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海港大桥和海港游

向青(1516464)

<p class="ql-block">奥克兰是新西兰第一大城市,也是个海港城市,全国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乘游船游历过海港和大桥。</p> <p class="ql-block">海港大桥连接了奥克兰的CBD与北岸,于1954年开始建造,1959年完工,全长1020米。大桥最长跨度为243米,距离桥下的水面43米。</p> <p class="ql-block">当年通车时的新西兰总督举办了通车典礼。在贯通的当天,有十万新西兰民众通过桥的一边走到了另一边庆祝这座伟大桥梁的诞生和通车。</p> <p class="ql-block">大桥是贯穿新西兰全境的1号国道和奥克兰北部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网摘:在建成初期,大桥是双向四车道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大桥的四车道跟不上交通流量的发展,新西兰政府决定对大桥进行扩展,当时负责扩展工程的是两位年轻的日本桥梁工程师,他们创造性的使用了“搭扣”的方式,在原有的大桥两侧,各“扣”上了两条车道,让大桥变成了现在的双向八车道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大桥没有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只能开车通过,每天在上下班高峰期时车流量占全天的30%。因此大桥设计了“潮汐”道,即在上下班高峰期,进城道路为5条,反方向为3条,下班时反之。</p> <p class="ql-block">道路的变换在快进入大桥时由隔离墩搬运机器自动移动完成的。</p><p class="ql-block">右边那个就是隔离墩:</p> <p class="ql-block">网摘:负责搬运中间隔离带的机器叫做Barrier Transfer Machine,是两部隶属于新西兰运输局的大型专用车辆,它的操作只需要将车头对准隔离带的头部,按照需求把隔离带“吃”进去,并从尾部将隔离带更改位置后“吐”出来即可;每次搬运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全将4+4的车道变成3+5的车道,而且在搬运的过程中,只需要占用大桥一条车道,操作过程中没有人工参与的部分,充分保证了工人的安全和道路的高效通过。</p> <p class="ql-block">我赶上过一次移动隔离墩,只可惜不好拍照,而且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拍照的功能呢。</p> <p class="ql-block">奥克兰的海港有专为成千上万艘游艇划分的区域,奥克兰有个美称 — 千帆之都。</p><p class="ql-block">奥克兰人口120万,据说平均每8个奥克兰人就拥有一艘,而安置在港口的每艘船(艇)单是一年的租金就达1~2万纽西兰元,还未计算保养、税收等相关费用,这足以证明奥克兰人对船(艇)的特别爱好,也说明了奥克兰人的富有。</p> <p class="ql-block">海港大桥与停泊在奥克兰艇俱乐部的万柱桅杆,组成了一幅壮观美丽的图画。</p> 海港后面就是CBD。这里有酒店,也是富人居住区。 <p class="ql-block">港口那里黄色的海关大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等候轮渡。</p> 港口后面: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坐上帆船去海里。</p> 我们的海港游还游到附近一个小岛上岸休息一会儿。 <p class="ql-block">从奥克兰大桥上开车到北岸,眺望CBD、海港和大桥。</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可以拍摄到美丽的奥克兰地标景色。</p>

奥克兰

大桥

海港

车道

隔离带

新西兰

隔离墩

搬运

通车

网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