镶嵌着精美的图案和文字,象征着伊斯兰教的崇高和神圣。在夜晚,清真寺的灯光璀璨夺目,与周围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内部同样精美绝伦。大殿内宽敞明亮,装饰着华丽的吊灯和壁画,为信众们提供了一个宁静而庄重的礼拜环境。此外,清真寺还设有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为游客们提供了了解伊斯兰文化和历史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到清真寺参观,男士只要裤子不漏膝就可进去参观,而女士则要穿上黑袍再用黑纱巾包裹好头才行。于是,我们集体装了一小时穆斯林。35度的高温天,衣服外面再套件黑袍,真热啊!没有他们的信仰,再装也不像</p><p class="ql-block">我们戴的纱巾和穿的黑袍由清真寺提供,各种尺寸都有,关键是每件袍子都是洗涤熨烫过的,还有一股芬芳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N多年前,朋友送我一个沙漠玫瑰的摆件,虽不精致,但沙子的粗砺和玫瑰的娇柔相融合,让我十分喜欢。没想到的是,以沙漠玫瑰为设计灵感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将沙漠玫瑰完美的具象化,惊艳无比</p><p class="ql-block">由世界著名建筑家让·努维尔设计、韩国修建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正式开馆,成为卡塔尔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最显眼的当属它的外观,用钢、玻璃和纤维混凝土筑造的层叠的白色圆片,其灵感来源于沙漠中一种名为“沙漠玫瑰”的结晶矿物,它们在沙漠中层层互叠并蔓延</p><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角度去看,当“沙漠玫瑰”的薄片一个个连接起来,又像是一盏盏帐篷,唤起参观者对于古代沙漠中贸易之路上大篷车、临时避难所的想象。卡塔尔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全国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异常,全年干旱少雨。卡塔尔虽从5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但是少有人定居,仅仅只是作为阿拉伯半岛诸多游牧部落的牧场,另外也有渔民在卡塔尔打渔…</p><p class="ql-block">这朵沙漠玫瑰的绽放,太契合卡塔尔的进化之程了</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博物馆,便是长达1.5公里的蜿蜒的长廊展馆,通过一系列独特且包罗万象的环境,带领访客步入一场旅途。博物馆通过建筑空间、音乐、诗歌、口述史学、气味、考古文物、画作、体育、纪念艺术电影等,生动演绎着属于卡塔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占地6500平方米的博物馆是卡塔尔建国的历史见证,浓缩了卡塔尔历史文化的精华。11个展厅除了实物外,还有大型视屏,场面、人物、环境等与实物交相辉映,融合度非常高</p><p class="ql-block">下图这张波斯地毯居然镶嵌了150万颗小米珍珠</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是10月下旬,但卡塔尔的天气依然十分炎热。我们在卡塔尔呆了两天,始终没跑出132平方公里的多哈,而卡塔尔的建筑精华和60%以上的人都在这里。所以,一般旅游者都在多哈转</p><p class="ql-block">说起卡塔尔,世人的印象大多数停留在不差钱、土豪、奢华、中东石油国,这跟现在全世界所提倡的绿色环保好像并没有关系。而为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而建造的974球场,则是卡塔尔在建设大型“绿色”体育场馆领域中为世界树立的一个标杆</p><p class="ql-block">在举办这届世界杯是球赛之前,卡塔尔只有一座足球场(图一右边第二座),后不仅翻新了2016年建的足球场,又新建了七座足球场,其中最特别的就是974足球场</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第一站就来到974足球场,可惜不能入内参观,但空旷的外场凉风习习,较之前一天凉快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球场的称谓很有趣:首先它是由一个个集装箱拼接而成,搭建球场共使用集装箱974个;其次,974也是卡塔尔在国际长途通讯的区号。西班牙设计师用这个数字来呼应可谓相当巧妙</p><p class="ql-block">五彩斑斓的集装箱被改造成观众席、卫生间、商店等,再像搭积木般插入球场主体钢结构。球场可容纳观众四万人,虽然容量不大,但其角度稍高的座位排布,给现场观众极佳的观赛体验</p><p class="ql-block">974球场最大亮点是可自由拆装,从而达到场地和建材的可回收利用的目的。但由于拆除的成本比建造的成本还高,所以目前还未拆除,我们才有此眼福,在974外面嗨了一阵</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没去过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就相当于没去过多哈”。这座博物馆静静的矗立于多哈港旁的人工岛上。它出自建筑大师贝聿铭之手,是迄今为止以伊斯兰艺术为主题的最全面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半建在海上,一半建在陆地上。乳白色的大理石以几何图案层层叠起,衬以阿拉伯传统的拱形窗,折射在万顷碧波的波斯湾上,宏伟中带着几分柔和</p><p class="ql-block">在它身上,既有着与生俱来的伊斯兰风情,与多哈老城的城市气息完美融合。