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介休.灵石一日游(2025.03.08)

月下清荷

<p class="ql-block">正逢2025年“三八”节,好友结伴,参加了岩羊户外群组织的介休、灵石一日游。我们一行七姐妹,大家在各自平常且忙碌的日子里抽出时间,又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出家门,小聚叙旧,在大自然中分享彼此的快乐,这也是平凡生活中难得的小确信。从太原出发,路途中虽遇晨雾,却也短暂。随着气温回升,天气逐渐清朗。</p> <p class="ql-block">行至平遥,天气已然是风和日丽,大自然中弥漫着初春的气息,使人神清气爽。在平遥服务区暂停休息,活动一番。</p> <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就是平遥,虽然只是偶尔回来,但也倍感亲切。服务区经过改造修缮,面貌焕然一新,环境优美、干净明亮、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大厅里红彤彤的灯笼和花墙,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一派祥和喜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依次要参观游览以下景点,分别是介休秦柏景区、介休东岳庙、灵石资寿寺、灵石夏门古堡、介休后土庙、介休祆神楼。</p> <p class="ql-block">太原到介休约140公里,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它的概况吧。据查,介休市为山西省下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介休市常住人口为431229人。介休市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晋国属地。秦代,始置界休县。北周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1992年2月,撤县设市。介休市享有“焦都”称号,焦炭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介休市有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挂祥铃、挂灯、挂云牌”、“坐甑甑”、“寒食清明”等特色习俗,有全国唯一的祆教代表实物祆神楼、被誉为“琉璃艺术瑰宝”的后土庙等文物古迹,有张壁古堡、绵山、回銮寺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一站:介休秦柏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秦柏景区位于介休市西南15公里处的西欢村柏树岭,因山上有一株秦初所植的柏树而得名,而围绕着这棵古树还有一组建筑,名曰“秦柏禅院”。</p> <p class="ql-block">这里无需门票,免费参观,我们应该是今天这里的第一批游客。</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先环绕第一进院落看看。院子方方正正,进来后背面是一座古戏台,前面是禅院山门。</p> <p class="ql-block">面前的禅院肃穆宁静,拾阶而上,山门居中,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山门里面同样有四大天王镇守,威武霸气,神情凛然。</p> <p class="ql-block">穿过山门,拍个全景。</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株秦柏据传已有两千六百五十余年,虽历经沧桑,仍蓬勃苍劲,生机盎然。你看这粗壮的树身,每一寸树皮都镌刻了岁月的痕迹。枝条向上舒展,虽默默无语,且把树叶为笔,以风为墨,书写着时光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院内游廊内有不同时期的文人墨客咏诵秦柏的碑刻题记。</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这块碑刻上的详细介绍。秦柏株高16米,主干高2.6米。主干上分十个树杈,枝杈平均周长3.1米,最粗的一枝周长4.75米。主干胸围11.8米,根部周长16.7米。树荫覆盖面积近三百平方米。秦柏比陕西黄陵轩辕柏(树围10米)粗了1.8米,其周长为全国柏树之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有“华夏第一柏”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观赏秦柏,它枝干粗壮,树皮粗糙,虽经历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雷劈电击,仍然像一位饱经风霜的勇士屹立不倒,让后人看到这份远古的馈赠,也见证了生命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在秦柏的旁边有一株侧柏,树龄也有1300余年,后人也称它为宋柏。它们互相陪伴,在这大山之中共同守望一方壮美山河。</p> <p class="ql-block">登高俯瞰秦柏禅院,祝福这株侧柏年年岁岁永平安,福泽绵延四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附带说一下,我们太原晋祠的周柏大约三千年树龄,也是晋祠“三绝之一”。比起秦柏时间更久远几百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二站:介休东岳庙</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我们参观介休东岳庙,离秦柏景区大约六公里。东岳庙当地人也称“小靳东岳庙”,位于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东塬地,始建年代不详,元至元七年(1270年)重建,后又经过多次修葺。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艺术价值得以彰显。