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这爱诗写诗之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接触朦胧诗后,就喜欢并开始了现代诗创作,随后相继在全国许多报刊发表了不少诗作。此后,针对当时中国诗坛杨炼等人提出的史诗性写作问题,这便引起我极大兴趣和思考。由于之后我受但丁《神曲》、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和法国诗人圣琼·佩斯等人影响,便催生出我想写长江《迷川》三部曲构想。在准备一年多后,我从报社停薪留职,开启实施进入长江源无人区的考察体验计划。</p><p class="ql-block">前后几次长江考察中,虽在无人区中历尽艰辛,甚至两次险些丢命,但我从未放弃对什么样的诗才能算是真正现代史诗的思考,它与传统性史诗最根本区别在哪?我为啥执着思考这一问题,因我将创作的长江三部曲就必须要弄清该问题才行,否则我是无法写好《迷川》的。好在考察中我有记笔记习惯,趁休息之际,我在长江上游沱沱河畔完成了“关于现代史诗理论思考”初稿。当年,由于我在长江源地带雁石坪偶遇首漂长江的尧茂书(两月后他牺牲在长江的直门达江段),当年通讯十分不发达,在青海省作协为我们举行新闻发布会后,各大报记者就把我考察长江消息发向了全国。由于信息闭塞,后来《人民日报》副刊因误会,在发表我诗时竟打上黑框当遗作发出,当时在中国文化界还引起一阵小小哗然。</p><p class="ql-block">我考察回成都的1986年夏,就把这篇文章稍作了修改,当时我想等完成《迷川》三部曲后,再配发我的理论文章岂不更好?万万没想到的是,后来随着我生活流变和国内一些大事发生,我无法再完成《迷川》三部曲(仅写出大约五分之一)。面对当今碎片化阅读时代,在诗创作越来越随性和口语化的今天,在我创作自传体現代长篇小说《生命物语》时,我再次审示了当年从未拿出的这篇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个别知情诗友说,这是中国诗坛唯一一篇关于现代史诗界定性文章)。我认为该文章或许不太适合当下诗坛创作氛围,但这毕竟是我曾经的深度思考之作,我不想埋没这篇文章,现拿出供诗人们观阅探讨,万一今后有年轻的中国诗人,从文中受到某些启示写出中国真正的现代史诗,那不就达到我发出这篇文章的愿望了吗?</p> <p class="ql-block">以下便是《关于现代史诗的理论思考》全文:</p><p class="ql-block"><b>一、关于生命意识</b></p><p class="ql-block">该意识特指诗人对客观存在世界(包括精神世界)的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不等于生物性意识。面对社会、人生、世界、宇宙……生命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决定生命意识的质量。生命意识质量优劣决定生命质量的优劣。生命意识差的诗人,无法完成现代史诗作品。</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需聚合人类各种复杂经验为基础,而生命意识正是获得复杂经验的前题。世界上,最复杂神秘的是生命系统,现代史诗应是自觉状态的诗。自觉状态的诗首先应观照复杂而神秘的生命系统。复杂的生命系统能给诗人以精湛的启示和无穷的想象。生命系统自身就是强力震荡器,它能摇撼进入诗人深层心理结构中最神秘的一层。</p><p class="ql-block">能进入深刻生命体验的诗人(精神体验属于生命中的高维体验),将为完成现代史诗首先获得了灵力。生命意识区别于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生命意识是在生命运动(包括深刻的精神体验)中获得,尽管切入方式有所不同,但核心问题仍是生与死,有限和无限问题。</p><p class="ql-block"><b>二、历史意识</b></p><p class="ql-block">历史意识指积存在诗人意识中的历史文化和历史进程意识。没有历史意识的诗绝不能称作现代史诗。诗人的历史意识,受诗人自身文化素养和历史感知能力影响。诗人没有对人类历史进程综合把控能力,没有对人类和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与抽象能力,没有对未来历史发展的前膽性把握,没有较完整的文化心理结构,没有神圣的文化责任感和高远的胸怀与认知,是难以产生真正具有现代史诗意义高屋建瓴历史意识的。</p><p class="ql-block">历史意识要求现代史诗应有更壮阔、更恢弘、更深邃的历史背景,要求诗人有更高的人生境界。屈原、但丁、歌德等诗人,都是有深厚、博大、高远历史意识的榜样。现代史诗与过去传统史诗(如《伊利亚特》、《吉尔伽美什》等)已有根本区别。现代史诗可以淡化历史事件的具象性叙述,可以偏重抒情性与抽象概括性表现,但内涵必须体现较强的历史意识。</p><p class="ql-block">历史意识是衡量现代史诗的重要标尺。</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中的历史意识,还体现在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继承上。现代史诗是对现存文化的补充与超越,而绝非对现存文化的模仿与复制。历史意识不是表层意义的展现,而应该渗透在诗人深层精神意识中。</p><p class="ql-block">那种把写古董或历史题材便视为历史意识的体现,认为是对现代史诗的追求,这纯属天真肤浅的误会。 </p><p class="ql-block"><b>三、哲学意识</b></p><p class="ql-block">哲学意识,指现代史诗中深刻的理性力量和哲学思辩能力。思辩和理性不等于诗。现代史诗却离不开哲学的理性力量与思辩深度,离不开诗人形而上思考在作品中的加持。</p> <p class="ql-block">没有现代哲学深度与高度的史诗,不能视为现代史诗。</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凝聚着诗人对人、对世界、对无极宇宙的沉思。诗的哲学性是诗人智慧的结晶,是思想内核具有强辐射的标志。现代史诗的强大张力和深刻意蕴,都靠哲学乳汁哺育。