同时,又带着现代时尚的设计美感,续存传统又不拘一格,与海湾对岸的新城区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在评论家眼里,贝聿铭的这个收官之作兼顾永恒性的造型和适应于环境的美感。主建筑位于一片距离海岸60m距离的人工岛上,高达50m的中央大厅采用特殊的不锈钢,营造出金属质感的结构框架,使内部空间沐浴在柔和的阳光内,为参观者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部的设计和风格,既包含了传统,又有现代元素;既体现了伊斯兰文化,又兼顾了大师的个人风格,很多设计都非常巧妙。中庭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偌大的银色穹顶,以几何图形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好似切割后的钻石,透过阳光照耀下四散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伊斯兰艺术馆共有450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金属、陶器、珠宝、木雕、纺织品、象牙制品、伊斯兰书法、古典书籍以及一些肖像作品等。馆内的收藏品时间跨度从7世纪到19世纪,涵盖了三大洲的伊斯兰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尽管卡塔尔并不是一个艺术大国,但通过建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它成为了所有伊斯兰艺术品的收藏和展览中心。从波斯语、非洲语到阿拉伯语,它把居住在世界各地、不同年龄层的人们聚在一堂,更好到了解伊斯兰文化,促进伊斯兰艺术的发展。小国之大,以文化为载体,深得人心</p> <p class="ql-block">多哈富不富,去看滨海路</p><p class="ql-block">美丽的滨海路总长约7公里,久负盛名。大道一侧高楼大厦麟次栉比次,各领风骚,让人充分感受到从当年捕鱼采珍珠的小渔村到黑金喷涌的中东繁华世界的巨大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个国旗广场,189个与卡塔尔建交国的国旗在这里飘扬。在旗阵的中间,我看到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猎猎。中国与卡塔尔于1988年7月9日正式建交,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已是卡塔尔最大的贸易伙伴</p> <p class="ql-block">国旗广场对面,是文化气息浓厚的米纳街区。彩色街区很像游戏界面的画面,马卡龙色的房子,冲击力强的壁画,让人仿佛置身色彩的世界。而我们只是匆匆走过,因为还有不少文化景点要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同伴显然是做足攻略有备而来的,因我们的返程航班在26日凌晨一点多,所以希望多看两个地方。于是,在征得地陪的同意后,我们又去了原来行程上没有的两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卡塔尔的一些建筑,无论是学校,饭店,医院还是博物馆,每一栋建筑都非常富有艺术化的气息,比如位于多哈大学城的卡塔尔伊斯兰研究学院(QFIS)</p><p class="ql-block">该学院提供了世界级的教学环境,使其成为首屈一指的当代伊斯兰教育机构。同时,还建造一座非常现代的清真寺,其造型完全颠覆了传统清真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Kulliyya”是学院的宗旨所在,其内涵是知识与信仰相互交织,而一切知识最终来源于信仰。这一关系充分体现在学院建筑无限盘旋的平面以及连接着学院和清真寺的多重路径之中</p><p class="ql-block">布局上,清真寺的宏伟体量被置于校园的一端,图书馆、教室和科系办公室位于中央,两座90米高的尖塔指向天空,象征着“知识与光明”,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被五个“伊斯兰柱”托起,柱子上雕刻着《古兰经》里关于朝圣、斋戒、善念、祷告和信仰的箴言,同时形成一个通向学生入口的阴凉地下室</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该学院罕见地采用了男女合校的模式,为男女学生提供了平等、不分层次的教学环境,这在穆斯林国家里是极少见的,也是宗教文化的创新之举</p> <p class="ql-block">离QFIS不远处,便是占地 45,000 平方米的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外型呈现出两张纸展开后再对角折叠的造型,构成一个贝壳状结构,包围开放式的内部空间</p><p class="ql-block">如果以一个游客的视角来评价卡塔尔国家图书馆,那便是“网红得不能再网红了”,非常适合拗造型!它由享誉世界的OMA事务所设计,其主设计师是Rem Koolhaas。这个人的名字可能不被人熟知,但说到他的另一个建筑“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大裤衩)”,就不陌生了吧</p> <p class="ql-block">走进图书馆更加震撼。超大的透明窗户,让整个建筑充满线条感,但如果仔细观察,玻璃都是波纹状的,为的是降低光线的明亮度,保证室内光线不会过于刺眼,这对于地处沙漠国家来说的建筑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运用大面积的白色搭配黑灰金色,立马让馆内设计高级风凸显。