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壬寅初春,余与族人一同前往红岩村塘科里(鸟市里)祭拜开基祖。当行走于古道的石阶时,偶然瞥见一块石刻,遗憾的是仅能依稀辨别出几个数字。</h3></br> <h3>时隔两年,再次与这块碑相遇,仔细端详,方知此乃闽粤古道程许二君架屋修亭的功德纪碑。它悄然卧于鸟市的古道上,充当着石阶的一部分,部分文字嵌入石墙,难以识得全貌,实在令人惋惜。由于此碑为民间镌刻,其中夹杂着不少简化汉字,也就是所谓民间俗字,常见于信件、账本、小说等非正式的通俗文书之中。<br></br></h3></br> <h3>碑文所述,古道蜿蜒曲折,乃是连通闽粤的关键通道。过往行人源源不断,却没有休憩之所。每逢日暮途穷、风雨交加之际,行人更是困苦不堪。遥想往昔,此地曾有零星小店,用以接待过往过客,也算便利,只是如今已荒废。后来,许君文治凭借陶朱之术游经漳道,路过敝栈,与太和栈作者相逢,向其讲述旅途状况,指着地形,表露了建造屋亭的想法。程许二君闻听后,慷慨应许,随即商定此事。紧接着择定日期召集工匠,搭建房屋一间,又附带修筑茶亭一所。历经两个月大功告成,耗费银两多达一百二十两。从此,屋舍整齐,可供行人停歇休息。虽不知与古时款待宾客、体恤羁旅之人的遗意是否相符,但程许二君,确实称得上是以德爱人者。他们的善举,犹如古道上的明灯,温暖着过往行人的心灵,也让这份德善之风,永远留存于世。</h3></br> <h3>碑记中的人物或许早已被遗忘,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这一方静静躺卧的碑记,证明了他们曾经存在过,为地方公共事业贡献过一份力量,或许这正是古人“勒石以志不朽”的深意所在。</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S9x75FvH5VlbI5Mt5JUkZ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