</p> <p class="ql-block">庙内保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包括39尊明清彩塑、精美的清代壁画、十余通历代碑碣以及琳琅满目的石雕和木雕作品‌。东岳庙最精彩的就是献殿和正殿的木雕砖雕。</p> 山门 <p class="ql-block">山门两侧有护法力士,身材魁梧,怒目圆睁,力大无穷。由于东岳庙不开放,我们领队找到守庙人开门,我们才得以进入参观。</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侧的石狮子笑口大开、喜气洋洋 、活泼可爱、憨态可掬。</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看到石狮子底座上刻有大清嘉庆十四年的文字。据查嘉庆十四年为1809年,距今也有117年。</p> <p class="ql-block">拍一张大门口的门当,也是一对小石狮子卧于石鼓之上,灵动又调皮的样子,非常可爱,也显现出当时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可以看到山门内墙、门侧以及东西山墙都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山门内墙绘有钟馗画像,东西山墙则绘有青龙白虎,这些壁画都以墨线绘就,线条遒劲、画像威武生动。</p> <p class="ql-block">从山门殿内望过去便是美轮美奂的献亭。</p> 献殿 <p class="ql-block">看到这精美绝伦的建筑,每一片琉璃瓦都闪耀着历史的光泽,每一处斗拱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沉淀下了无尽的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琉璃,古代称溜离、药玻璃,是一种用铅作助溶剂,以含铁、铜、锰和钴的物质为着色剂,配以石英制成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制作一件琉璃制品一般要经过20多道工序,花费10多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介休琉璃作品,线条优雅、色泽艳丽,具有制作工艺独特、釉料独特、原料独特、造型独特等特点,堪称中华一绝,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内殿宇顶端的琉璃脊装饰,色彩鲜艳、工艺精湛、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垂脊、戗脊上精心塑就的琉璃仙人和脊兽,栩栩如生,一直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来后看到的第三对石狮子,在献殿台阶两侧,作用相当于护栏。雕刻如此精美,活灵活现、姿态优美。驻足观赏,不由得心中感叹,能从它身旁走过、看过,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献殿四周的石质栏板上都有精致的浮雕画像。</p> <p class="ql-block">献殿建于“凸字型”砖台之上,四面围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歇山卷棚顶,五踩双下昂斗拱。前檐明间出歇山顶抱厦。顶部那黄、兰、绿三色琉璃剪边,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一条绚丽的彩带环绕着整个建筑。</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献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明间凸出的单檐歇山小抱厦,犹如一颗精巧的建筑明珠,斗栱三踩双昂的设计变化无穷,展现出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檐下高悬红底金字的牌额“历代登封”,明确了东岳庙奉祀的主神东岳大帝曾受到历代王朝的敕封,地位显赫。</p> <p class="ql-block">抬头观赏这精巧复杂的建筑工艺作品,无疑是一场精美无比的视觉盛宴,用任何词汇去描述它,都觉得略显苍白。只有细细观看,用心体会,才不枉来。</p> 正殿 <p class="ql-block">正殿内上方匾额,题“五岳之长”。</p> <p class="ql-block">而正殿内,三段暖阁镂花彩绘,则又是另一番庄严肃穆的景象。八尊神像整齐地排列其中,正中的东岳大帝塑像端坐于殿中,庄严肃穆,他高大的身形、威严的神态,仿佛在诉说着他对天地万物的主宰之力。两旁的南、北、西、中四岳及殿臣、武卫塑像,也各具特色,他们或神态威严,或身姿挺拔,造型雄壮饱满,比例恰到好处,每一尊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p><p class="ql-block">正殿内的“东岳大帝出巡图”壁画,绘制于清道光年间,色彩鲜艳、画面清晰,保存完好,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二龙盘柱的设计精美绝伦,那细腻的雕花、灵动的龙纹,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说。</p> 圣母宫 <p class="ql-block">圣母宫内的壁画和彩塑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壁画“圣母率众送子图”栩栩如生,塑像人物更具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尊塑像,人物比例协调、表情喜悦、衣着素朴、温文尔雅。肩部褡裢里面的一对小儿童更是欢喜无比、形象生动、惹人喜爱。</p> <p class="ql-block">从戏台侧面登上二层,琉璃殿顶更加清晰。</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参观结束 ,姐妹们来一个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东岳庙虽身处僻静乡村,但这座庙宇宛如一位雍容大度的长者,静静地俯瞰着世间的变迁,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庄重。