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京城主要名胜古迹 <p class="ql-block"> 引言: 大凡北京以外的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游客,心中无不都怀揣着对中国——尤其是北京——那份难以言喻的神秘与向往。北京,一座隐藏在历史烟云中的古老城池,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文明的创造之都!她光芒四射,魅力无穷!多少人梦寐以求,渴望有朝一日能一睹她的绝代风华,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p><p class="ql-block"> 而我,早在小学毕业12岁之时,心中便已萌生出这样的冲动——什么时候能到千年帝都、而今新中国的首都去,看看这座城市的雄姿英发,看看这座青春勃发,天天创造奇迹的大都市?三十年后终于圆梦去了北京。于是,便有了记录之行程轨迹,便有了记录之所思所想。</p><p class="ql-block"> 因为北京城的古老建筑博大精深,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厚重深邃,她所流传的故事撼人心魄,于一般人根本不能驾驭,我等水平更是望文兴叹!</p><p class="ql-block"> 这个美篇编辑起来感觉力不能及,又不能忽衍了事,少不了很艰辛的下载、剪辑、整理、感悟,编辑成篇。为慎重和醒目起见,北京重要景观图片改为下载,对下载资料更是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有了前面铺垫,后面个人留影就寥寥数语,以减少重复冗杂。</p> <p class="ql-block"> 北京,千年古都,坐拥华北,背靠燕山,面朝渤海。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它见证了元、明、清三代的辉煌与沉浮。紫禁城的金瓦红墙、天坛的圜丘祈年,彰显着皇权的威严;长城的雄奇、颐和园的秀美,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胡同里的四合院、茶馆中的悠闲生活,展现着市井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现代北京焕发出新的活力:国家大剧院的现代设计、CBD的摩天大楼,与古老的庙宇、胡同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时空交错感!</p><p class="ql-block"> 北京,历史的见证者,未来的开创者,正以磅礴之势向全世界展示她独特的魅力,深厚的底蕴与无限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p><p class="ql-block"> 广场北端,天安门城楼巍然屹立,红墙黄瓦,庄严肃穆。城楼上的国徽熠熠生辉,仿佛在注视着这片土地的变迁。南边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耸入云,碑文镌刻着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与无数英烈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广场两侧,国家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清晨,国旗护卫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夜晚,华灯初上,广场被柔和的灯光笼罩,宛如一幅静谧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广场,不仅是北京的象征,更是中国的精神地标。它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时刻,也承载着亿万中国人的梦想与希望!站在广场,你会立即想到这里就是北京,这里就是中国!</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上的这一张历史画面,伟大领袖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并肩而立,天安门城楼上红旗猎猎,映照着两位伟人的坚毅面庞。毛主席目光如炬,眺望远方,仿佛穿透时空,预见新中国的辉煌未来;朱德总司令神情肃穆,沉稳如山,象征着人民军队的忠诚与力量。他们的并肩,不仅是革命战友的深厚情谊,更是党与军队紧密团结的象征,标志着中国人民历经磨难后终于站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山河为之振奋,历史为之铭记,新中国在他们的引领下,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纪念堂,庄严肃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建筑方正厚重,外观简洁大气,柱廊环绕,象征毛主席的崇高与不朽。纪念堂内,水晶棺静卧,毛主席安详长眠,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这里不仅是瞻仰伟人遗容的圣地,更是凝聚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殿堂。每一束鲜花、每一次驻足,都是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敬仰与追思。纪念堂,如同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北京故宫,明清两代皇宫,坐落于京城中轴线上,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宫殿建筑群980余座,房屋8707间。其建筑布局严谨对称,外朝内廷分明,前朝三大殿巍峨壮丽,内廷后三宫幽深雅致。黄瓦红墙,雕梁画栋,尽显皇家气派。</p><p class="ql-block"> 故宫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五百年历史风云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帝王将相的兴衰荣辱,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故宫三大殿之首。巍峨壮丽,宛如巨龙盘踞紫禁城心脏。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象征“九五之尊”,彰显皇权至高无上。重檐庑殿顶,金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龙鳞闪烁。