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芭本海默」的周末

Catherine

<p class="ql-block">原创文字:Catherine </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95064</p><p class="ql-block">配图:网页(鸣谢)</p> <p class="ql-block">超级台风Eygay(国际名:杜苏芮)离去的周末,本是计划到超市添购些食品菜蔬,不想中途“离经叛道”,竟花了将近一整天时间穿越电影院,看了足本的“芭本海默”Barbenheimer (网上将同期上映的两套风格迥异的好莱坞大片“奥本海默”Oppenheimer与“芭比”Barbie片名串起来的戏称),颇有互别苗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两部电影,刚好分别在商场内近在咫尺的两间电影厅中放映,时间上又刚好契合。</p><p class="ql-block">三个小时沉浸式观赏的“奥本海默”是我们的首选。这种以历史真人实事为蓝本的主流题材已很吸引,描述的又是不太遥远的那颗终结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子弹研发过程。科学家和政客天性迥异,心态自然不同。彼此相生相克的故事似乎也很“上头”:“忠贞”的概念永远是人类猜疑、排挤以致以相互毁灭的祸首——同事、友侪、兄弟、夫妻间如此,大到国家政府机器亦然。综观今日世界,“奥本海默现象”似乎阴魂不散,人们依旧还能借来对号入座不是?</p><p class="ql-block">当银幕上出现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时,画面出现刺眼的火光和长时间的死寂。扮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的好莱坞演技派帅哥基利安墨菲那招牌的宝蓝色眼睛,在炙热的火光反射中有种悲喜交织的岑寂。画外音是当时(1945年8月广岛与长崎原子弹爆炸,二战结束)奥本海默脑海中闪过一段印度教经文《薄伽梵歌》中最著名也最容易被误解的话:“现在,我已成了死神、诸世界的毁灭者”,声调凄婉怆然,听者无不动容。</p><p class="ql-block">可眼前空荡荡的影院中仅有寥寥十数个观众。那些售票处长长的购票人龙,都往哪儿去了?</p><p class="ql-block">答案是:隔壁影院正放映活色生香的“Barbie芭比”!从来都不曾动过看这种“美国甜心”式青春电影的念头,可没想到的是,这部看来没什么“实质内容和技术含量”的迪士尼电影,截止到这个周末,居然创下了将近7亿美元的高票房纪录,远远抛离同期上映的,无论是制作成本、剧本考究和演员阵容都十分强大的“奥本海默”!这有道理吗?</p><p class="ql-block">和刚才空旷演厅相反的是,“芭比”的影院里坐满了年轻的观众和孩子。气氛轻松、欢乐。空气中弥漫着爆谷甜甜的味道;看似没什么笑点的情节也会突然爆出哄堂笑声。美女、靓衫,粉橙黄绿……无厘头的情节看得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当然,和所有迪士尼电影一样,也必须要有些意义诉求——比如女权意识和自我认同。这显然也很契合当今某些“政治正确”的思潮。</p><p class="ql-block">是不是三年疫情已令世人厌倦、压抑,更愿意选择无视忧患地舒展躺平?抑或也如片中真人芭比所言:女孩们都曾有过一个粉色的芭比娃娃之梦。而帮着圆梦的,自然更少不了陪着看戏的男朋友或父母亲了……。</p><p class="ql-block">唉,如此超高的票房纪录,芭比究竟是怎么做到的?</p><p class="ql-block">我自己从来都不是芭比娃娃的拥趸,却拥有一个跟电影海报一样的穿黑白相间泳衣的金发限量版(特点在其50年代古典眼妆)芭比娃娃,那是多年前的一份友情,铭感至今。</p> <p class="ql-block">好莱坞演技派帅哥基利安墨菲(Cilllian Murphy)扮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p> <p class="ql-block">基利安墨菲 Cilllian Murphy</p> <p class="ql-block">基里安墨菲饰演的奥本海默(左)奥本海默本尊(右)</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演员马格罗比饰演不食人间烟火的芭比。</p> <p class="ql-block">玛格·罗比 Margot Robbie</p><p class="ql-block">图像:(GETTY IMAGES)</p> <p class="ql-block">网上搞笑电影海报。</p> <p class="ql-block">芭比娃娃经典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