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由中华胡公满文化委员会主办,为期两天的“全国弘扬胡氏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于2025年3月15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洋埠镇让宅村举行。我有幸应邀参加本次大会,并作“浅探跨越六百余余辉煌历程的青阳胡氏”的主题报告。下面我将报告内容制作成美篇,供诸君细品。</p> <p class="ql-block">浅探跨越六百余年辉煌历程的青阳胡氏</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宗亲长辈:大家上午好!(向与会者鞠躬)</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站在这里,作为青阳胡氏廿三世孙胡伟民,今日能躬逢其盛,与诸位先达共聚于此,实乃三生之幸。诸位先达为我们青阳胡氏家族秉公竭诚,弘扬青阳胡氏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赓续这份“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精神血脉。我愿与诸君携手并进,以赤子之心守护家族荣光,以务实之举开创发展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纵观青阳胡氏数百年的发展兴旺史,它也是一部民族史、中华史投射在这片土地上的缩影。青阳胡氏的传承与演变,无不体现家国巨变和时代变迁。</p><p class="ql-block"> 吾青阳胡氏,先为汴人(今河南开封),防御公随宋南渡,至华八府君乃徙居兰溪之河西(今兰溪西五里),及元南侵,室家荡尽,季七府君(讳尧辅,字君佐)逐徙遂昌之北乡石埠头庄(今婺城区,岭上乡石埠头村)。季七府君次子维二府君(讳钰,字叔宝)赘居枫林庄(今汤溪镇上境村)。维二府君长子廉一(讳麒,字德仁)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自枫林庄携母及三子一侄选居青阳洲(今洋埠镇一乐堂村)故称青阳胡氏。从而开创了青阳胡氏之基业,吾祖俱奉天敬祖,敦厚勤俭,且耕读传家,终成汤邑声名显赫的名门巨族。青阳胡氏六百余年来,其宗亲分布居住三十三个村,后裔子孙达数万余人。他们或科弟蝉联,仕宦骈集,政声远播,济世安邦之才历历可数;或恥心学术,沉缅艺文,著述宏富,造福社会之人代代不衰;或诚信为本,货殖四方,经营有道,富甲一方之辈骈兴错出;或躬耕垄亩,热心乡里,扶危济困,德高望重之君不乏其人。现今当下,与时俱进,各展所长;服务社会,各有所爱;勤以立身,各奋共志;踵芳济美,如日中天;尊孝重德,蔚然成风;男杰女淑,出类拔萃;……凡六百余年矣,青阳胡氏后裔在诸行各业,德行双收,族谱有记,邑志有载,誉满天下者代不乏人。</p><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先祖们坚守家规祖训,使“秀者务读、朴者务耕”,先祖们捐书田、聘名师,全力培养后代,子孙则不负先祖所望。自胡超登明成化壬辰科(1472年吴宽榜)进士以来,先后有进士7人(胡斐、胡佩、胡森、胡公廉、胡邦盛、胡文善)。举人9人(胡怀、胡琰、胡节、胡孟修、胡翱、胡绶、胡东、胡子方、胡擢标)。贡监126人(含例贡37人)。任各地知县(州)14人。县丞5人。州判、府通判、知府及中央官暑官员8人。礼部儒士4人。由贡生出任国子监学正以下、各地府县学教授、教谕、训导、学正及八旗教习官职等共86人。根据《康熙金华府志》的记载,汤溪境内有十五座科举功名碑坊,其中有十一座为青阳胡氏族人而立,青阳胡氏还有“四部世家”之称,即:刑部主事:胡文善、胡公廉,史部主事:胡森,工部主事:胡超、胡斐,礼部儒士:胡光家、胡以熙、胡敦德、胡世调。史称其“人物挺生,簪缨蔚起,独冠一邑”,其文教之盛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廉一府君幼子胡华,字希华,号云阁,私谥“文庄”,他是打下青阳胡氏家族文化基础第一人。以他为首的隐逸博雅人士数不胜数。他们留下的诗词歌赋等著作宏富,如文庄公的《瀫洲渔唱集》、《梅花百咏》,琴月公的《琴谱》,卧云公的《卧云集》、《琳湖渔乐稿》,奕山公的《梅格诗集》,木斋公的《历朝史略》,……等等。青阳胡氏家族隐逸博雅之士真可谓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而这些隐逸博雅之士正因他们闻名乡里而载入府、县《志》书,也正是他们的清慎名德,引得众多名士为他们写下一篇篇不朽的赞美诗文,为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p> <p class="ql-block"> 先祖之盛德,鞭策和激励着我们青阳胡氏后裔续写新的辉煌篇章。