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认知驱动》中引用国内流程管理专家金国华说的一段话:“对的东西,你就坚持,不需要想清楚。只要这件事情是有好处的,对别人、对自己有价值,有贡献和产出,你就坚持,人生所有的付出和经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刻给你回报。”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找到辽阔和明亮,读书让你的人生更加豁朗,生命如此丰盈。🌸</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大单元教学设计,从以下4个特点进行理解。大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整体性:将课程内容整体把握,不再是逐个突破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形成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二是关联性:围绕某个主题或大概念,将知识点之间建立关联,形成具有内在逻辑性和联系性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认知。三是递进性:知识点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逐步深化理解和掌握知识。四是综合性:不仅关注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设计通常包括确定课程目标、主题和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目标,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及进行单元教学的反思和调整等步骤。这种设计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建立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认知,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p><p class="ql-block">实现大单元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哪些?🐟</p><p class="ql-block">除了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我们思考对新时代培养什么人的回应。书中主要从4个方面来理解大单元教学的前提。一是要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这一点实际上也就是要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其他综合能力,不仅是关注当下的学生,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即使使用Deepseek和manus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是使用它们时也需要我们学习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况且有些东西是AI无法代替教师的。</p><p class="ql-block">二是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这里面概括了五点,1是落实核心素养为目的,2是内容要结构化,3是要聚焦大概念,融会贯通,4是实践落地迁移运用,5是以评助教、以评促学。无论是课时学习还是单元学习,还是大单元教学,课标是我们的理论根基和思想灵魂。</p><p class="ql-block">三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其实我觉得更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设计学习任务和课堂实践。学习共同体课堂就是这样的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当中不单纯要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如何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品质、乐观向上的性格、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比如在学校就曾经读过《七个习惯教出优秀学生》当中有: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7个习惯,我就曾经分享给学生,并给他们解读如何学习做事做人。我想这都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p><p class="ql-block">四是课堂教学要以素养立意。高考都有知识立意一能力立意一素养立意转变,作为教师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每一节课我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素养。即使目前我们不能进行大单元教学,但是我们的课时教学也应该通过任务驱动一创设情境一设计挑战性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其实这一部分就是学习共同体课堂的理念和做法。正如“学习就是教学生用知识认知他自己的世界,并在认知自己世界的基础上建构意义,建构秩序,建构逻辑,建构思维方式,而学生用知识认知世界进行建构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教师是引领者、组织者、设计师。我们做到了吗?</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多个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要通过精心策划的学习经历,让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这种设计方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超越,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智慧的启迪与人格的塑造。</p><p class="ql-block">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原则有哪些?🌸</p><p class="ql-block">书中阐明了五个原则,分别是主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进阶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结合阅读和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如何体现主体性原则呢?首先师生共同组建有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共同认知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它意味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与信任。在尊重的氛围下,学生感受到被认可,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信任则让学生相信老师的引导,积极接纳知识与教导。从情感角度来说,良好关系能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当学生遭遇挫折和坎坷,当学生焦虑心情不悦时,老师温暖的鼓励和理解能成为其强大的心理支撑,助力他们走出困境,建立自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对老师所授学科产生热情,主动投入学习。从教育效果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学活动开展。学生愿意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好的关系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用自己勤勉的努力、积极进取的品格、善良诚信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教会他们如何拥有幸福的品质和未来给予他人幸福的能力。师生共同制定一些学习规则和方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将自己置身事外,靠教师的灌输和知识传递来掌握和了解知识。师生共同学习脑科学、大单元的理念和操作,让学生明白他在哪里,要去哪里,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抵达向往的远方和田野。</p><p class="ql-block">其次,营造安全、润泽、倾听的学习环境,构建向善向上、快乐成长的班级文化氛围。课堂氛围由权威、封闭、生硬转变为民主、温度、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安全地说出“我不懂”,理解“倾听比表达更重要”,安心地沉浸在学习中。教师呈现出倾听者的柔软姿态,理解、接纳、尊重所有学生,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巧妙的串联,给与学生支持和帮助。在教师良好的倾听示范、智慧串联下,构建学生之间相互倾听、彼此互学的关系网络,形成师生彼此学习的良好生态。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特点,让学生每周晚自习前3一5分钟分享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及对自己的启迪;可以利用当下高中双休时间,师生共同提前规划,学生自发组成学共体小组,任务驱动,学生查资料,做PP讲课;可以利用假期,学生自我或教师提供主题,进行历史社团活动,探究乡土资源下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体会学习的成就感。</p><p class="ql-block">再次,教师依据课标、学情、教材进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品质学习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挑战性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内驱力,实现深度学习。比如学共体课堂中“学习三单”设计的冲刺挑战性问题就是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追问和反问,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在认知冲突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逐层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放慢节奏,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结构,尽量减少讲授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学生聚焦核心问题习得和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面对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每天阅读打卡向光一样,微以致远,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向阳生长!</p><p class="ql-block">寻根渊源大单元教学的来时路,才能坚定地奔向明亮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