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神圣的大昭寺与凡俗的扎基寺

长空晚流云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由第33代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建于公元647年,相传由文成公主选址,尼泊尔尺尊公主主持修建,距今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是拉萨城最早的建筑,可以说拉萨城是围绕着大昭寺形成的,所以处于拉萨市的中心,是拉萨最繁华的地方。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所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  西藏是世界上最独特的地区之一,在西藏宗教就是生活,生活即是宗教。虔诚的藏人将大部分财产捐给寺院,奉献给神祗。因此西藏的寺院多的不可胜数,个个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大召寺最初称“惹萨”,又名“祖拉康”(经堂)、“觉康”(佛堂)。公元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此举行了歌颂释迦牟尼功德的传昭法会,从此称为“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西藏除了寺院多,教派也多,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专属寺院。唯独大昭寺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供奉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中心位置是各个教派都认可的宗教祖师爷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昭寺的神圣在于是各教派共尊的寺院,这里寺不甚大,有仙则灵,有着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中心殿堂“觉康佛殿”,状若“坛城”,象征佛教世界结构,在信徒们的心中,它是宇宙的中心。藏传佛教的信众,求神拜佛的首选是大昭寺,是“觉康佛殿”,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虔诚以往,殊胜无限。</p> <p class="ql-block">  环大昭寺中心“觉康佛殿”的转经廊称为"囊廓",环绕在“囊廓”两侧,是大昭寺最为精美的传世壁画,历史悠久,不只有宗教传说,尚涉及西藏的历史、经济、艺术、医疗等等,承载着西藏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是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到大昭寺时,“囊廓”拉着绳子不让进,留下个大大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公元1260年,忽必烈称帝,封八思巴为国师,1264年授以玉印统管全国宗教事宜,并建立总制院兼治理吐蕃事宜。</p><p class="ql-block"> 八思巴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法王。他在“凉州会盟”时归附蒙古,1253年,八思巴拜谒忽必烈,为其灌顶,被奉为上师。 1269年,忽必烈册封八思巴为“帝师”,1276年返回家乡西藏萨斯迦,统领西藏十三万户,巩固了萨迦派在西藏的地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萌生开始。明代,西藏首领被称为“喇本”,集族权、神权和政权于一身,政教合一得以巩固。清乾隆时制定执行关于西藏的政策,使西藏的政教合一制达到顶点。</p><p class="ql-block"> 自十三世纪西藏政教合一形成,管理机构就设在大昭寺内,所以大昭寺千多年来是西藏的统治中心,是政令发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从元代活佛转世制度形成,至清中期,并没有金瓶掣签步骤。乾隆时,廓尔喀军与六世班禅的兄弟噶举派的一个活佛相勾结,两次侵藏,<span style="font-size:18px;">暴露出活佛转世制度的一些弊病,为加强活佛转世的管理,决定以金瓶掣签认定大活佛转世灵童。</span>清朝政府颁发两个金瓶,一个用于蒙古各部及甘青藏区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认定, 置于北京雍和宫。 一个用于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活佛的转世灵童的认定, 置于大昭寺。班禅、达赖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也历来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  “觉康佛殿”入口,进去便不允许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  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大昭寺供奉有佛教最神圣、信徒最崇拜的佛像,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等身像由佛祖亲自开光,在藏族人心中,見像如见本尊,是藏传佛教信仰的核心,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圣地。</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611年,释迦牟尼十二岁,时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太子,追随者依其真容塑造等身像,供奉于古印度那兰陀寺。公元4世纪,天竺摩揭陀国受到异教徒入侵,向中土皇帝求救。前秦皇帝苻坚派大将吕光救援,击溃入侵者。古印度法王达摩波罗特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送给苻坚。当吕光带着佛像返回时,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兵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逃亡中被杀。前秦覆灭,吕光自立为王,建立后凉。后凉被后秦所灭,等身像被迎请到了后秦的都城长安。唐太宗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将这尊佛像带到吐蕃,先是供奉于拉萨小昭寺,几经浮沉辗转后供奉在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大昭寺的一大标志“双鹿听经”,据说,在佛陀初转法轮时,有两只鹿为讲经所吸引,驻足聆听。在藏传佛教中,“双鹿”代表信徒们专心致志地聆听佛陀教诲,中间的法轮则代表佛教教义在世间流传不断,叫“法轮常转”。此外,法轮的圆心、幅条、外圆,分别代表着戒学、慧学和定学等教义。而双鹿被解释为菩提心和空性,即“觉悟”和“佛性”,二者相互依存,是修行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信众来到大昭寺,叩头跪拜。到佛祖像前,献哈达,添酥油,为佛祖粉金面刷金身。总之,他们把所有的虔诚都献给了佛。</p><p class="ql-block"> 刚走出大昭寺的僧众,一脸的兴奋滿足。他们是四川甘孜寺院的僧人,专门来到大昭寺为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粉刷金身。我在殿内刚好碰到,也就有幸看到佛祖金身,据说这不太容易,见者有福,我虽不是佛教徒,但心存敬畏,因为佛都是教人做好事,愿佛祖保佑云云众生,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徒认为世界的中心是拉萨,宇宙的核心在大昭寺,大昭寺的核心是“觉康佛殿”,“觉康佛殿”供奉着大昭寺的主神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佛教徒极度虔诚从西藏各地乃至千里之外,一步一长头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大昭寺门前的岩石地面,经无数信众经年累月的跪拜,变得润泽光洁。信仰,是一种从灵魂到肉体的顶礼膜拜,对超自然、超现实存在的事物,绝对的相信,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精神上的慰藉往往能解除肉体的痛苦,所以苦行僧不以苦修为苦。我不信神,但见到绕山绕水绕佛塔磕长头的信众,对他们秉持信念的坚定,不辞辛苦的身体力行,充满敬服感动。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至高无上,高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  离大昭寺不远,有一座小庙“扎基寺”。大昭寺是神灵通天之殿堂,扎基寺则是落地世俗之所在,因在它是西藏唯一一处财神庙,牵扯“阿堵物”自然是俗物。西藏的寺庙佛像众多,祈福供奉如都放大票子,供奉不起,没零钱时便有些尴尬。而扎基寺不同,佛像前有放零钱的盘子,你可以放零钱,没零钱放入大票,可以按意願找回多出的钱,殿中亦有放满零钱的大盘,可以放入大额纸币换取零钱。与请一支香动辄成百上千,西藏确实是净土。</p> <p class="ql-block">  扎基寺供奉的主神是扎基拉姆 ,传说扎基拉姆是一位美丽的汉地女子,因宫廷斗争被毒死,灵魂不灭,被一位高僧带进西藏,为她建了扎基寺享受一方香火,扎基拉姆被认为是吉祥天母的化身,是吉祥和保护的象征,寓意着财富、健康、勇气与坚定,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一位重要护法神,扎基寺被认为是最灵验的财神庙,扎基拉姆就成了女财神。谈钱俗,但俗人不能没钱,扎基寺成了最火的地方。这里还有个可人的风俗,在这里換过的钱,放在家中可招来钱财,有点儿内地传说“青蚨还钱”的意思。不能免俗,换了二十张一元的,都挑的是新票哦。在大昭寺的一个被粗铁环门帘锁着的佛堂内,地下撒滿零钱,导游说,只要你伸手能够到的钱,換出来灵验,在佛的看顾下我又换了二十元。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潜心收藏,发不发财,各由天命。</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是精神之圣殿,扎基寺是“为世神宝”的庙堂,大昭寺与扎基寺相距不足十里,神圣与凡俗相距也就是不足十里,精神和物质还真是缺一不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