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额红尾鸲~高原上的灵动舞者

沧海一粟

<p class="ql-block">蓝额红尾鸲,是一种小型鸣禽,隶属于鹟科红尾鸲属。其名称源于雄鸟醒目的蓝色额斑与橙红色尾羽,凭借精致的外形与活泼的习性,成为高山生态系统中备受关注的鸟类之一。</p> <p class="ql-block">蓝额红尾鸲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及中国中西部山区(如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它们栖息于海拔2000-4500米的灌丛、草甸、林缘或岩石地带,冬季会向低海拔地区迁徙。</p> <p class="ql-block">以昆虫为主食(如甲虫、蝇类、鳞翅目幼虫),兼食植物种子和浆果。 常立于岩石或灌木顶端鸣唱,尾羽高频颤动,飞行时捕捉飞虫姿态灵动。鸣声清脆悦耳。</p> <p class="ql-block">作为高原生态链的重要环节,蓝额红尾鸲通过捕食昆虫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也是猛禽等天敌的食物来源。目前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被列为“无危物种(LC)”,但气候变化与高山旅游开发可能对其栖息地构成潜在威胁。</p> <p class="ql-block">若在高原徒步时遇见此鸟,可留意其标志性的尾羽抖动动作。夏季雄鸟羽色最艳丽,秋季迁徙期可能现身低海拔公园或河谷,是观鸟爱好者记录高原生机的绝佳目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