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于老师而言,最欣慰之事,莫过于见证学生的成长与蜕变。</span></p> <p class="ql-block"> 本学期二年级2班的新生马馨淇同学,刚来到阳光实验学校的时候还不太适应,早上会有一些“小情绪”不愿意走进校园,不愿意在教室上课,更不愿意和新同学接触,这让家长有些头疼。经过班主任聂老师的积极引导,耐心沟通,孩子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如破茧之蝶,实现惊人转变。</p> 一、积极沟通,家校合作 <p class="ql-block">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聂老师大概掌握了孩子家庭的基本情况,加上学校老师们的建议,首先帮助女孩建立安全感、归属感,逐步适应新环境,从抗拒上学转变为主动参与。</p> 二、积极关注,耐心引导 <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孩子上学哭闹,主要因为与亲人分离,出现焦虑情绪引起的。孩子年龄小,环境适应能力低,对陌生环境中的人物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对于孩子这些心理上的“坎”,教师的积极关注、耐心引导格外重要。</p> 三、社交融入,课堂参与 <p class="ql-block"> 聂老师安排班里的1-2名“小天使”同学带她熟悉环境。她喜欢唱歌,办公室的老师们都说想听公主动听的歌声。在班级,老师们也会分配简单的任务让她帮忙,并且及时表扬鼓励,让孩子有归属感,融入班集体。</p> 四、团队协作,给予温暖 <p class="ql-block"> 班主任积极与其他科目老师沟通,共同给予温暖和鼓励。</p><p class="ql-block"> “你看起来有点孤单,老师小时候转学也这样。我想把我的好朋友心理老师介绍给你!”心理老师多次与孩子谈心,引导孩子结交更多的朋友感受学校的快乐,帮助孩子逐步将“学校”与“安全、快乐、被认可”建立联结,最终实现主动适应。</p> 五、家校共育,完美蜕变 <p class="ql-block"> 一个月过去了,班里的“爱哭鬼”由“不想上学”变成了“有些期待上学”。早上,马同学拉着外婆的手走进校门,虽有不舍,但是聂老师会张开双臂在门口等待迎接她,也给了她莫大的鼓励。当他遇到学习问题时,老师会单独给他辅导功课,她也慢慢变的积极配合。</p> <p class="ql-block"> 每个出现问题的孩子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原因。面对低年级新生,教师要耐心地去引导孩子,用爱心去感化孩子,排除干扰,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亲密无间、相互助力的良好协作共育关系,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共同努力。</p> <p class="ql-block">微信号|FCGSYGSYXX</p><p class="ql-block">图片:聂晓丽</p><p class="ql-block">编辑:王 蕊</p><p class="ql-block">审核:黄玉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