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 2000.7.11)

雁阁秋容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开发要降线!”“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降线!”……流言蜂起。2000年的高考已在紧锣密鼓中拉开了帷幕。 </p><p class="ql-block"> 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还有州统考,八校联考,十校联考,全国大联考……每考五科,炒股一般,题海的题海,老师学生终日泡在海里,何处是岸?高考的大门啊,为何都开在大海的深处!</p><p class="ql-block"> 复习的最后一夜,即高考的前夜,我带着不可名状的心情在尚有40多人的教室里转悠。三年了,如梦一样又过去了三年,一排排幼稚无知的小青年都挂着一副成年人的姿容了……春花秋月,数九寒天的早晨,愤愤的责备,侃侃的倾谈,几回希望,几回失落,又几回悲叹“为他人做嫁衣裳”!这虽很苦,但这是人生,踏踏实实的人生。我虽只是火柴,但在闪耀。</p><p class="ql-block"> 高考的第一天早晨,我起的很早,虽不如学子们激动,但总有些神秘感:这是新千年第一次高考的第一个早晨,是世纪之交的第一次千军万马大会战的第一个早晨,是决定千家万户浮沉起落的又一个伟大开始啊!中国的科举,考试了几千年,已成为中国文化宝库里最最真真的一页:编修国史,入主政坛,乃至文人笔下,民间传说---所有说话人的嘴上无不津津然以科举为话题;马上青衫,墙头红杏,无不是与科举有关的一 篇篇佳话美谈。而时至今日,科技已取代了神话,孔方兄已冲决了伦理的篱墙,可选拔人材的方式依然是一年一度有胜于科举的高考,并没翻出新的花样来。所以,为功名利禄而苦读考试,为地位人格尊严而考试苦读的人生观,依然苦了这人生,苦着所有的家长和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这天早晨,我习惯地来到教室,教室里济济一堂,不知他们是太担心这决定命运的考试,还是想来这里向老师获取一点最后的希望,抑或是跟我一样,来最后一次默默陪伴这座将永远回响着青春笑闹的教学楼。没有声音,没有表情,有的在翻书,有的在呆坐……</p><p class="ql-block"> 十五辆专车已静默在泥泞的操场上,学子们纷纷上车,汽车启动,在大街上长吟一路,然后学子们下车,我给他们发准考证,他们进考场……一切都在肃穆中。我与家长们等在考场外,待漫长的考试结束后,我又收回准考证,上车,返校……如此三天,九个来回,像公式一样准确。</p><p class="ql-block"> 考试结束了,有的高兴,有的哭了,有的几天不言不语,有的从此木然。也有一切都不管的,仍然通宵不寐的玩,洒脱着可可怜怜的青春。我却还有一大堆活要做:估分,指导填自愿,清理档案……还得一丝不苟。几天来,食欲不好,甚至失眠,总希望事完之后好好干几天自己的事。可“领导”来告诉我:“准备接任下届毕业班班主任。”说是校方对我的信任有加。</p><p class="ql-block"> 我可真要光荣在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职位上了。何时能修业期满,得一晤那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足矣!可他日回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