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就是成功范本之一。</p><p class="ql-block">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每一步,都应与哲学之链紧密胶合在一起。诗人的整体意识强度,包容在哲学性思考中。诗人宏伟的精神大厦须有哲学之柱支撑。面对浩瀚永恒的宇宙,诗人与哲人的思索往往有质的相似性。</p><p class="ql-block">哲学境界才是现代史诗的高维境界。</p><p class="ql-block">有时,诗人对生命本体的深刻直觉能力与强大精神力量的联姻,可创造出哲思氛围或启示更高哲学性思考。</p><p class="ql-block"><b>四、结构意识</b></p><p class="ql-block">结构意识,特指包容诗的形式和内容复杂而有序的实体。没有较为宏大结构的诗作不是现代史诗。能创造出精湛结构乃是诗人的幸运与天才。</p><p class="ql-block">诗的形式、内容、情感……都各自具有自身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那种封闭的、单一线性的、表层的结构,均是现代史诗之大忌。 </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需要全息开放性结构。</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的深刻内涵与形式格局,都靠独具创造力的结构统领。不同层次的表述与诗意,也将在它非凡结构中走向统一。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世界与人,还有幻想等等,都活在各自的结构中。 </p><p class="ql-block">没有创造性结构,就没有现代史诗。</p><p class="ql-block">诗的结构,检验诗人的气度、胸怀、境界、智慧和神奇的创造力。对结构的自控性与整体性把握,是衡量现代史诗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p><p class="ql-block"><b>五、现代意识</b></p><p class="ql-block">现代意识,就是现代诗人应具有的最深刻的人类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p><p class="ql-block">现代,是未来的历史。现代,是造就当代诗人和现代史诗的客观环境。 </p><p class="ql-block">现代精神,是烛照诗人灵魂的火炬。 </p><p class="ql-block">现代精神,是诗人完成伟大艺术使命的神圣感召。</p><p class="ql-block">没有现代精神熔铸的史诗,不是现代史诗。 </p><p class="ql-block">对国家来说,现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直接体现;对人类来说,现代精神是人类各民族优质精神内核的综合体现。现代史诗虽可不再记述某一完整历史事件,即便是记述高度提炼精神历程的现代史诗,也需现代精神光芒的照耀。 </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历史意识强调现代史诗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性和批判性,那么,现代精神却要求诗人对现存时代的发展动因和精神之魂,做现实的容括、炼铸与提升。</p><p class="ql-block">现代精神,直接体现在现代史诗追求者自身生命中。 </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它还创造自身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p><p class="ql-block">现代史诗和史诗性作品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仍有其根本区别。它的区别在于是与似的不同。</p><p class="ql-block">真正具有价值的现代史诗,不仅在于博大与崇高,它的启示性意义,还在能突破和超越现存史诗概念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哲学意识、结构意识和现代意识的整体包容,从而产生更高层次的新求索。现代史诗的神圣性和诗人的伟大性均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诗人、作家。当过兵上过大学,曾是新闻人并任报社文学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策划并实施了中国文化人第一位徒步考察长江源无人区壮举。曾任四川青年诗人协会副会长。1993年,他策划实施了“中国第二届现代诗大展”活动。1999年底,他创办了中国《汉语文学》网站并出任总编辑,当时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01年,他策划《中国女子珠峰极限驾车探险》活动,并担任领队圆满完成任务。2006年,他集多年考察成果,开始写作汉字发明人仓颉的长篇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仓颉创作第一人。他几十年创作生涯中,在中国各大报刋发表过近千首(篇)诗作,出版过《生命交响诗》、《血羽之翔》、《雪情》、《时间之血》等诗集。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仓颉密码》和藏地长篇小说《牧狼人》现正在喜马拉雅热播中。新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春秋墨香》,正在全国各书店和网上热销。曾多次参与策划创作影视剧和纪录片,诗歌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现为美国国际文化科学院院士,成都扬雄学会艺术总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