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文的美篇

陈新文

<h3>哈尼族服饰的魅力与传承</h3> <h3>哈倪康帛是一家设计经营哈尼族服饰的公司。坐落在比较僻静的景洪市的某社区,属勐海县的一个非遗工坊。由传承人二艳负责。其母四处是一位州级哈尼族服饰传承人,在她的亲自坐镇下,非遗传承,哈尼族服饰展示、定制、研学都做得井然有序,稳步推进。<br></h3> <h3>当我在朋友树皮制衣传承人张书的介绍下,走进这个工坊时,就被负责人二艳的母亲这位热情爽朗的哈尼族服饰州级传承人四处时所感染。一种缘分般的感觉油然而生。在他坚毅和充满微笑的眼神中,顿生敬佩之意,这是一位有智慧且勤劳的哈尼族老人。在她脸庞分明炯炯有神的眼神里,可以感觉到岁月留痕,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h3> <h3>女儿二艳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她的身上遗传了母亲的聪慧与执着。把一个面积不大但民族服饰玲琅满目的工坊打理的井然有序,各族款式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期的服饰、衣帽、装饰品玲琅满目氛围感满满、熠熠生辉。</h3> <h3>哈尼族的一生要带九顶不同形状的帽子。二艳的母亲一一向我们娓娓道来。传承人告诉我们。各个阶段泾渭分明,形成整个人生的轨迹。可以这样说帽子是哈尼族服饰中具有标志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外在的符号。</h3> <h3>哈尼族人多居住在云南省的西部,是一个开垦梯田种植稻谷的山地农耕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哈尼族多姿多彩的服装服饰文化。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仅是简单的御寒防风蔽身之物,它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构成展示和追忆祖先迁徙壮举英雄业绩的物化态载体。哈尼服饰的色彩 、款式和纹样,既是该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族人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标识,透露出生生不息、物我合一的生存理念。服饰文化可谓五彩斑斓,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哈尼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h3> <h3>哈尼族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能够免除灾难,是哈尼族生命和民族的保护色。哈尼族服饰历史悠久、色彩斑斓、美观大方,自古以来,哈尼服饰主要以自制黑色或青色土染布为主,经种植棉花、收棉、轧棉、弹棉、搓棉、纺线、绕线、煮线、洗线、捻线、拉线、排线、调线、集线、织布、靛染、凉布、裁缝、剪贴、刺绣等二十多道繁杂工序而成。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保护性项目,已成为当地民族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哈尼族群众的喜爱。</h3> <h3>哈尼族服饰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包括种植棉花、纺线、织布、染色、裁缝、剪贴、刺绣等多达二十多道工序。服饰不仅仅是御寒防风蔽身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展示和追忆祖先的迁徙壮举和英雄业绩</h3> <h3>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衣服大襟、袖口镶上彩色花边,穿及膝百褶裙,系绣花护腿,腰系用彩珠串成的腰饰和镶有贝壳的腰带,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帽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符号。</h3> <h3>我于这位慈祥和善的传承人虽然语言不能完全畅通,但彼此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却心照不宣。基于我们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记录,我与她的言语表达已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相互的配合与拍摄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相得益彰。</h3> <h3>每每感叹二艳做了一件非遗传承的传承人责任担当之重要时,她总是含笑的说这是政府支持的作用,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的具体表现,我们作为民族传承人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h3> <h3>连续三次现场走访,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心灵的洗礼。有络绎不绝的年轻人走进工坊学习体验,有老一辈传承人的悉心指导!更有热爱哈尼族服饰的顾客登门参观学习借鉴定制。我们伟大的祖国,勤劳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各民族的智慧与财富,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一脉相承的民族基因。保护好传承好优秀文化责无旁贷的希望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他们在奋斗的路上一往无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