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路13号的青春印记

飞舟

<p class="ql-block">向阳路1 3号的青春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华鹏</p><p class="ql-block">在充满活力的广西百色,向阳路13号庭院宛如隐藏在岁月深处的神秘宝盒,将时光里的珍贵记忆悉心珍藏。散文《百年乌檀,眺望右江》《向阳路13号》与读者朋友相逢后,如春光般温暖而真挚的赞誉鼓励纷至沓来。每一条真诚的反馈,都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辰,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扉。满怀感恩,推出第三篇—— 《向阳路13号的青春印记》,一同踏上这场回溯之旅,探寻青春篇章的动人细节,感受时光沉淀的温暖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 右江,似一部浩渺无垠的史书,奔流不息;乌檀古老的年轮,记录着南疆岁月的风华。青砖铺就的院落间,一代又一代青年,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以热血为笔、壮志为墨,传承着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1996年初夏,一声蝉鸣打破宁静,树木舒展着葱郁的枝叶。我怀揣着中共百色地委组织部的调干通知,满心憧憬地迈进共青团百色地委的大门,就此融入向阳路13号这个温暖的集体。此后,时光悄然流转,我的工作单位历经变迁,从基层到部门,辗转之间,始终未曾离开这座院落。</p><p class="ql-block"> 每个晨曦微露的清晨,阳光透过芒果树叶的缝隙,星星点点洒落在肩头;每至暮色沉沉的黄昏,绚烂晚霞温柔映照我归家的路途。右江之畔这座青砖红瓦的院落,见证并陪伴我度过人生中最为璀璨的青春岁月。开启了我独一无二的人生旅程。在这里,我从团地委初出茅庐的年轻干部起步,一路成长。前往田林县委任职,在基层历练中汲取养分;回到市直部门担任“一把手”,勇挑重担,砥砺前行。这一路,我收获成长,积累经验,沉淀一生受用的人生智慧。中共百色地委给予我宝贵的机会,送我参加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选派的挂职学习,前往共青团广州市委挂职锻炼;1998年6月,那个令我毕生难忘的时刻,我荣幸地踏入中南海,出席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风景秀丽的瀛台,江泽民同志亲切接见了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共青团代表。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如同永不褪色的画卷,至今仍清晰印刻在我的脑海,仿若昨日。</p><p class="ql-block">食堂烟火,温暖日常</p><p class="ql-block">地委行署机关食堂,是生活乐章中一段温暖而和谐的旋律,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为忙碌的我们带来慰藉与便利。</p><p class="ql-block">下班后,只需几步路,就能走进这个充满温暖的地方,品尝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可口饭菜。那些加班的日子里,食堂就像宁静的“避风港”,为饥肠辘辘的我们提供慰藉,让我们能重振精神,投入工作。</p><p class="ql-block">食堂环境质朴简约,一间平房,十张圆桌整齐地排成两行。这里窗明几净,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温馨。饭菜价格亲民,品质优良,每一口都有家的味道。每到饭点,食堂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交织成生活乐章。大家在这里分享工作趣事、生活日常,交流心得感悟。那时,地委书记高雄同志等地委领导也常与大家一同在食堂打饭用餐,他们亲切随和,毫无架子,与大家同坐一桌,谈笑风生,让食堂沉浸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p><p class="ql-block">我初到机关任职时,性格青涩腼腆,吃饭时总会下意识避开地委领导。然而,一次偶然的相遇,彻底打破了我内心的拘谨。那天,高书记径直朝我走来,微笑着邀我与他同桌用餐。那一刻,大家笑着打趣,说我和书记“平起平坐”了。用餐时,高书记态度和蔼,关切地询问百色青年工作的开展情况、广州扶贫帮扶的进度,以及共青团工作的未来规划。我们一边吃饭,一边愉快交流,不知不觉,这顿午餐变成了一场高效深入的工作研讨。用餐结束,我本想为高书记结账,却发现他早已悄悄结清了饭费。他的朴实与低调,如同一束光,深深震撼并触动了我,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机关食堂的烟火气,是我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绚丽水彩画。书记的那顿“午餐课”,如同远方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青春之歌,激昂奋进</p><p class="ql-block"> 共青团工作肩负着特殊使命,团的岗位或许会变,但共青团的事业永恒。如何在任职的宝贵时光里,干出一番事业,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将共青团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和团员青年的期望,是每一位投身共青团工作的同志,尤其是作为团委书记的我,需要深入思考并全力以赴的重要课题。</p><p class="ql-block">我始终认为,干好工作,找准定位是关键,树立良好形象是基础。在书记的关怀与指导下,我全身心投入共青团工作。重新梳理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力求让共青团工作焕发出全新生机与活力。19 98年第1期《百色通讯》刊载我的文章《团委书记要找准位置》。