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9日,我随同北大毛泽东管理思想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到韶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主席故居,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栏,并重温入党誓词,砥砺前进初心。随后我们踏上了前往湘乡的旅程。这片孕育了伟大领袖的土地,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满怀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敬仰,更有一份对“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源头的探寻渴望。</p> <p class="ql-block">东山书院,位于湖南省湘乡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是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1890年,由湘乡十八舍士绅倡修,时名东山精舍,1900年6月更名为东山书院,1905年改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58年9月毛主席题写“东山学校”,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山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书院建筑具有典型的湖湘书院文化特色,布局上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幽深宁静的感觉。书院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仿佛每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历经岁月的洗礼,东山书院见证了从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p> <p class="ql-block">在东山书院内,墙上有一块名为“东山书院记”的碑,上面刻着“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洲”的碑文。这不仅是东山书院办学理念的体现,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启蒙地,作为毛泽东走出韶山冲、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站,对毛泽东影响极大。</p> <p class="ql-block">在东山书院内,我们参观了毛泽东求学时的教室和座位,以及他曾居住的寝室。虽然时光荏苒,但那些旧物依然保存完好,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毛泽东在这里求学的艰辛与执着。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当时反映进步思想的书籍,心忧天下,发奋读书,打开了思想的新天地。他在这里第一次听说了俄美日等国家,第一次看到了大清地图和世界地图,东山书院为他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同时,东山书院的教学内容也摒弃了传统书院科举仕进的初衷,转向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这种注重实践、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站在毛泽东当年借蛙言志的石桥上,我仿佛能听到他那铿锵有力的誓言:“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份豪情壮志,不仅展现了毛泽东个人的远大抱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东山书院不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校,更是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的摇篮,孕育了伟大领袖和无数英才。开国大将陈赓、谭政,著名社会活动家易礼容,国际著名诗人萧三,革命烈士毛泽覃等仁人志士都曾求学于此。他们从这里走出,怀揣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东山书院还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它秉承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髓,注重实践、注重实效的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注重实际、勇于创新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东山书院的教学实践中,更体现在湖湘儿女一代又一代的奋斗历程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东山书院,已经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集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宣传教育阵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和学生来到这里参观学习,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了解和传承“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汲取“实事求是”的思想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