被安置在台阶上逐层升高错落有致的书架,从高处往下看,非常有几何美感</p><p class="ql-block">进入图书馆的瞬间,立刻置身于书海中央,每一本书都真切地存在着,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徜徉在这宏大壮观的图书馆里,真正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国家图书馆包括多哈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并藏有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珍贵文献和手稿遗产。馆内拥有藏书逾100万册以及电子图书50万套,是海湾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同时还提供超过42,000平方米的阅读区域,数千人同时在馆内阅读丝毫不觉拥挤,小国之大令人咋舌</p> <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区是图书馆另一个设计重点,它被放置在了整个图书馆的中心位置,而且是一个下沉的空间。整个空间由米黄色大理石贴面组成,深度达到六米。在上方的白色大理石地面衬映下,就像一个考古挖掘现场</p><p class="ql-block">图书馆能够承载的功能远超藏书本身,稀有手稿的学习研究以及现实互动都是电子书籍无法替代的部分。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正是以这种社交性的阅读目标为基础,通过建筑容纳了悠久的文明与历史</p> <p class="ql-block">走出图书馆已是夕阳西下时,几个学生坐在一尊雕塑旁边,望着满天的红霞。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吧,年轻人</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时,我们来到多哈的瓦其夫传统集市,印入眼帘的首先是买卖骆驼的市场和不远处的文化中心大楼,现代与传统的并存,随手一拍便是一幅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地方,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古老街巷中,徜徉在历史与现代的万种风情间,不经意间的随处一暼,眼前的建筑与人,仿佛时光倒流,恍如历史穿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卡塔尔最古老的阿拉伯市集,瓦其夫传统集市便是所有来到此地的人们所向往的“一千零一夜”。在夜幕降临前,在深夜人群退去时,迷宫般的街巷就是旧时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依旧会有推着独轮车的送货老人,沿街的摊位上男人们还会抽着水烟下棋;街巷的转角会遇见阿拉伯的香薰,袅袅烟雾之中安静走过的面纱少女;手工商贩们也不再稀得于人群之中呐喊,只顾在屋内安静的精雕与细作;深巷中的甜品屋飘来的依然是百年前的蜂蜜香。古今东西融合的卡塔尔,文化的传承或许要比宗教更加生动</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原生态阿拉伯风情的传统商店鳞次栉比,汇集了各种工艺品、香料、纪念品、当地服饰…人均GDP已达13万美元的卡塔尔人,对这种传统的集市的非常痴迷,他们在这里传承赓续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饲养猎隼,也就是猎鹰。在一些阿拉伯国家,猎隼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一些土豪才能玩得起。一些比较珍惜的猎隼品种,都能达到上百万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在卡塔尔有专门的猎隼店,也有专门遛猎隼的户外沙坑,还有专门的猎隼医院。在卡塔尔猎隼都有自己的身份认证,在乘坐飞机的时候,只要买票也可以带上飞机。在卡塔尔人心目中,饲养和训练猎隼,其实也是一种信仰,是沙漠里的游牧民族和鸟类之间传承了千百年的情谊</p><p class="ql-block">在瓦其夫传统集市,导游就带我们参观了一家猎隼店。待售的猎集都被绑住双脚,头戴一顶特制的小皮帽遮住了双眼,以防止猎隼挣扎和逃脱。唯一没有被遮眼的猎隼是供人合影的,一次要20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小皮帽的手工制作、饲养猎隼的各种用品,在这家店里都能看见。店门外就是一家猎隼医院,售出的猎隼会被带到这里,割开之前被胶粘住的双眼</p><p class="ql-block">小巷里,好几位身着黑袍手架猎隼的女人从我们身边走走,身姿绰约,自成一景…</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晚,少有的凉快。正好是周五,感觉好像半个多哈的居民都到这里来了,乌泱乌泱的好不热闹。这时你会感激阿拉伯的白长袍,要不真容易来个对脸撞</p> <p class="ql-block">深夜十一点过,我们来到多哈机场候机。机场的地标是稳稳坐在候机楼中央的一头巨型大黄熊,头戴一盏硕大的矿灯。它名为Lamp Bear,意即“灯熊”,有人戏称“亮亮熊”,由瑞士艺术家乌尔斯·费舍尔创作</p><p class="ql-block">这只熊坐着就高约7米,全身用青铜铸成,重达20吨,看起来就是一只超大号的布偶玩具,被描述为一个“活泼可爱的作品”,旨在让人情味弥漫在周围空间,让来到它身边的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家乡</p><p class="ql-block">这也是卡塔尔留给我们此行最后的一个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的哈耶克曾说:人人向往的地方,不是天堂,也是食堂;人人逃离的地方,不是地狱,也是监狱。现实世界,如果可以自由迁徒,那人流的方向,一定是文明的方向</p><p class="ql-block">卡塔尔,让我们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