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西津渡怀古

寒塘鹤影

<p class="ql-block">结束扬州之行,跨过润扬大桥,来到长江南岸的镇江,这里已有三千多年建制史,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一个得山水之胜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市区西边云台山麓保留一群西式风格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进入中国,1864年,英国在云台山上建领事馆;1889年,领事馆被焚毁,1890年清政府赔偿重建;解放后政府将英国领事馆旧址改为镇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二十世纪初,又在原馆址对面新新展厅</p> <p class="ql-block">领事馆旧址由五栋东印度风格的建筑构成,依山而建,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在遗址中又发现。由残存牌坊柱及斜坡道路组成的遗迹,推测该遗址作为领事馆正门以外的另一通道北侧大门,建设不晚于1876年。</p> <p class="ql-block">在领事馆院墙外由东向西缓坡起伏的西津渡老街,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老街依山临江,老街创建于六朝时期,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称金陵渡,宋代以后称西津渡。它一直是我国南北水上交通、漕运枢纽,唐代具有完备的渡口功能,后随着长江改道,逐渐丧失渡口功能。</p> <p class="ql-block">在领事馆北门旧址斜对面是五十三坡,这个地名源自《华严经》中善财童子求教于53位高知者的故事。从下每上一级台阶,仿佛就是参拜了一位圣贤,走完53级台阶,意味着完成了对53位高人的求教,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五十三坡原是店铺林立、三教九流汇聚、摊点遍地的繁华场所。现已拆除仅剩有台阶的坡道供游人上下。</p> <p class="ql-block">站在五十三坡顶向下俯看,千百年前的河道被这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取代,感叹时间的流逝,多少世和人湮灭</p> <p class="ql-block">沿坡而建古街上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分别题刻:"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p> <p class="ql-block">这些拱门题刻表达了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这道券拱门上题刻又表现自然风雅</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称昭关石塔、观音泅喇嘛塔、是喇嘛式过石塔,</span>建于元代,高约5米,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塔座由两个相同的须弥座叠成,横跨街道,行人可从下方通过。塔身呈扁鼓形,上有十三圈带形浮雕,象征十三层天,还刻有佛八宝的法轮纹饰和圆形仰莲小座。塔顶呈瓶状,刻有梵文六字真言。融合了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风格</p> <p class="ql-block">在渡口老街设立的救生会,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如今已成为中国镇江救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重新修葺,洞门外有三层铜鼎,洞口上方石额刻有“观音洞”。</p> <p class="ql-block">古街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青石板路面上那深深的车辙足以证明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当年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这短短的几百米长的街道上原有各式店铺近百家。有餐饮,有生活设施,还有文化方面的,还有专门许过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随着时代变迁,这些店铺有些还存在,但是给来此游客提供吃喝玩乐的店铺</p> <p class="ql-block">站在街面远望云台山,在茂密的丛林中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宋、元古建筑特征的</span>云台阁,供游人登高观览整个渡口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灰瓦翘檐的古建静静伫立,红灯笼沿着街巷一路铺开。行人穿梭其间,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纹理,历史的韵味在这烟火气中愈发醇厚 。</p> <p class="ql-block">登上半山腰,向北望去,残阳下远处山峰亭阁孤影是曾经的蒜头山,千年前伫立在长江岸边。眼前灰瓦连绵成片,与砖石相依,历经岁月侵蚀,爬满藤蔓,似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故事 。</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是待渡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候船或沿着坡道离船登岸。留下了众多诗篇,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祜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p> <p class="ql-block">沿着坡道来到长江岸边。随着长江向北偏移改道,这里逐渐建起连片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原在长江河流中的蒜头山,因河道改道,现伫立连片民房中间</p> <p class="ql-block">从西津渡老街向北走到现在的长江路宽阔繁华路段,沿途还可以见到零星上个年代的建筑和商店镇江市区</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生活与西津老街上的古迹是一种延续</p> <p class="ql-block">走在街边,,服饰店前整齐划一的模特,撑伞静立似将时光定格在上个世纪。具有年代感的招牌,搭配那熟悉的促销方式,瞬间勾起回忆,这里藏着过去的时尚与烟火气 。</p> <p class="ql-block">快被遗忘的布匹店,整齐排列的绸缎,传统龙凤、花卉图案,<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着古早的韵味,继续等着为生活添上一抹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江南天下第一面”的锅盖面,洒落在市区的角角落落,店面的装饰也是满满的烟火气。镇江的历史在时间流逝中还未完全被切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