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铁中90年校庆回眸

潘峰

<p class="ql-block">今年,青岛铁中(66中)将迎来百年华诞。作为一名在铁中工作过18年的“铁中人”我不禁心生感慨,时常忆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p><p class="ql-block">今天下午在电脑上整理照片时不经意看到我参加铁中建校90周年庆典活动时拍的一组照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瞬间映入眼帘,尤其是看到那些已经离世的老领导、老同事更是心绪难平。</p><p class="ql-block">在此以美篇的形式把这组照片分享、追述,希望能给“过来人”带来美好回忆并祝愿所有退休的老同志珍惜当下、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铁中90年校庆活动是10年前的2015年10月3日。那天上午一大早,老校友、老领导、老同事们就陆续从四面八方来到位于杭州路1号的青岛66中学(原铁中)“大操场”相逢相聚、共话今昔——</p> <p class="ql-block">上午9时,庆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p> 姜振信老师组织的管乐队率先登场亮相—— 在校学生以诗朗诵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对学校的热爱—— 学生们还以精湛的演技展示青春的风采,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当年已是九旬高龄的王健老师上台为自己写给学校的诗词进行解析并以生动的话语表达对学校的深厚情感—— 退休老师合唱团纵情高歌,把庆典活动推向高潮—— 老校友跟亲爱的老师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收拾心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教育口,工作调动原本很平常,可对我来说却不是个小事儿。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刚来到铁中的时候,一位老教师曾善意地对我说,“像你这样一个从部队转业,又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青年人,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恐怕干不出名堂,不如早点离开学校……” 这话听起来不能说没有道理,我心里也不是没有波动过。然而浅意识里,对教师这项职业、对教育这一行我却难以割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那些来自教师家庭的同学,他们大多有教养,爱学习,知道的事儿也好像比别人多。我在农村插队时当过一年教师,对那段短暂的教书生涯总是难以忘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摒弃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教育教学中、投入到我热爱的学生们中间,而且一干就是十八年,其中有9年的时间教高中重点班,送了三次高考。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十八年,对“过来人”而言,只是弹指一挥间。对一个小孩9子来讲那可是一段漫长的岁月,是从襁褓到成人的跨度,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也许当过兵的人更知道学习的重要,更喜爱浓浓的知识氛围。而学校似乎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在这里,不论你想要知道哪方面的知识,总会找到答案。当老师体会最深的是,每到假期外出旅游,这一路可就热闹了:沿途有地理老师介绍名山大川;参观时有历史老师说古道今;看碑文遇见个冷癖字什么的自有语文老师解释;偶尔遇到个老外,英语老师还会叽哩哇啦地来上一套,让其他游人好生羡慕;至于就餐结账、购买车票之类的“经济问题”数学老师更是当仁不让,一切给你整得井井有条。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十八年,我把同事当老师,把学生当朋友,“大兵”居然慢慢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认可。其间,我学到的东西足以终生享用,我与老师、学生能结下的情谊更是让我感动永远。要知道,我跟许多老师甚至个别学生都是以兄弟姐妹相称的啊。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正值暑期,学校里知道我要调走的人不多。那天,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悄悄地把积累多年的资料、心得归类、打包。有许多也许永远都不会用到的东西,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到箱子里。我忽然感觉到,一个人在这样的时刻,归整的是物品,而收拾的却是心情——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老师,听说您要调走,同学们来看您了。”不知何时我任教的高一、2班的课代表推门站在我的面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噢,你们怎么知道我要调走?快,快进来。”我赶紧招呼学生进屋。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没想到呼啦一下从外面进来了二三十人,本来就30度高温的办公室又升高几度。学生推举班长对我的工作进行了“总结”,班里的“帅哥”主动请缨,动情地给我唱了一首《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让我讲话。环视了一圈,看着一张张活泼可爱的面庞,我喉咙哽噎了:</p><p class="ql-block">“谢谢,谢谢同学们。努力学习,记住我们的友谊。好了,去吧,去吧,天这么热……”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刚送走学生,这边电话又响了起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喂,你怎么说走就走了?今晚我们组几个老师为你饯行。以前你是头儿,我们请你也不方便,现在可以当朋友相处了,是吧?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哦,是,那当然。” 我刚平静下来的心又激动起来。要知道,这位打电话的老师前几天还为工作中的一点小事跟我闹别扭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人往往就是这样,整天在一起倒也觉不出什么,有时甚至还为一点小事儿而耿耿于怀,可一旦要分手,一切都变得那么真诚友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告别工作了十八年的学校,实际上也是告别了人生的一段经历,一段体验。很伤感,不过也算欣慰,因为我新调入的单位还是一所中学。在新的环境,我会学到更多的东西,继续享受生活给予的恩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上面这篇小作文是我2003年7月下旬调离铁中时所写并被《青岛晚报》【副刊】采用)</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