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教育的神圣殿堂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灵魂的塑造者。今天,昭苏县第六中学全体教师共同见证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教育传承盛典——“青蓝工程”结对拜师仪式。</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一始,教研主任介绍了参加本次“青蓝工程”结对拜师仪式的领导们,接着昭苏县第六中学党总支书记致讲话词并宣布仪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张书记指出:教育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老一辈教师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则带着蓬勃的朝气与创新的思维,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青蓝工程”如春风化雨,让教育的火种得以延续,让教育的智慧得以传承。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仪式,更是学校对教师成长的重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王宇嘉副校长宣读了本次“青蓝工程”结对名单,并嘱托结对师徒能够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认真履行协议内容,携手共进,共同成长。师徒双方签订的《青蓝工程结对协议》,承载着责任与承诺。它不仅是对师徒关系的正式确立,更是对双方权利与义务的明确规范。希望师徒们以协议为准则,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相长。</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还为导师们颁发了聘书,这一本本聘书,代表着学校对各位导师的认可与信任,也寄托着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殷切期望。希望各位导师能够肩负起这份责任,不辱使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 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今有“青蓝工程”的传承。徒弟们整齐站立,向导师深深地鞠躬,这是对导师的敬重,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对教育事业的承诺。</p> <p class="ql-block"> 一杯香茗,一片尊师情。徒弟们为师父敬上一杯茶。这杯茶,传递的是徒弟对师父的感恩之情,也预示着师徒情谊在今后的日子里如这茶香一般,越品越浓。</p> <p class="ql-block"> 导师代表马龙老师分享了“传帮带”的感悟与期待。他指出作为导师,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育方法和工作心得传授给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我们会指导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班级管理上,我们会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引导他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在教育科研上,我们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同时我们也会向青年教师学习。他们年轻有活力,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与他们的交流合作中,我们也会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教学相长。最后,希望我们与青年教师能够携手共进,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学校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徒弟代表娜比沙老师说:我是一名青年教师,有幸成为青蓝工程的一员,得到导师们的悉心指导,这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机遇。我们深知自己在教学经验、教育方法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向导师们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虚心向导师请教,认真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敬业精神。我们会多听课、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会严格遵守师徒协议,积极完成各项任务,不辜负学校和导师们的期望。同时,我们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导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相信,在导师们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够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最后,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感谢导师们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 本次“青蓝结对工程”拜师敬茶仪式在马校长的总结讲话中圆满落幕。 青蓝结对清秋始,惟愿枝间子初成,让我们以今日为起点,师徒携手,教学相长,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华美篇章!</p> <p class="ql-block">供稿编辑:教研室</p><p class="ql-block">初审:王宇嘉</p><p class="ql-block">终审:马金福</p><p class="ql-block">签发:张凯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