自1948年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青阳胡氏宗亲与全国人民一样,激发出从未有过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热情,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发愤研读,艰苦创业,改变了世代延续的耕作方式、经营模式,改变了村庄的面貌和生活状态,使昔日的青阳胡氏家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更多宗亲则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离开自己的家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他们中有成为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教授、专家;有成为政府、企业、部队等领域的领导;有成为自主创业,行业里的标兵,地方纳税大户;他们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创造不朽业绩。</p><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家族自1948年以来到至今为止有教授、博士28人。硕士45人。优秀公务员65人。优秀军人14人。优秀个体企业家5人。优秀人民教师16人。优秀名医13人。参战军人29人(包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其中革命烈土3人。其它优秀人才22人。真可谓吾青阳胡氏家族英才辈出钟灵毓秀。</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在众多优秀的青阳胡氏后裔中,值得称道的有宗亲胡德海教授,他是堪称全国教育界的标杆;宗亲胡东霞博士是四川省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二十多年来扎根我国西部科技城绵阳市,为国防科研作出了重大贡献;宗亲胡永余、胡金泽、胡少先、胡远明、胡秋和等在工商界大显身手,业绩彪炳;胡封、胡卸文二位宗亲都与共和国二任总理结缘;巾帼不让须眉,女企业家、慈善家胡静博土、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凌洋、国家一级演员高级讲师胡素银、新华社驻外优秀记者终审签发人胡红蕾等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女性的力量,成为时代的楷模。</p><p class="ql-block"> 优秀企业家胡永余,他不仅致力于企业发展,且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又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生活简朴自律,但对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却不遗余力。仅对坝头村重建挹清堂、关帝庙、志元路、抽水机埠等各项事业的捐款就达五百余万元。他敬宗睦族,出重资支持《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重印以及始祖墓的修缮,又领衔出巨资重建青阳胡氏大宗祠、崇报祠,为传承青阳胡氏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另外,他对各类学校建设以及支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各类慈善事业等,也都有大额资金捐助和扶持,得到了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优秀企业家胡金泽,在企业经营取得成功后,始终不忘回报家乡和百姓。通过各种渠道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为学校捐款,赠送图书、课桌、文体器材等。此外,先后向箬阳、塔石、琅琊、沙畈等贫困乡村的康庄工程提供捐助,帮助其改善交通条件。数十年来胡金泽宗亲做的好事无数,捐款数额达数百万元。多年来他一直十分支持让宅村的各项社会事业,2019年经上级党委的建议和要求,他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与村二委干部密切合作,共建美丽乡村,使让宅村成为衢江边远近闻名的秀美富裕村。胡少先宗亲,他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创始发起人、党委书记、董事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监察委员会首届特约监察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曾获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胡少先带领企业经营成功的同时,更多的是履行社会职责。