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初春,我们一行经过近四小时自驾,来到仰慕已久的山西晋城,依次游览皇城相府、郭峪古城、海会寺等景点,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宝 ,领略其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又称午亭山村)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一座融汇官邸、民居、园林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这座历史文化遗产始建于明朝,经数百年沧桑,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风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雄伟。建筑群分内城、外城两部份,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6580平方米。内城始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有大型院落八座,为明代建筑风格。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楼高30多米,是明崇祯年间为了抵御流寇侵扰而建的,经历近四百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其牢固性可想而知。在河山楼和附属的藏兵洞,有垛口瞭望敌情,有秘道相互勾连,还有水井、石磨、粮食等生活设施,登上河山楼,整个相府的全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座古建筑群,更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典范。它具有独特的建筑艺术、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感受到陈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也可以领略到明清时期官宦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还见证了明清两代的政治变迁和社会风貌,这里的建筑、装饰、文物等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城是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占地面积17.9万平方米。其距离皇城相府旅游区数百米,陈廷敬祖先迁至阳城时,最初即在郭峪古城居住,后来逐渐在附近的中道庄建设发展。</p><p class="ql-block"> 郭峪古城保存有以汤帝庙、豫楼为代表的古建筑近40幢,多为明清时期建筑,现存老狮院、小狮院、陈氏12宅、王家13院等明代民居40院1100间。</p><p class="ql-block"> 城墙上开凿有三层600余眼窑洞,兼具居住与防守功能,形似蜂窝,因而也被称为“蜂窝城”。</p><p class="ql-block"> 豫楼底层墙厚2米,设有石碾、石磨、水井等生活必备设施。</p> <p class="ql-block"> 海会书院紧邻皇城相府,距离数百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刹,始建于隋代,经过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多次修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海会书院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还是闻名三晋的著名书院,明清两代先后走出68位进士,书院占地3.48万平方米,分为唐、明双塔区,书院文化区,千年古刹区及阳城古八景之一"海会龙湫"。被古建专家赞誉为"国之瑰宝"的琉璃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p> <p class="ql-block"> 海会寺的塔院内,矗立着两座令人叹为观止的双塔, 这两座塔高约50米,为八角十三级结构,以砖石叠砌而成,塔檐采用砖雕仿木结构,琉璃装饰,飞角上悬挂着铜铃,随风摇曳,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庄园,又称皇城相府生态园,位于皇城相府景区3公里处,占地面积1072亩,总投资2.8亿元。该庄园是在陈氏庄园原址上开发的一处自然景观,旨在打造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度假、成果展示和现代农业示范为一体的多功能景区。</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以其宏大的规模、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变迁、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理想之地。无论是家庭出游、朋友结伴,还是个人旅行,都能在此留下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