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播撒希望 守护成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萌芽生物社育苗栽种全记录</b></p> <p class="ql-block">春泥润新绿,巧手育生机。萌芽生物社的同学们在这个播种季,以育苗盒为实验室,用泥土作画布,开启了一场关于生命萌发的科学探索。</p> <p class="ql-block">"育苗就像建造婴儿房",生物老师用生动的比喻开启了理论课堂。同学们学习种子结构、萌芽三要素(温度/水分/空气),亲手调配营养土基质,在育苗盘里精准播种。番茄、韭菜、黑芝麻...每颗种子都承载着不同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当幼苗展开第二对真叶时,最关键的移栽环节到来。同学们化身"植物医生",小心翼翼的保持幼苗原生土球完整。根毛就像植物的嘴巴,损伤会影响营养吸收——实践印证课本知识。</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将已完全长出根的韭菜幼苗移栽至室外土壤。移栽前同学们用铁锹和铲子将土壤疏松,在松土时发现了蚯蚓,生物老师便顺势讲述了蚯蚓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移栽时同学们小心翼翼避免损伤韭菜幼苗的根毛,保证植株生长时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p><p class="ql-block">从2厘米的育苗穴到广阔的土壤,从脆弱的子叶到舒展的真叶,同学们呵护的不仅是植物,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让我们继续观察这些绿色朋友如何回报以繁花硕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再做拱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3D打印社团活动</b></p> <p class="ql-block">3月12日中午,一周一次的3D打印社团活动在清华信控实验室如期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继续制作拱桥模型。</p> <p class="ql-block">由于上周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复杂建模,社团指导教师尤老师只要求同学们制作了拱桥桥身主体和拱桥平面,本次活动继续制作拱桥护栏和拱桥台阶。首先尤老师带领大家复习了镜像命令的使用方法,镜像命令在拱桥的建模中多次用到,能否熟练正确使用镜像命令是拱桥建模成功的关键。接着尤老师介绍了制作拱桥护栏和台阶会用到的基本技能,提醒同学们注意镜像两点的选择。在尤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成功制作出拱桥模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植培社]探索植物组织培养的奥秘培养基配置日</b></p> <p class="ql-block">3月14日,我校植培社团开展培养基制备实验。本次实验由高一、高二学生及初中生物竞赛学员共同参与,旨在通过规范操作掌握培养基配制与灭菌的核心技术,提升学生对于实探究的兴趣,探究生命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实验中寻找奥秘</p><p class="ql-block"> 高二学生使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MS固体培养基粉末(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等)。</p><p class="ql-block"> 高一学生将粉末溶解于60℃蒸馏水中,玻璃棒匀速搅拌至完全溶解。</p><p class="ql-block"> 初中竞赛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微量移液器分别加入α-萘乙酸(NAA)与6-苄氨基嘌呤(6-BA)。高一学生将粉末溶解于60℃蒸馏水中,玻璃棒匀速搅拌至完全溶解。</p> <p class="ql-block"> 各组协作完成溶液定容至1L,经pH计校准后,分装至12组培养皿(30mL/皿),避免产生气泡。本次实验采用“高中带初中”的分组模式,体现多层次人才培养理念。</p><p class="ql-block"> 培养基制备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环节,具有多重实践意义,通过定量添加植物激素,学生直观理解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对植物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调控机制。从称量误差控制到灭菌参数设定,培养学生“数据可重复”的科学思维,为未来参与创新竞赛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本次实验中,不同学段学生展现出严谨的实验态度与协同研究能力。正如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Barbara McClintock所言:“科学需要耐心观察与对细节的敬畏。”期待后续接种实验中,同学们在超净工作台前续写新的科学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迎宾校区航天社团第90次活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高一年级2025/3/12</b></p> <p class="ql-block">今天,郑州四中航天社团的学子们以第90次活动的热忱,再次踏上探索星辰大海的征程。这一次,他们聚焦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携"一箭十八星"直冲苍穹,并延续实践热情,用双手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会说话的天线”,开启一场科技与梦想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长征八号遥六火箭携"一箭十八星"直指苍穹,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具备双工位全天候发射能力,中国航天人拥有了更快的"太空班车",而地球与星辰的距离,正在被一代代追梦者不断缩短。迎宾校区的航天社团,高一年级的社员们不仅观看了激动人心的视频,更延续了之前的活动,亲手制作天线。他们或许尚未懂得火箭冲破苍穹的奥秘,但已在调试天线时领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真谛;他们或许不曾亲历发射台的轰鸣,却在与激光光斑的共舞中,读懂了探索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场特殊的航天社活动没有发射塔架的轰鸣,却让每个少年听见了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渴望。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到四中迎宾航天社团的课桌,从长征八号的尾焰到学生手中的天线,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都在诉说:</p><p class="ql-block">少年的眼眸里,永远跃动着探索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今日他们以笔尖与焊枪为箭,明日必将以智慧与勇气为翼,在浩瀚星河中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