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阳朔逍遥游(上篇)

方文

<p class="ql-block">3 月 5 日</p><p class="ql-block">桂林漓江泊雅酒店 12楼电梯门打开时,迎面看见的是来自澳洲的尤妮丝,她惊奇地睁着大眼睛,用手轮番指着我们 4 个人“你、你!……”,终于指着陶兄叫出“猴局长!”。兴奋之余她和喻医生、毛毛、陶兄以及我一一拥抱后,告诉我们她丈夫忻立靖在 1201 房间,自己刚刚约好了 3 楼做按摩,先下去一会儿回来聚。当陶兄敲开忻兄的房门时,想象中的又一次意外的惊喜跃然众人面上。</p><p class="ql-block">如此颇喜剧性的开场,起因于 2 月 27 日我和陶勤俭喝茶时,想约合肥的吴约去无锡,看望一下在家修养的同学邵剑波。</p><p class="ql-block">然而吴兄告诉最近没有时间,说他与老二忻立靖有约,过几天生活在澳洲的忻兄回国,已经安排好了一起去桂林旅游的行程。我和陶兄简单斟酌一下,都有时间去走走,和老同学聚聚,当即和吴约做了约定,先不通知老二。</p><p class="ql-block">大概 4 点左右,从合肥坐高铁到桂林的吴约和梅玲到达酒店,久别重逢的喜悦,免不了一阵寒暄。</p> <p class="ql-block">吴约为这次相聚,做了充分准备,晚餐的时候拿出一瓶年份茅台酒,和众人分享,我们都十分愿意承担这样义务。他又说还带了一瓶安徽的名酒古井贡酒,真是一个好同学!惊喜不断!</p> <p class="ql-block">3 月 6 日</p><p class="ql-block">象鼻山是桂林的标志,脑海里面从小就深深的刻录这奇特的风景。说实话,我是第一次来到桂林,还是有些期盼和兴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专业有说法:桂林喀斯特地貌具备峰丛、峰林、孤峰、溶洞、地下河、暗湖等特征。桂林喀斯特地貌是大陆型塔状喀斯特的世界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一早来到了象鼻山,来到景区,放眼尽是摩肩擦踵的游客,在四处游览留影,我们很快融入在人潮之中。</p> <p class="ql-block">象鼻山前游玩欣赏留影后,有三位美女欣然与我一起登上了象鼻山顶;其他人四处走走,不一会坐在了公园里的象目里咖啡馆,一边享受美味咖啡、一边欣赏漓江风景。象鼻山高出江面 55 米,我们很快从山顶下来 ,即刻端起咖啡杯,一群人吹牛打屁,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稍稍休息后,我们走在了漓江边滨江路上。这条路类似于杭州的湖滨路,一边是商业一边是风景。</p><p class="ql-block">桂林的滨江路的香樟树编织出一条翡翠隧道,四季浓荫如盖,藤蔓垂落如帘,连空气都浸着草木的清香。百年香樟枝干虬结,寄生藤蔓缠绕成天然穹顶,细雨洒在石板路上,每一步都踩进油画般的质感里。</p> <p class="ql-block">漓江在此温柔转身,解放桥横跨碧波,串联起桂林的山水与烟火。解放桥下,江水平静,一汪碧绿清水印出桥下一片宁静。</p><p class="ql-block">毛毛、梅玲、尤妮丝、和喻医生,在这里留下靓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中餐,酒店服务员推荐在新郭记油茶馆,一家桂林地方风味的连锁餐饮店。店里生意兴隆,餐厅服务员给我们安排位置坐下后,店家先端上一盆免费的瑶族油茶让我们品尝。</p><p class="ql-block">我们饶有兴趣地仔细看了酒店墙上写着的介绍:这种茶,是桂、湘南瑶、侗等族的传统食物,常用来待客,也叫打油茶。其实就是将茶叶、生姜、蒜米用油炒,再用木锤将材料打出汁然后加水煮,沸开后放入精盐调味,滤出茶叶渣,再配以调料和副食食用,如葱花、香菜末,米花、脆果等,打油茶,是湘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的饮食习惯,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我在从杭州飞来的桂林航空班机上,好奇地品尝了油茶。相比之下口感远远不如和这里的油茶。桂林城里的油茶馆四处林立,所谓油茶馆也其实是供应免费油茶喝的桂林特色餐饮店。</p> <p class="ql-block">簸箕菜卖相不错,种类多、咸甜都有,芋蓉酥和咸蛋黄桂花酥是甜口,黑米粽和卤鹌鹑是咸口,这就让我们这些人的不同喜好有自己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桂林的菜肴,地方烹饪做法,价格实惠,花不多钱可以尝到各种各样的口味。383 元吃得 8 个人的胃都撑不住了,到了晚饭时间,美食还没有消化,就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桂林米粉店,一人一碗桂林米粉权当晚餐。</p> <p class="ql-block">桂林东西巷,位于靖江王城正阳门前,分为“正阳东巷”和“正阳西巷”,是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街巷。这里曾是达官贵人的聚集地,随后,平民百姓们也在城墙边搭建房子,东西巷逐渐形成。</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东西巷,为清末民初风貌。</p><p class="ql-block">逍遥楼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损毁是在抗战期间。如今这座楼阁建于2004年,二层三檐,取唐宋之风格。</p><p class="ql-block">东西巷分布在靖江王府南门古城墙外,大门两侧分别称作东巷和西巷。古城墙采用巨型方石砌成,高近8米,厚达5.5米,总长约3里,十分坚固。