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改造后的,南京小西湖街区

华夏闲士

<p class="ql-block">南京小西湖的历史可追溯到南朝,文学家江淹、大将卢绛曾居住于此,东晋时世家望族的聚居地。明代戏曲名家徐霖在此修建园林“快园”,园内小湖美如西湖,固被称为“小西湖”。</p><p class="ql-block">清朝咸丰年间,快园荒废,水池被填平,逐渐发展为街巷,但“小西湖”地名保留下来。1950年代后,大量私有住房转为公有,人口迁入,部分传统住宅被拆除重建。</p><p class="ql-block">近代小西湖片区成为居住拥挤、设施落后、房屋破旧的老棚户区,产权关系复杂,私搭乱建严重,传统建筑年久失修。</p><p class="ql-block">2015年启动“微改造”,2021年首次对外开放。采取“渐进式微更新”“新旧共生”策略,保留了传统老城的空间格局和肌理,获得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创新设计项目大奖。以“微型管廊”技术敷设市政管线,设置10余处口袋广场,改造街巷铺装。完成平移安置房、许宅自主更新、刘家共享花园改造等居住建筑改造示范项目,增加厨卫设施。形成“居住+文旅+商业”的复合生态,引入灯彩工作室、虫文馆、茶馆、民宿、轻餐饮、“网红”艺术展馆等多元化业态,成为和夫子庙景区,老门东景区相伴生的年轻游客“深度打卡”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