他带领天健团队先后为脱贫攻坚、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三年疫情期间,捐助善款达四百余万元。在全国15所高校设立“天健奖学金”,累计提供资金二百余万元。他先后为行业党建经费、家乡公益事业捐助善款达百万余元。在胡少先的带领下,“天健”始终格守“专业报国、服务社会”的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民族品牌。胡封宗亲与周恩来总理是同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同学,并与周恩来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法国留学回国后,当局聘他担任磐安县县长,他坚辞不受,在浙江从事农科专业研究或教学工作,在省内各地教育界都曾留下他的身影。他曾担任省政府调查荒山委员、县政府雨量记载员、县政府治虫委员专员等。他热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回国后,除了从事专业工作,还在多所学校兼任教职,坚持教书育人,由于其思想开明、学识渊博,在当地教育界享有很高威望。岁月流逝,当年的赴法勤工俭学学子虽早己不在人世,但他们为寻求救国图强真理不畏艰难、远渡重洋的举动与风范,早己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动力;胡卸文宗亲是地质灾害的专家,汶川大地震期间,温家宝总理听取了他对堰塞湖的处置方案,并对其勉励有加。胡静博士是富迪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她与丈夫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后,回馈社会,各种善举难以枚举。2008年汶川地震胡静夫妇就捐款1850万元,并在6天内建成3所临时学校。基金会成立后,雅安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南方冻雨、西南旱灾等国家重大灾害的救助、帮扶,都有“富迪”的身影。胡静也不忘故乡,积极与家乡政府合作开展慈善项目,为塔石乡、塘头村公益事业捐款。2013年,胡静夫妇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十大慈善家”。他们夫妇定下的目标是:基金会努力实现捐赠1000所希望小学,使筹集的公益善款达100亿元。</p><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家族人才辈出,从商海弄潮到杏坛耕耘,从科技报国到乡村振兴,一代代宗亲始终以仁德为根,以家国情怀为脉。他们捐资助学传承文脉,修缮祠堂守护根魂,投身公益反哺桑梓,以赤子之心践行“达则兼善天下”的胸怀。这份跨越时空的责任担当,既是对家族精神的赓续,更是对新时代家国同构理念的生动诠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温润的人文力量。</p> <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家族于2018年8月,在宗亲胡永余、胡贡堂、胡金宝等倡议下,有胡永余组织召集青阳胡氏各卜居村领导、代表在汤溪工具厂隆重召开宗亲联谊大会,旨在凝聚宗亲情谊,弘扬先祖精神。会上共商族务发展大计,正式成立《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编委会。开启百年文献整理工程。该增刊将系统梳理自民国以降,尤值新中国成立后,青阳胡氏各卜居村在时代浪潮中的发展轨迹,优秀子孙的事迹,亦珍藏族谱典籍、古迹考据等珍贵史料。编辑工作涵盖祖墓修缮、祠堂重建、厅堂维护等文化遗产保护,同时指导各卜居村编纂分谱,构建完整的历史文化传承体系,为后世留存一份兼具文献价值与情感厚度的宗族记忆。</p><p class="ql-block"> 自2018年8月7日《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增刊编纂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来,全体同仁秉持“寻根溯源、敦亲睦族”的宗旨,以筚路蓝缕之姿开启这项百年文脉的抢救工程。在胡永余会长的全程主导下,编委会制定了"四步走"战略:文献收集、版本校勘、重刊再造、指导分谱编纂。期间编委胡金宝宗亲三赴上海图书馆,查阅古籍索引,终使失传的癸未、癸酉两版增刊重现天日;东店村胡厚泉、胡厚昌、胡载友等宗亲保存的六卷文献与丁亥增刊原稿悉数提供,由此奠定重刊根基。完成了九册一百套的重刊工程,全部费用20万元均由胡永余宗亲个人慷慨解囊。为完善文献体系,编委胡嘉智宗亲带领仓里村领导赴合肥,经多方辗转周折,成功购回流失在外的《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八本,填补了族谱编纂的关键空白。2022年11月由编委胡金宝宗亲策划,“编委会”人员以及丰塘下宗亲胡卫新、上陈宗亲胡国良、仓里宗亲胡伟民等协助下,用宣纸仿古印刷《安定胡氏宗谱》、《青阳胡氏宗谱》210套,有青阳胡氏宗亲众筹发行。