</p><p class="ql-block">东巷与逍遥楼相连,入口处建有一碑亭,亭下有一石碑,上刻红色的“逍遥楼”三字,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p><p class="ql-block">东巷入口处修有一条状元廊,展示了中国实行科举考试的1300年间、从桂林走出来的八位状元。</p><p class="ql-block">东巷在清嘉庆年间,便留有文字记载,如今看到的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为清末民初的遗迹。不仅商贾云集,也是达官显贵的聚居地,拥有“青龙白虎”宝地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靖江王府”位于桂林城的中心,有着“阅尽王城知桂林”美誉,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朝潘王府。</p> <p class="ql-block">一天下来满满的收获,不光有美景的视觉享受,和美食的味蕾冲击。大腿的肌肉也没有拉下,全程步行,微信运动记录 24529 步。</p><p class="ql-block">这下把老二累着,按正常他走这些路是毛毛雨了。只是忻兄前几天在澳洲家中,参加皮划艇运动后回家,看见尤妮丝在整理别墅里的菜院子,马上心疼老婆,又帮着干活。不停地将树叶装到袋子里,起起伏伏活动幅度太大,工作量又不小,不料抻伤了背部肌肉,后来医院检查是三节腰椎间盘突出。按理老二应该在家休息治疗,他自信非常:没有问题,不改变行程!这次的桂林之行还是按计划推进。</p><p class="ql-block">今天一路游览<span style="font-size:18px;">桂林的美景,大家在不知不觉中用脚丈量 了 </span>15公里路程。忻兄也是一步不拉地走了全程,毫无疑问加剧了他的伤痛。尤妮丝后来说,当天晚上老二躺下去的非常艰难。老二啊,伤在你身上,痛在我们心里!!</p> <p class="ql-block">3 月 7日</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是从芦笛岩开始。</p><p class="ql-block">桂林人把溶洞称为岩,桂林有多不胜数的溶洞,最值得去的有银子岩、芦笛岩、七星岩。</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芦笛岩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风景名胜区。芦笛岩是人们游览桂林时会比较多选择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坐上芦笛岩小火车,体验一把绿野仙踪的感觉,可以看看芦笛岩丛林、田园风格。尽管路不远,不同的体验感还是有的。</p> <p class="ql-block">芦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内有大量奇形怪状、玲珑剔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从唐代起,历代都有游人踪迹,洞内现存历代壁画77则。</p><p class="ql-block">游览途中,我们也说起了杭州也有喀斯特地貌的溶洞瑶琳仙境。事后我用 deepseek 查证了一下,选录简洁明了的描述,共同欣赏。</p><p class="ql-block">比较而言,芦笛岩以“小而精”的景观布局和有便捷的地理位置,自唐代起便有文人题刻,但现代开发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融入文化叙事。如果能够在这方面做些文章,就更加胜人一筹。</p><p class="ql-block">瑶琳仙境以“大而奇”的洞厅规模和现代科技赋能的文化体验著称,有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互动性。宋代的徐霞客的评价“炫巧争奇,削玉裁云”。</p> <p class="ql-block">老二昨天的疲惫没有完全恢复,伤痛影响行动,进洞时让我们先行。出人意料的是在尤妮丝照料下,他竟然走完了全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芦笛岩出来,</span>老二感觉累了,即与吴兄携同各自夫人回酒店休息。</p><p class="ql-block">话说两头,陶兄、喻医生、毛毛和我,就去走走久负盛名的桂林两江四湖。</p><p class="ql-block">所谓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其环城水系全长7.33公里,水面面积38.59万平方米。该工程最早形成于北宋年间(960-1127年),当时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纵横,游人如织,兴盛一时。桂林两江四湖构成桂林山水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在漓江众多的支流当中,桃花江名声最大,也极富浪漫色彩,同时也是较为重要的支流之一。“阳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中颇具特色的一景。有人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发现桂湖、杉湖、榕湖以及木龙湖是连着的,分别在岸边生长着桂树、杉树和榕湖,想想就觉得是因此而名。</p><p class="ql-block">陶兄和毛毛分别在大榕树下用脚丈量了一下,确定这颗榕树树冠覆盖面积有 1.5 亩,估计和老二在悉尼的别墅占地面积差不多。</p><p class="ql-block">木龙湖的名字倒不是有什么“木龙树”,来源于湖上方的山上有一个木龙洞,因此得名“木龙湖”‌。