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警礼

廊桥如画 

<p class="ql-block">  老李在办公室收拾着自己私人物品,明天他就要退休。四十年了,从懵懂少年到两鬓霜花仿佛就在一瞬间。环顾熟悉的环境,抚摸自己使用过的桌椅和电脑,依稀还感觉到座椅上的温暖,触景生情老李满眼不舍,但最让老李不舍的是身上的藏南警服。他走到风纪镜前,用手从头到脚仔细整理着警服,整理着装是他穿警服以来必备环节。镜子里的自己由于有了警服的加持显得威武帅气!</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穿“上白下蓝”警服回家,足足在村里转了好几圈,连睡觉都舍不得脱掉。要知道当时农村娃娃能够当上警察比现在上985学校还难。羡慕得发小想借去“洋盘”一回都没同意。临走在村口安大爷的话让老李至今终身难忘:你要多回村看看,有你这身衣服,村里贼娃子都不敢来了。</p><p class="ql-block"> 也是这身警服让老李人生中第一次“挨训”。九十年代,经济还不发达,民警收入也不高,警服也就随时穿在身上。一个炎热的夏天,老李刚组织完罪犯学习就被中队指导员叫到办公室,虽然屋里两台风扇不停的呜呜打转,但老李还是忍不住闷热用敞开的警服扇着风。指导员给老李倒了一杯水后,眼睛直直的盯着老李敞开的警服和卷起的</p> <p class="ql-block">裤腿,轻轻说道:你是警察,在罪犯面前你的形象代表国家。说着走向老李帮他扣上警服的第一颗纽扣。老李面红耳赤。从此他非常注重着装,也养成了穿警服前整理着装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从上白下蓝到橄榄绿,从橄榄绿到藏南色,警服的制式和颜色换了几茬,警服的面料也从布料换成了毛料,但老李一直没有忘记为什么入警。他曾收到过一封罪犯家属来信,信中感谢他在处理罪犯问题时的公正立场。一名“特岗犯”在发放罪犯完成劳动任务奖励物资时,克扣几名新犯奖品,被老李知道后及时进行纠正,维护了罪犯权益,让罪犯感受到公平正义,看到了改造希望增强了改造信心。本是一件份内的事,却受到了罪犯家属的感谢,激励了罪犯改造,让老李明白了民警在罪犯心中就是“一杆秤”不能有偏心。这件事以后,罪犯有什么事都愿意找老李处理,因为他们相信老李会“一碗水端平”,老李也成了罪犯心中的“标尺”!</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白马过隙。一晃四十年过去。城市在改革发展中旧貌换新颜。老李的岗位也从一线执法转移到办公室。随着环境的改变,制度的健全,管理的规范,如何学习新科技使用新装备,对每个民警都是新挑战。</p> <p class="ql-block">  从小老李骨子里就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迎难而上自学信息化知识和电脑操作,很快掌握新方法新技能适应新要求,积极参与各项制度的制定完善,主动参与“扫黑除恶”、“清网”等专项活动,带头参加警体训练和技能比武,毫无保留的向新民警传授正确的观念和方法,避免新民警走弯路犯错误。被单位树为“青松”成为传帮带的楷模。老李有句口头禅:几十年摸爬滚打的心得,不传下去可惜了。</p><p class="ql-block"> 熠熠生辉的警徽是不变的信仰,嵌着松枝的银色领花守护的是平安祥和,两杠三星肩扛的是责任担当,正义两个字是一生追求的崇高事业,警察臂章是自己挚爱的职业,7位数的警号是独一无二的“识别码”,警服温藏的藏南色给予了自己坚毅勇敢冷静和能打敢赢的底色,“一身藏南绽芳华,不负初心勇担当”就是对老李的写真。</p><p class="ql-block"> 虽然舍不得这身警服,但镜子里的自己分明满脸皱纹,睁大的双眼也被岁月的风霜洗去了光华,头顶有一圈深深的“帽印”,警服的腰间也被单警装备磨的泛白,锐气虽在,但缺少了朝气活力,是该退了。老李再次整理着装,用湿纸巾擦了又擦警徽和警号,它们闪耀的几道光合着那抹藏南在灯光下愈发鲜亮,像在一汪汪不肯凝固的海上闪亮的“星辰”。</p> <p class="ql-block">  在老李心中,警服不是衣裳,是铠甲,是界碑,是老百姓危难时最想看到的“光”,是打击犯罪的“雷霆”,是斩断黑手的“剑”。金色盾牌热血铸就,不忘初心警色依旧。把藏南之情融进血脉长成骨骼,警服终将传给后来者。来一次庄严的敬礼,致敬那些用血肉筑成“盾”的战友,致敬曾经庇护过的黎明和长夜,在人生旅途烙下恒久的藏南之色,对党忠诚,服务人们,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附: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