在编纂实践中,全体编委建立“田野调查加文献互证”工作法,胡永庆执行主任协同各村落建立联络站,深入走访二十余个卜居村,整理口述史档案300余份,考证历史遗迹17处。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胡氏兄弟的运筹帷幄下,编委会经过三年零四个月的接力奋斗,这部承载着青阳胡氏千年记忆的《青阳胡氏文集》终在壬寅年岁末付梓。为传承青阳胡氏文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家族如同一颗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的大树,深深扎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青阳胡氏,这个拥有三十三个卜居村、人口数万余众的庞大家族,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坚守着对家族根源的敬重与传承。家族的脉络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澎湃的江河,每一个卜居村都是这家族长卷中的重要篇章。近年来,一股强烈的家族文化复兴之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起,各卜居村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齐心协力推动着家族事务的发展。无论是祖墓的修缮、祖厅堂的维护,还是各分支家谱的编撰,每一项举措都是对家族记忆的唤醒,对家族情感的凝聚,每一个行动都承载着青阳胡氏家族传承千年的信念与担当。青阳胡氏33个村大部分村都进行了三修(修谱、修祠、修祖墓),且都将二十四条家规、祖训、胡氏救哀四要、责子辞等青阳胡氏家族传统文化都上墙摆在文化礼堂显要位置或编入村志和谱牒。</p><p class="ql-block"> 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青阳胡氏各卜居村近年来以“修宗谱、弘家训、兴村宅、缮墓祠、丰文献”为目标,努力弘扬青阳胡氏优秀传统文化的业绩略作简述。始迁祖居住地也是青阳胡氏发祥地——一乐堂村。于2022年他们投入巨额资金280万余元人民币,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集雅堂进行了全面修缮,如今的集雅堂已恢复原貌,并对其外围地面进行了重新硬化,展现了其原本风貌,使其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2025年1月15日,青阳胡氏大宗祠、崇报祠在一乐堂村进行了重建开工奠基典礼,整个工程预算约为一千二百多万元人民币,有青阳胡氏胡永余宗亲领衔,带领青阳胡氏全体宗亲共建,预计整个工程将持续数年时间。届时,一座崭新的宗祠矗立在青阳洲上,成为传承家族记忆,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地标。青阳胡氏族人,念及先祖之遗德,感怀宗祠之重要,今逢盛世,重建祠堂,以续先祖之遗风,彰后世之孝思。此举不仅是为了妥先灵,使后世子孙报本有所,更是为了族人祈福获佑,佑我族后世枝繁叶茂,世代昌荣;湖前村:是浙江省传统古村落。尚睦堂、尚睦墓、进士坊、胡炜墓亭、连顺堂(铁皮门)等被选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湖前村的宗亲继承先祖遗训,“教子孙,劝天下后世之为兄弟者也”,奉行团结和睦包容的“尚睦”文化,保存和维修了具有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的传统建筑12处。2021年仓里村因黄土丘陵改造,在深达二米处发现一座古墓,经查系昌二公父子墓共十穴成“器”字形。而昌二公乃湖前村始迁祖,昌二公后裔投入12万余元,将祖墓迁移至湖前公墓中。2015年新建了福寿堂。2017年组建青阳胡氏家谱湖前村续谱理事会,完成了湖前分谱;黄稍村:2013年重修光远堂,同时续修了间断66年青阳胡氏黄稍分谱。坝头村,近年来重建挹清堂、关帝庙。历时二年完成了青阳胡氏坝头分谱与村志的编撰;东田村:2011年重修重德堂,编写了《东田村志》与巜青阳胡氏家谱》东田分谱,并建造了“汤溪县第一进士胡超纪念碑”一座。2014年编辑了《先祖胡超纪念册》;让宅村:2013年修缮了世辰堂、马站基自然村的教中堂、村里多处古墓、古庙大公殿也同时进行了维修。2024年投入资金16万元对大公殿进行了全面的重修。投资800多万元建造荷润楼、产业楼、幸福小院四幢、农家书屋并建了乡贤馆、共富馆等等;西上陈村:2018年12月底续修《青阳胡氏家谱(上陈)卷》,完成付梓,自49年以来对庆善堂大厅进行了四次修缮;洋埠村:下徐村自然村懿羡堂、仓门里村自然村毓秀堂,都进行了重修或修缮;大坟头村:2013年1月投资100万元修缮了铭七公古墓,2019年修缮了心德堂。丰塘下村:近年来多次修缮了家族祖坟群,并修了家谱;仓里村:自2019年成立了家谱理事会以来,在村书记、会长胡晓林宗亲的带领下,用3年的时间,总筹资金100万余元,进行了家谱的续修。