</p><p class="ql-block">7 公里多的路,一路风景伴着欢声笑语,一路拍照留下靓影风光,不知不觉中走回了酒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餐的地方是陶兄在网上收寻而来,</span>桂林境界·渔村是坐落在漓江边上的一家当地特色菜的餐厅。我查证了一下,不是数一数二,却也在桂林餐饮排名第三。<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被安排了一个江景包间,可以看到整个漓江山水景观。</span>吴约打开从合肥家里带来的过期茅台酒,配上正宗的广西菜。大家开环畅饮,挡不住的美景、美食、美酒,美美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临江对岸的山灯光辉煌,热闹是不用说,总感觉有点过。如果灯光设计做得好一些,漓江的晚上就更胜一筹。</p> <p class="ql-block">3 月 8 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的行程是</span>从桂林乘船到阳朔一路游览漓江。</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韩愈这样赞美漓江:</p><p class="ql-block">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p><p class="ql-block">从桂林至阳朔的漓江精华河段长83公里,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是岩溶地形发育典型、丰富和集中地带,集中了桂林山水的精华。沿途有数不清的奇峰怪石,山峰的形状各异,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这里的山水与水田、村庄相互交融,构成了独特而迷人的田园风光。乘坐漓江游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漓江的山水美景养眼,也不能辜负为我们品遍酸甜苦辣的嘴巴,<span style="font-size:18px;">带上的水果、瓜子、小食,给旅途加点佐料,给幸福添一些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尤妮丝充满活力又非常好学,出门旅游随身带了书,闲暇之余会翻开书本阅读。她能够在 60 多岁,又去大学读了心理学,拿到学位后,就参加国际援助,去非洲给难民儿童做心理疏导。是我最佩服的女性,是我的偶像。</p><p class="ql-block">游船航行在美丽的漓江,漂亮的尤妮丝平静优雅地看着书。这道风景线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也要留给世人。</p> <p class="ql-block">2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取自桂林漓江的黄布倒影景区,位于阳朔县兴坪古镇境内。具体位置是漓江83公里精华段的兴坪码头附近,此处江面开阔,水质清澈,两岸群峰倒映如画,其中以黄布滩的倒影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黄布倒影的由来:江底有一块米黄色巨石,形似黄布平铺,晴天时山峦与天空倒映在江中,形成“船在青山顶上行”的奇幻景象,被誉为漓江风光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右侧山上有斑驳的痕迹,那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九马画山,位于兴坪溯江而上四公里处。</p><p class="ql-block">九马画山的美景伴着神话故事:</p><p class="ql-block">相传九匹马本是天宫神马,趁齐天大圣孙悟空任“弼马温”时看管不严,便偷下凡间。</p><p class="ql-block">不巧在漓江边饮水时,被一画工看见,画工想描绘下来,结果马群受惊,慌乱中误入石壁而永留人间。</p><p class="ql-block">由于它们均为神所变,因而形态莫测,难以辨认,所以历代流传这样的歌谣:“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看出七匹中榜眼,能看九匹状元郎。”</p><p class="ql-block">怪不得我们找来找去,找不到九匹神马,桂林在 1300 内间才出了 8 名状元,要一百多年才有一个人能够找全九匹马,太难了!</p><p class="ql-block">历代游客和诗人也有赞许:</p><p class="ql-block">徐霞客这样描述:"其山横列江南岸,江自北来,至是西折,山受啮,半剖归削崖,有纹层络。绿树沿映,石俱黄、红、青、白,杂彩交错成章,上有远望如画屏,故名画山。"</p><p class="ql-block">山麓还有饮马泉,泉旁石壁上刻有清代阮元的“清漓石壁图”几个字。</p><p class="ql-block">九马画山五峰连属,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削壁临江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p><p class="ql-block">人观人云,久而久之,便称此山为"九马画山"。</p> <p class="ql-block">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opyl1j"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漓江阳朔逍遥游(中篇)</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