</p><p class="ql-block">不久后,中共百色地委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工作的决定》。这份意义非凡的决定,如同强劲东风,为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紧接着,地、县、乡三级共青团干部会议在百色城隆重召开,高书记亲临现场,发表热情洋溢、掷地有声的讲话,为百色地区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点题,指明奋斗目标和方向。会议结束后,高书记亲自带领地区四家班子领导和团干在院子里合影留念。那一刻,欢声笑语在每个角落回荡,整个院子变成欢乐的海洋,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激情。</p><p class="ql-block">各级党委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决定》精神,为乡镇团委书记解决了副科级的政治待遇,为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坚实根基。</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我们与广东、广州的联系日益紧密,合作交流不断深入。桂粤共青团共同策划“邓小平足迹之旅”,唱响"沿着邓小平的足迹,请到百色来”的口号。“八千里路两广情,致富思源求进取”主题活动,点燃两广青年的热情与友谊。广东省的青少年专列满载情谊与希望,缓缓驶进百色。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扎实有效的扶贫帮扶以及意义深远的希望工程等工作蓬勃开展,为这片土地带来新希望与无限生机;广州在百色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援建"两广青年友谊亭"和"红军桥""杰青希望学校"等,为此我曾写了一篇散文《长亭情悠悠》。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热情参与青年联欢晚会。在百色地区大礼堂灯火辉煌的舞台上,他深情高歌一曲《小草》,真挚动人的歌声将晚会气氛推向高潮,深深打动在场每一位青年的心。当年,新华社以“两广青年赴百色老区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以“两广近三千名青年赴广西百色老区追寻邓小平足迹致富思源”进行了报道,引起青年的强烈反响。</p><p class="ql-block">随后的2001年6月,“传革命圣火,为党旗增辉”湘桂青少年革命圣地互访活动顺利开展。湖南青少年的专列驶入百色,两地青年共同回顾党的光辉历史,激情讴歌党的伟大业绩,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广西青少年专列开进湖南韶山,进一步加深各地青年的沟通了解,增进彼此友谊与合作。</p><p class="ql-block">当粤桂青年专列鸣笛进站的瞬间,我仿佛触摸到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的温度。陈开枝主席在百色礼堂唱响《小草》时,桂柳话与粤语交织的和声,赋予“致富思源”更深层次的跨方言注解。湘桂青少年互访专列更像一座移动的红色课堂,当湘江儿女轻轻触摸右江起义纪念馆的弹痕,两种不同的革命记忆在碰撞中淬炼出坚不可摧的信仰合金。从此,"邓小平足迹之旅”成为全国经典的红色旅游线路,经久不衰,为百色的旅游发展贡献了共青团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百色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实现质的飞跃,迈上崭新高度。我个人有幸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光荣称号;还获得宝贵机会,参加中国青年代表团出访韩国,让我的青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p class="ql-block">似水年华,守望南疆</p><p class="ql-block">向阳路13号,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简单概念,成为革命老区精神的崇高象征。</p><p class="ql-block">如今,每当月光如水的夜晚,我漫步在院子的小路上,时光仿佛也放缓了脚步。机关食堂边那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榕树,愈发枝繁叶茂,粗壮枝干纵横交错,盘根错节间宛如一幅古朴自然的版画,默默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动人故事。那座承载着书记专员足迹的老楼房,虽历经七十多年风雨沧桑,依然傲然挺立,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地板砖上深浅不一的印痕,是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见证着无数奋斗者的辛勤汗水与拼搏身影。</p><p class="ql-block">乌檀树一圈圈紧密的年轮里,藏着青年干部成长的珍贵密码;右江滔滔不绝的涛声中,回荡着跨越山海的青春。在这里,我们挥洒青春汗水,追逐心中梦想;在这里,我们收获成长喜悦,建立深厚友谊。岁月如歌,青春不老。向阳路13号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怀揣初心,砥砺前行。就像那棵大榕树,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扎根大地,枝繁叶茂,为后来者遮风挡雨,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希望。</p><p class="ql-block">向阳路13号,是我青春的港湾,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永远的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