2019年赴合肥用3万元购回流失在外多年的《青阳胡氏家谱文献录》8本。2019年投入110万元重新建一幢占地面积184.5平方,建筑面积553.5平方的仓里村老年学校,2020年仓里村首倡修缮青阳胡氏始祖墓,得到了青阳胡氏各卜居村后裔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并拟出了修缮方案和全程负责施工与监督。2021年投入33万元对节孝碑坊进行了修缮,2022年投入20万元对迴龙祖殿进行了第二次重修,2022年投入120万元对酬德堂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原有面貌。并对慎修堂进行了多次的维护维修。今年又计划对萃和堂进行全面的修缮(重建),图纸已请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并择吉日破土动工;胡碓村:2014年对世名堂进行了修缮。2015年对进士胡森墓进行抢救性修缮。2021年在村口建了进士坊。2023年进土胡邦盛墓从龙游县塔石镇王印图村迁建于九峰山麓。2023年抢修了胡碓始迁祖亨五十三府君墓和隆三百五十八府君墓君。2024年11月3日举行了《青阳胡氏宗谱胡碓分谱》圆谱庆典;后塘村:对太公屋承德堂进行多次维护维修,并对家谱进行了续修;塘头村:2022年对大厅观成堂、五福堂、萃英堂进行了大修。并于2024年进行了圆谱庆典;东店村:近年来对新厅进行了多次的维护维修。</p><p class="ql-block"> 青阳胡氏各卜居村对家族文化传承与古迹修缮保护所做出的努力,无不彰显着对家族根源的敬重、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家族文化脉络延续的坚定决心。每一座祠堂、厅堂的重修、每一本家谱的编撰、每一座修缮后的祖墓、每一处古迹的修缮保护,都是家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体现,也是家族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石。它们不仅是家族历史与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先辈智慧与精神传承的实体依托。在这片土地上,尊宗敬祖的传统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脉相承的胡氏族人紧密相连,吾青阳胡氏在新时代传承家族文化瑰宝的同时,也为地域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独特而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迹也将激励着后人秉持家族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中不断书写家族与地方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 当夕阳的余晖洒落在古老的大宗祠与崇报祠正在重建的工地上,那斑驳的光影像是在诉说着家族一路走来的沧桑与希望。青阳胡氏家族的故事,并非只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家族走向新征程的号角。相信在全体族人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将来,重新落成的胡氏大宗祠与崇报祠将重新成为家族的精神圣地,见证着青阳胡氏家族绵延不绝、繁荣昌盛的永远传承。</p><p class="ql-block"> 三十三个卜居村,数万族人的心血与汗水,交织成一幅绚丽的家族画卷。在家族复兴的道路上,青阳胡氏人用行动诠释着家族精神的真谛,吾青阳胡氏正向着更加光明的未来稳步前行,去书写家族新的荣耀篇章,让青阳胡氏家族的辉煌在岁月的长河中永恒闪耀。</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青阳胡氏六百余年历程的浅谈,不难发现青阳胡氏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青阳胡氏的历史,既是一部家族兴衰史,也是一部反映社会变迁、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的生动篇章。展望未来,青阳胡氏的精神遗产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为家族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谢谢大家!(向与会者鞠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阳胡氏后裔萃和堂崇百四十五伟民谨撰 </p><p class="ql-block"> 时乙巳年仲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