愿更多的古建爱好者能到此参观游览,欣赏它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灵石县名字的由来,据历史记载,隋开皇十年,文帝杨坚北巡时挖河道,意外发现了一块巨石。这块石头非铁非石,颜色苍翠,声音铿锵,被视为灵瑞之兆,于是命名为“灵石”。</p><p class="ql-block">灵石县,隶属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最南端,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总面积1206平方千米。灵石县常住人口24.29万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三站:灵石资寿寺</span></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俗称苏溪寺,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静升镇苏溪村。资寿寺始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兴工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葺完善,存有均为明代建筑。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所谓“资”者,供给、赐予也。“资寿”之名,源于“祝帝道以遐昌,资群生于寿域”,修寺意在期盼人人长寿。</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资寿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总面积17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三进院落,共15座殿堂。(资寿寺淡季免门票)</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古刹建筑群体,均为砖木结构。</p><p class="ql-block">寺前的八字照壁、楼阁式仪门,一条长达77米的夹墙甬道和甬道中间的外八字牌楼极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的殿宇大多在明代得到了重修,但依然保留了金元时期那种大开大合的建筑风格,在山西的众多古建筑中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除了建筑本身,资寿寺还藏有79尊精美的明代彩塑和超过160平方米的元明两代壁画。这些塑像保存得相当完好,而壁画虽然有些部分已经脱落,但依然能够从中窥见那个时代的艺术风采。</p> <p class="ql-block">甬道中间的外八字牌楼上琉璃构件精雕细琢,翠绿明黄搭配着红砖墙,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第一进院</p> <p class="ql-block">山门处的哼哈二将身材高大,表情狰狞,威武凶猛,与之对视压迫感十足。</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有三绝——雕塑、壁画和藻井,天王殿中四大天王的彩塑便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引用一个关于资寿寺三绝的视频</p> 天王殿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匾额“山林埜趣”。“埜”为野的古字。相传为明末清初书法家、思想家傅山在两渡教学过程中,偶入此寺,有感而书。</p> <p class="ql-block">四大天王从元代始称四大金刚,是佛的护法神,他们肩负重任,在世界东、南、西、北的四方方位中,各执一方,且各有其责。</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视频</p> <p class="ql-block">东方持国天王</p> <p class="ql-block">西方广目天王</p> <p class="ql-block">南方增长天王</p> <p class="ql-block">北方多闻天王</p> 大雄宝殿 <p class="ql-block">檐下高悬的“万德巍巍”木制匾额,因为年代久远,华彩褪尽,但古朴意味十足。</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中最精美的壁画集中在大雄宝殿,浓墨重彩的大胆用色,让这座小众的寺院多了几分情趣。</p> <p class="ql-block">殿内墙上的壁画为寺庙第二绝。西墙壁画描绘了唐太宗携皇后礼佛的场景,佛祖稳居首位,皇帝皇后尽显渺小,仔细看画面左下角还有“彩蛋”——左侧红袍为唐僧,右侧长须武将打扮的是关羽。</p> 弥陀佛殿 <p class="ql-block">弥陀佛殿内供奉着阿弥陀佛,左右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为“阿弥陀三尊”或“西方三圣”。左右为十二缘觉金身。</p> 三大士殿 <p class="ql-block">三大士殿,共有明代彩塑23尊。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三位菩萨,左右两侧是韦陀和夜叉,还有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三大士殿左右为十八罗汉。这些罗汉体型优美,神情逼真,可称为全寺现存90多尊彩塑之最。十八罗汉有的双手合十沉思,有的端祥静坐,有的谈笑风生……形态各异,惟妙惟肖。1993年,十八罗汉头被盗卖海外,时隔五年后由爱国人士台湾陈永泰购买并捐回寺内,由民间雕塑家郭成宝复原并重附金身。</p> 地藏王殿 <p class="ql-block">地藏王殿内供奉着九华山地藏王菩萨,管理阴间,左右塑十殿阎罗、六大判官,下守十八层地狱。</p> 药师佛殿 <p class="ql-block">药师佛殿内供奉着药师佛,两山墙也有明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殿内悬塑极为精美,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的东西两壁绘有菩萨和天龙八部神众像,生动传神。</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三绝之一“藻井”在药师殿内。