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台儿庄战役的英雄,如今都已作故人,历史送走了人,时代留下了魂。人是历史的客,魂是时代的神!中国军人用生命奏响的信仰绝唱,让我们安享太平的后来人能够永远铭记那些铸造灵魂的人!</p> <p class="ql-block">王冠五(1899年—1950年),河南省汝南县三桥镇殷店村人,毕业于国民党黄埔军校高级班和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成年后入吴佩孚军中当兵,由士兵逐步递升为排长、连长、营长,后转入西北军吉鸿昌部。台儿庄战役中,时任第二集团军第31师(师长池峰城)师附王冠五向师长池峰城请缨,率部进驻台儿庄城,坚守城池。担任守城总指挥。王冠五与官兵齐心奋战,发出“宁同孤城共存亡,不与倭寇戴天地”的誓言。经过15个昼夜的战斗,牵制了日军的主力部队,王冠五所率部队在台儿庄歼敌6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北门在日军重炮轰击下轰然坍塌。硝烟中,一位身着灰布军装的上校军官挥动驳壳枪,率残部与突入城内的日军展开激烈巷战。他就是台儿庄战役守城总指挥王冠五,这位西北军出身的将领注定要用鲜血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惊心动魄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王冠五的对手是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师团的3万多精锐士兵,且装备精良,坦克装甲、重型火炮、轰炸机一应俱全,火力非常强大。而王冠五所在的第三十一师也不是蒋介石嫡系部队,装备要差的多,重炮、平射炮基本上都没有,甚至有的士兵只有一把大刀,根本就没法和鬼子比。</p> <p class="ql-block">战斗一开始,鬼子就用炮火对台儿庄进行了一番狂轰滥炸,在2个小时内就向台儿庄投下了上万枚炮弹,外围的防御工事被全部摧毁,王冠五无奈,只好命令部队撤回城内,借助城池掩护,死守台儿庄</p> <p class="ql-block">一八六团的战士们在王冠五的带领下,个个斗志高昂,但由于武器装备实在差的太多,到了4月初的时候,整个团已经伤亡殆尽,鲜血染红了每一寸土地,台儿庄内到处都是牺牲战士的尸体。台儿庄内“无半掌之壁不饮弹,无方寸之土不沃血”。</p> <p class="ql-block">4月3日,台儿庄在最危机之时,王冠五旅长所部仅占城内五分之一,城内多处被敌突破。眼看此最后根据地即将不保 王冠五带领兄弟们奋不顾身,同敌展开犬牙交错的巷战,并由街市巷战演变为同室而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巷战中,王冠五发明"巷道陷阱"战术:在残垣断壁间预设交叉火力点,诱使日军深入后以手榴弹雨覆盖。这种战法使日军每前进十米就要付出一个分队代价。在最后的清真寺争夺战中,他亲自操起马克沁重机枪扫射,打红的三根枪管见证着这场惨烈厮杀。</p> <p class="ql-block">为了夺回阵地,一八六团剩余士兵组织了一支敢死队,在4月5日深夜,带着大刀、手榴弹悄悄摸上了鬼子阵地,借着黑夜的掩护冲入敌群,举起大刀左劈右砍,还有战士一到鬼子中间就拉响了手榴弹和一群鬼子同归于尽。王冠五更是身先士卒,靠着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王冠五他们竟然在一夜之间奇迹般的夺回了所有阵地。</p> <p class="ql-block">英勇无畏的敢死队员,胸怀报国意愿,虽死犹荣</p> <p class="ql-block">台儿庄守军奋勇杀敌</p> <p class="ql-block">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王冠五的指挥部被炮弹震塌两三次,他也从倒塌的屋子里被人刨出来两三次,所幸伤势并不严重。王冠五义愤填膺,发出“宁同孤城共存亡,不与倭寇戴天地”的钢铁誓言。</p><p class="ql-block">4月7日,大捷后,王冠五去师部见池峰城,池闻声赤脚疾出,高声曰:“我这里跪迎了。”遂四手紧握,相对无言,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4月9日《大公报》二版头条:范长江报告:"入夜歌声四起。守台儿庄名将王冠五旅长,态度从容。胜利之后,官兵毫无懈怠"。</p> <p class="ql-block">王冠五因在台儿庄战役战绩卓著,成为中外记者争相采访的对象。《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贻、《星光日报》赵家欣赴军中采访王冠五,发表了《台儿庄血战》、《踏进台儿庄》、《台儿庄血战记》等报道。臧克家通过战地采访写成《津浦北线血战记》,书中道:“……,他的镇静和勇敢,使得士气更旺盛起来。”,著名作家郭沫若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在特辑《血战台儿庄》专刊中歌颂了王冠五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奋战的光辉业绩。</p><p class="ql-block">6月7日,国民政府颁嘉奖令:“第31师第91旅旅长王冠五,守备台儿庄内最困苦时,犹能沉毅以致全胜,授予华胄荣誉奖章,晋升少将军衔”</p> <p class="ql-block">王冠五多次资助挚友鲁雨亭(新四军六支队第一总队长)部队粮草和武器,彭雪枫为此多次与他见面,对他十分赞赏。1940年4月,鲁雨亭在河南永城山城集地区与日寇作战时不幸牺牲。王冠五把烈士的父母、妻子、子女7人接到家中赡养抚育,资助烈士遗孤上学。当有人质疑他为何要资助"赤匪"遗属时,他拍案怒喝:"抗日英烈岂分阵营!"</p> <p class="ql-block">王冠五为人正直,不拉帮结派,不曲意逢迎,屡遭排挤。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冠五因内战消极,被剥夺军权,于1947年派往兰封(今河南兰考)任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区专员。</p><p class="ql-block">临解放时,王冠五携妻女离开河南,准备南下去香港。走到武昌时,共产党代表找到他,苦口婆心,劝他留下。范长江也赶去开导他,说他与共产党关系密切,与别的国民党官员不一样,不要害怕。在他们的再三劝说下,王冠五打消顾虑,没有再走。</p><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王冠五辞世,终年51岁。</p> <p class="ql-block">在台北忠烈祠的将星墙上,王冠五的名字与八千国军将领并列。而徐州会战纪念馆的电子沙盘上,他率部死守的台儿庄三维模型永远定格在1938年那个血色春天。两种纪念,隔海相望,共同诉说着一个中国军人的铁血忠魂。</p> <p class="ql-block">正是因为有了一群王冠五这样的热血军人,中国才挺过了历史上最暗黑的一段时期,将日本侵略者赶了回去,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英雄,感谢这些英雄。英雄不该被埋没,英雄事迹不该被遗忘,英雄精神需要我们所有人来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