殿内金砖铺地,雕梁画栋,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登基、大婚、册封等重大典礼的场所,每逢盛典,钟鼓齐鸣,百官朝拜,气势恢宏,仿佛天地为之震动。这里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保和殿是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之后,形制宏伟,气势庄严。它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覆顶,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殿前丹陛石雕精美,云龙纹饰栩栩如生,彰显皇家威仪。</p><p class="ql-block">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功能多样:明代是皇帝更衣、举行册封大典之地;清代则成为殿试场所,皇帝在此钦点状元,选拔天下英才。殿内空间开阔,梁柱高耸,藻井彩绘华丽,既显皇家气派,又具实用功能。它是故宫建筑群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既是权力的象征,也是文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我对这个大殿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的先祖于乾隆58(1581)年曾在这里参加过殿试,取得“进士”资格。上世纪九十年代与这次再去故宫,我都怀着无比虔诚无比崇敬的心情,刻意在大殿前照相留念,以纪念三百年前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 中和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和殿与保和殿之间,以其端庄典雅的姿态,平衡着紫禁城的宏伟气势。它规模适中,方形殿宇,单檐四角攒尖顶,覆以金黄琉璃瓦,简洁而不失皇家气派。殿内布局精巧,陈设雅致,是皇帝前往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作休息、准备的地方,也是春日耕种前阅视农具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中和殿,字如其名,体现了“中庸和谐”的哲学思想,是皇帝修身养性、调和天人之际的静谧空间,虽不似太和殿般威严肃穆,却以其独特的平和之美,成为故宫建筑群中不可或缺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剧院,宛如一颗晶莹的明珠,静卧于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畔。其独特的椭圆形穹顶,由无数块钛金属板和玻璃幕墙拼接而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则化身为璀璨的明珠,倒映在湖面上,如梦似幻。剧院内部,三个风格迥异的演出厅错落有致,宛如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观众前来感受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剧院,不仅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见证着中国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p> <p class="ql-block"> 北京军事博物馆,矗立于长安街旁,馆内陈列着无数兵器、战旗与勋章,每一件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铁血与牺牲的故事。厚重的墙壁间,回荡着英雄的呐喊与时代的回响,仿佛时光在此凝固,将峥嵘岁月镌刻成永恒。这里是历史的殿堂,也是灵魂的洗礼之地,踏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民族的脊梁,感受到那股不屈的力量,在血脉中奔涌不息。</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三山五园最后的遗珠,静卧于京城西北,宛若一幅被时光晕染的山水长卷。昆明湖如碧玉铺展,倒映着万寿山的苍翠,十七孔桥似玉带轻悬,石狮垂首凝视百年涟漪。长廊七千彩绘,是帝王与匠人共织的梦境,一步一景,步步皆与江南烟雨、塞北烽烟对话。 </p><p class="ql-block"> 佛香阁凌空而立,琉璃金顶刺破云霭,曾是慈禧远眺江山的孤傲眼眸;石舫泊于水岸,木骨虽焚于烈火,却以石魄凝固成永不沉没的诗句。园中一砖一瓦皆藏风云:英法联军的焦痕隐于雕梁,戊戌变法的余响渗入砖缝。 </p><p class="ql-block"> 这里不止是皇家的避暑离宫,更是山河与权力的博弈场。今日游人如织处,仍可触到旧王朝的奢靡与疮疤,听见湖风低吟的盛世挽歌——它活着,以伤痕为纹路,将破碎的辉煌锻造成民族对美的永恒痴缠。</p> <p class="ql-block"> 御花园是紫禁城里的“小仙境”,一步一景,精巧别致。青砖铺地如棋盘,太湖石堆成假山,古柏歪脖迎客,老楸树撑开绿伞,阳光洒下斑驳碎影。石子小路上嵌着“万”字纹和彩石鹿鹤,踩上去硌脚却有趣。千秋亭与万春亭隔水相望,琉璃瓦闪亮,铜铃轻响,仿佛低语明清旧事——皇帝曾在此赏花煮酒,看蚂蚁搬落花,偷得半日闲。这里既有皇家气派,又有自然意趣,漫步其中,仿佛与时光对话。</p> <p class="ql-block">皇家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之地,也用于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全园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 为重檐盘顶式,园内青松、翠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四季常青,花开繁盛。</p> <p class="ql-block">御花园建筑布局对称而舒展。以钦安殿为中心各式建筑近20座,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系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 盎然。</p><p class="ql-block"> 园内有古树160余株,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确为石 质,尤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如一条苍龙静卧。