藻井一大一小,一方一长。方形的最壮观,由256组斗拱,分四层向上层层收缩而成,中间雕刻鎏金八卦蟠龙,中间为二龙戏珠,整个藻井层层叠叠,色彩鲜艳,技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顶部的藻井图案,如今寺内保存最完好的就是这个了。这些图案不仅美观,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藻井视频</p> <p class="ql-block">资寿寺内的碑亭同样精巧别致,石雕技艺精湛,耐人寻味,百看不厌。</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寺庙,仿若是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之旅。这座大体保留明代遗风的寺庙,就像一个装满珍宝的宝盒,每打开一扇殿门,都有令人惊叹的奇珍异宝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四站:灵石夏门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灵石夏门古堡位于山西灵石县夏门镇,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清朝光绪年间建成,历时三百余年,由梁氏家族建造。它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堡,明朝万历中期开始修建,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才最终建成,历时三百余年。</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被认为是夏禹疏通第一个水门的地方,后来大禹建立夏朝,因此这里便定名夏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命名与传说</p><p class="ql-block">‌命名‌: 古堡的名字“夏门”与传说中的夏禹治水有关。‌</p><p class="ql-block">传说‌: 传说中,夏禹治水时在此地打开了一个石门,因此得名“夏门”。‌这个地方被认为是夏禹疏通第一个水门的地方,后来大禹建立夏朝,因此这里便定名夏门。‌</p> <p class="ql-block">古堡的建造主要由梁氏家族完成,梁氏家族在灵石当地是一个显赫的名门望族,家族中先后有185人为官,其中五品以上66人次,三品以上18人次。‌</p> <p class="ql-block">建堡原因和主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古堡特点、古堡兴衰与梁氏家族</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古建学家梁思成赞为“崔嵬奇伟,足镇山河”的城堡宅院。</p> <p class="ql-block">古堡内,窑上建窑、院中修院,窑窑相通、院院相连,既方便日常生活,又为防御兵灾匪患做好了万全之策。古堡外,前有峭壁河流天险屏障,后有重重高山为倚靠,攻守兼备、固若金汤。即便是在今天看来,这里依然是一处上风上水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堡内保存着大夫巷、御史巷等九条古街巷,以及60余幢古民居院落,这些建筑不仅展现了地方特色的窑洞风格,也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精髓。</p> 关帝庙 <p class="ql-block">这里看起来像谁家小姐秀楼的阳台,但它其实只是一个拐角过道,这里面是关帝庙,下面有个小门,据村里的老人说是专供女人走的,古代女子地位低,不允许从正门进入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头堡门</span></p> 二堡门 御史院 <p class="ql-block">梁氏家训</p> 介景院 <p class="ql-block">登高望远,天空湛蓝,初春的风轻轻吹拂,喜悦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堡中,它的一砖一瓦、一土一木都是几百年历史的沉淀,我们今天还能穿过一座座院落,登上一步步台阶,领略它的风采与不凡,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影壁上的浮雕精致美观、雕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行走在古堡内,两边高墙印刻着岁月的沧桑,仿若时光倒流、尽显岁月静好。</p> 百尺楼 <p class="ql-block">百尺楼:梁家七世梁枢所建,因建筑高约百尺,故称百尺楼。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坐东南朝西北,通高40米,长15米,宽4米。单檐硬山顶,分为四层,一、二层为三孔窑,三层为四孔窑,四层修建在山崖之上,称为云厅。百尺楼的下部为砖石结构,上部为砖木结构,建筑奇特而雄伟。</p> <p class="ql-block">百尺楼是夏门古堡的标志性建筑,直上直下、垂直耸立,巧妙地利用地形地势与山崖合为一体,展现了独特的建筑工艺和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从院内高处直接进入到百尺楼内,有旋转楼梯一层一层下至楼底。</p> <p class="ql-block">百尺楼镶嵌在直上直下的岩石上,旁边就是川流不息的汾河,它被誉为三晋第一楼,不是因为高度,而是因为它凿壁而建,是大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结合。它主要用于防御和运粮,以前这里是没有路的,粮食从上面运下来,在后面开了一道门就是一个临时码头,粮食直接从这装船就运走了。</p> <p class="ql-block">百尺楼视频</p> <p class="ql-block">从外面看古堡,前有峭壁河流天险屏障,后有重重高山为倚靠,攻守兼备、固若金汤。即便是在今天看来,这里依然是一处上风上水之地。</p> <p class="ql-block">夏门古堡是我国北方明清时期具有士大夫文化特质的滨河山地家族聚居模式的见证。