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父子共游,感悟时光与诗意的交融

陶明远

<p class="ql-block">回想起去年今日,与儿子共游剑桥的温馨场景,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深深刻画在心。尤其难忘的是,站在那棵见证了无数科学灵感的牛顿苹果树下,我们仿佛能嗅到从那累累果实中释放出的不仅仅是苹果的芬芳,更是智慧与启迪的馨香。</p><p class="ql-block"> 时光回溯至2024年初春,我深感欣慰与感激,儿子特意抽空驾车伴我同行。河畔风景如画,完美展现剑桥“启蒙之所,智慧之源”的地位。波光粼粼的河水映照着古建筑,空气中弥漫着知识与历史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启迪圣地。</p> <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一座拥有超过800年悠久历史的学府,自1209年创立以来,便屹立于世界顶尖学府之列,以其古老而先进的学术底蕴著称。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剑桥大学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其中包括125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一辉煌成就仅次于哈佛大学位居全球第二。剑桥几乎每年都能迎来一位新的诺贝尔奖得主,彰显了其作为“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的非凡地位。</p><p class="ql-block"> 剑桥还承载着许多文化记忆。徐志摩曾在此求学,离开时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的首尾两句被刻在石碑上,放置在国王学院内,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片智慧的沃土上,诞生了许多对人类文明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牛顿,这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以其卓越的物理学研究,为现代科学奠定了基石。达尔文,进化论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生物世界的认知。图灵,被誉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他的贡献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霍金,黑洞理论和大爆炸宇宙论的先驱,用他的智慧探索着宇宙的奥秘。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为现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克里克和沃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他们的研究揭示了生命的遗传密码。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他的经济理论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政策。此外,还有大哲学家培根,他的思想启迪了无数求知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剑桥大学,这座坐落于英国剑桥郡的剑桥小镇上的学术殿堂,其独特之处在于大学与小镇的深度融合。在剑桥,你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校门和围墙,因为31个学院如星辰般散落在小镇的各个角落,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而这里的师生却保持着难得的低调与谦逊。走在剑桥的街道上,你可能会偶遇衣衫简朴的老年人,他们或许就是剑桥的大学教授;而那位在河上撑船的船夫,也许正是剑桥的学生。剑桥的师生与市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智慧与灵性的小镇。</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们先参观了菲兹威廉博物馆和圣体钟。</p><p class="ql-block">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是一座艺术和考古博物馆,博物馆得名于它的建立者,梅里恩的菲茨威廉子爵七世——理查德·菲茨威廉。博物馆中还有一个单独的中国艺术品陈列室,那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也有元明清以来的瓷器。</p> <p class="ql-block">圣体钟,这座矗立于剑桥市中心街口的雕塑时钟,以其独特的创意吸引了无数目光。其特色在于一只名为“时间吞噬者”(Chronophage)的金属蚱蜢,形态奇异,每分钟张嘴闭合,仿佛在无声地“吞食”时间。每过15分钟,它便会抬起毒刺,而每到整点,时钟不仅会发出深沉的声响,还伴随着链条的敲打声,宛如模拟棺材之音,以此警醒世人时间的不可逆与宝贵。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言:“逝者如斯,未尝往也。”圣体钟以其独特的方式,让人们深刻体会到时间的流逝与珍贵,激励着每一个人珍惜当下,把握生命的每一刻。</p> <p class="ql-block">在街上,我们偶遇了一场由剑桥郡市民自发组织的音乐会,悠扬的旋律在国王学院前的街道上飘荡,为这座学术之城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温馨与艺术的气息。男女老少组成乐手们全情投入,每一个音符都跳跃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份和谐与美好之中。</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的脚步引领我们走向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牛顿当年的宿舍。就在那扇斑驳的窗户外,一棵苹果树傲然挺立,据说这是从牛顿的故乡精心嫁接而来,历经七十余载风雨,依旧生机勃勃。我们站在树下,仿佛穿越了时空,看见了那个年轻的牛顿,正凝视着那颗启迪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神奇果实。那一刻,科学与灵感的火花在心中悄然绽放,让人不禁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智慧与洞察力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终于,我们来到了康河畔,St Johns附近的码头边,准备开始我们的泛舟之旅。随着小舟轻轻滑入碧波荡漾的剑河,眼前的景致如同画卷般徐徐展开,美景令人震撼。两侧的建筑秀美大气,绿色整洁的草地和活泼的河鸭为这里增添了生机剑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柔地环绕着剑桥大学,两岸的建筑古朴典雅,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绿色的草地如同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河面上,几只河鸭悠闲地游弋,它们的欢声笑语为这片学术的殿堂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数学桥,相传这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个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女王学院的学生为探究这座桥的奥秘,曾把它拆开剖析,但却无法复原,于是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数学桥,虽非牛顿亲手所建,但其背后的故事却引人入胜,吸引着每一位过客驻足凝视,想象着那座传说中未用一根钉子搭建的木桥。</p> <p class="ql-block">叹息桥,相传剑桥毕业考试严苛异常,令平日怠惰的学子常在此桥叹息、泪洒,懊悔往昔未勤勉向学。校方遂以此命名,警醒后来者珍惜光阴,勤勉读书。桥下似乎仍隐约回响着往昔学子因考试挫败而发出的幽微叹息,为这座桥平添一抹神秘且略带哀愁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康河之畔,国王学院内的那块石碑。夕阳的余晖下,石碑上的字迹熠熠生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每一个字都跳跃着诗人的情感与不舍。我们静静地坐在船上,望着那块石碑,耳边似乎响起了诗人轻柔的吟唱:“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一刻,剑桥的美,不仅在于它的景致,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与情感,让人心生向往,渴望亲自踏上这片土地,体验那份独有的韵味与情怀。</p> <p class="ql-block">康河泛舟完上岸后,我与儿子围绕着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康桥”和“康河”展开了热烈讨论。“康桥”并非指一座具体的桥,而是剑桥大学即“剑桥”。“剑桥”(Cambridge)是音译和义译结合。“剑”是“Cam”的音译,“桥”是“Bridge”的义译。最初的翻译者可能来自闽粤地区,那里保留着古汉语入声,因此将“Cam”译为“剑”。而“康河”(River Cam),是指流经剑桥的河流。在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中,“康桥”和“康河”不仅是地名,更具有深层的人文精神含义。“康桥”象征着徐志摩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眷恋。“康河”以其宁静、优美的景色,为徐志摩提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在诗中,康河的波光潋滟、水草招摇、浮藻间彩虹似的梦,都成为了徐志摩表达情感、抒发心声的媒介。他通过对康河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也承载着他对中西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在儿子驱车返程路上,我们沉浸于诗歌的韵律之中,“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此次游玩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剑桥的美景,感叹时光易逝,珍惜眼前人,更增进了父子之间的情感与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