桥身由白石砌成,坚固厚重,281根望柱上雕刻着501只石狮,形态各异,或嬉戏、或威严,栩栩如生。桥面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深深的车辙印诉说着昔日的繁忙。</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不仅是建筑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石狮仿佛在怒吼,桥身承载着民族的抗争与不屈。如今,它静立于此,既是古代工匠智慧的丰碑,也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每一块石头,每一只石狮,都在低语:勿忘历史,珍视和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鸟巢,国家体育场。以其独特的钢结构编织外观而闻名天下,宛如巨树交错的枝桠,构筑起一座可容纳近十万人的宏大舞台,是力量与美学的完美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外立面覆盖着梦幻的蓝色气泡膜,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仿佛一块巨大的水晶,内部则是一片蔚蓝的水世界,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 两座融现代科技与文明于一体的宏大建筑毗邻而居,一刚一柔,相映成趣,共同见证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也成为北京城市景观中夺人眼球的最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尤其北京段长城蔚为壮观,大气磅礴,如巨龙盘旋于燕山之上,蜿蜒起伏。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上,远眺群山连绵,近观砖石沧桑,仿佛听见金戈铁马的战鼓声,感受到古代将士们守边戍国的豪情壮志。这段长城,既有八达岭的雄伟壮丽,又有慕田峪的秀丽幽静,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由衷地对古人伟大的创造力与智慧与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1959年用十个月时间拔地而起的人民大会堂,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象征着新中国的蓬勃朝气。</p><p class="ql-block"> 大会堂外观简洁大气,浅黄色外墙,高大的廊柱,顶部镶嵌国徽,熠熠生辉。内部则以恢弘著称,万人大礼堂气势磅礴,穹顶如星空般璀璨。万人宴会厅。</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国家议事的核心,中外文化的交汇点,承载着人民的希望,见证了时代的巨变。它如一座丰碑,镌刻民族奋斗的足迹,凝聚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会议所在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p><p class="ql-block"> 那个特殊年代里,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哼,都能唱。旋律抒情、欢快、激越、令人振奋!那亿万颗心,时时向往着有机会去北京,看看六百年帝都的不同凡响!我也因此歌曲的激发,朝思暮想着有朝一日去北京,能够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那是无尚荣光!</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省部级领导去京参加全国性重要会议,对祖国建设有着特别贡献,在某个领域建立了卓越功勋者才能受到毛主席接见,一般人就是做做梦罢了。我也算是异想天开,做梦了!</p> <p class="ql-block"> 差一点梦想成真!小升初时校领导竟然以我哥姐在读初高中家庭不堪重负为由,把我这个成绩名列年级前三的拔尖生给刷掉了…无奈我只好去公社农中读书。当时正值文革时期,毛主席分批接见红卫兵,我自认为我是最有资格的。殊不料与我邻家女撞车了:她与我同班,成绩和表现都很差劲,就因为她堂姐在学校当负责人,经她姐一手包办,她居然被作为“红卫兵优秀代表”,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这操作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但是大家都默不作声。其实我心里也明白:每次十万二十万红卫兵人山人海,她哪里能真看见毛主席?但心里窝囊憋屈,“羡慕嫉妒怨”,心里嘀咕着她凭什么?她有什么资格能上北京见毛主席?至今想起那时的幼稚也会哑然失笑!</p><p class="ql-block"> 这类情形在生活里不是很多吗?有什么值得去呕气的!</p> <p class="ql-block"> 当我通过文革十年后首届高考跳出农门,端上“铁饭碗”,终于有机会圆梦去北京,但却永远也见不到毛主席了。第一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参加四川省委党校培训去北京,那时毛主席已逝去近二十年了。班干部带我们参观故宫,爬长城,然后凌晨四点就早早排队去看最庄严的天天升国旗仪式,到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他老人家遗容。</p><p class="ql-block"> 尽管想见毛主席的愿望成为终身遗憾,但毕竟进京看看天安门的夙愿实现了,儿时的梦圆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儿歌不仅只是哼哼,我见到了它的雄姿英发,并在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了永恒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去北京,记忆深刻的是去享受过大剧院音乐演奏会的阳春白雪。我对音乐是出于本能的喜欢,但属于完全的门外汉,一窍不通,只觉得演奏的确高端大气,旋律悠扬婉转、悦耳动听,甚至让我如痴如醉。也去“刘老根大舞台”见识过反映“下里巴人”草根生活的表演。那时刘老根正风头无二、风靡一时,其台柱子“于大脚”正青春飞扬,担任主角撑起台面。</p><p class="ql-block"> 我的审美情趣倾向于正统的、正面的文艺表演;对刘老根大舞台中浓烈的乡土气息能够接受,喜欢其来源于生活,接地气的故事情节与据此塑造的人物形象;但总感觉其地方语言、故事情节中低俗的东西甚多,因而说不上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