它的价值与特色体现在砖拱艺术水平高、山水环境格局好、防御体系组织妙、文境空间匠心巧四个方面。正是这四个方面的成就,使得夏门古堡赢得了在世界建筑史和东方人居环境史上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砖拱第一堡”。</p> <p class="ql-block">如今,夏门古堡虽已荒废多年,但通过修缮维护,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建筑布局和风格。它所代表的明清两代城镇建设的严谨布局、雄伟气势、精湛工艺至今令人赞叹不已,堪称北方古典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五站:介休后土庙</span></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位于山西晋中介休市庙底街,是一处道教全真派庙堂建筑,历史上有“道家地”之称。三清楼系元至大二年(1309年)增建,其余建筑多为明洪武至清道光年间修葺。</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坐北朝南,呈纵向双轴、南北合围布局,整个庙宇建筑群共有五进院落,总占地9196平方米,包括三清观、后土庙、真武殿、三官祠、娘娘庙、吕祖阁、关帝庙、土神庙等8座道观庙院和数十座殿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王宫帝阙式庙宇之一。</p> <p class="ql-block">借用一张介休后土庙俯瞰图</p> <p class="ql-block">后土,作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中央之神,是道教神话中的“四御”或“六御”尊神之一。</p> <p class="ql-block">介休是中国的琉璃艺术之乡,远至沈阳故宫、近至临汾飞虹塔的琉璃都出自介休匠人之手。在介休城内能看到大量造型精美、色彩丰富的琉璃建筑,而后土庙则是山西古代琉璃最漂亮的庙宇。矗立于山门前的明代影壁,装饰精美,绚烂夺目,令游人未进庙门就已对介休的琉璃艺术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三清观内保存有明代“万圣朝元”千尊彩塑,是立雕、壁塑结合的道教神祇群像。</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所有屋顶都覆盖彩色的琉璃饰件,这也是后土庙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后土大殿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这不仅象征着土地与粮食的丰饶,更凸显了后土神祇的崇高地位,与皇天并尊,共享无上荣耀。</p> <p class="ql-block">吕祖阁、关帝庙和土神庙前各有戏台一座,三座戏台保存完好且相连,被称为"三连戏台",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戏台顶部琉璃装饰,富丽堂皇、结构精巧、工艺精湛,色彩缤纷,可谓一绝。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庙内大到三清楼高耸的鸱吻、楼阁、开合俯仰的莲花脊筒以及后土大殿脊顶反映大地山河之秀的琉璃脊饰,小到悬鱼、博风板上精雕细刻的老鼠、葡萄以及影壁心上各个活灵活现的生动构图,可谓无一不精。其造型优美、釉色纯正、做工精致,衬托出古庙群的富丽堂皇和庄重典雅,素有“中国琉璃艺术博物馆”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庙内工作人员正在安放一尊悟空琉璃雕像,你看它造型生动、色彩鲜艳、活灵活现。去年《黑神话悟空》作为中国首个3A游戏大作冲向世界,由于山西选景多达27处名胜古迹 ,也大大带动了山西旅游市场的火热。</p> <p class="ql-block">后土庙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每一页书都耐人寻味,每一幅画都值得细细观赏。我想啊,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更深入了解后土庙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第六站:介休祆教楼</span></p> <p class="ql-block">祆(xian)神楼民间俗称玄神楼,创建于北宋。</p><p class="ql-block">祆神楼是一座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它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建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比例协调,屋顶琉璃精致华美,檐下木雕与众不同,是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楼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共有三晋三大名楼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的建筑美学令人叹为观止。作为一座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它巧妙地融合了门楼、乐楼和过街楼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整座楼体高大挺拔,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美的极致追求。尤其是楼顶的琉璃瓦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为这座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更清晰地了解一下祆神楼的前世今生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一日游在参观完最后一个景点后圆满结束,让我们用好友的一段视频做个总结,希望姐妹们今后多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