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的牵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学习有感

鼠洞里的鱼

<p class="ql-block">  伴着国家等级医院评审序幕的弹开的号角,载着提升护理服务能力的传承,响应医保改革的春风,院领导及护理部有条不紊的推进护理工作,有幸于本周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热情且温馨的会议室初见面,一本一笔给予我们最需要的纪录知识的基础。解我所需、备我所要,直温我心。在双院各位主任的对接中,我们与各自科室护士长第一时间相识、简单了解即入科进行学习。</p><p class="ql-block"> 途步所见的大厅指示图,像太极八卦图一样的各色标识,指引我们找寻自己的方向。在这个时刻有可能需要帮助的地点、位置,此图虽无声却胜似千言万语,为每一迷茫的就诊人员点亮一盏闪亮的灯,辅助她们明确方向、为疾病的救治缩短了候诊时间、为特殊群体增加了胜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来到急诊重症病房,满目行色匆匆的绿色身影及便处的患者、家属。借助样板间样式的预检分诊,一医一护的高年资(急诊科工作多年经验)分诊人员,既体现了望闻问切又专业的指征检测,通过网络平台的细化结合医生评估,精准的将病人分给各专科诊治。小小的房间承载着患者急切救治的绿色通道;一步的挂号台、既减少了人员聚集、又真正的节俭患者的有限时间。</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站是急诊重症病房,略含蓄的邵龙护士长(男)给我全程介绍了重症病房/亚重症病房的设置、人员排班、患者管理及科室患者的特点。护理工作有一部分是想通基础上略有不同,面对庞大的重症群,她们的工作量要远超我们。精湛的技术与规范的管理,诠释闪光的护理人一直在路上的汗水与付出。</p><p class="ql-block"> 周四的早交班,护士眼神中夹杂着疲惫,18名重患一夜安稳,是她的坚守与努力呵护生命延续。下班前的一刻,她说:给我拉个心电图吧、我心脏不舒服………邵龙立即与护士去做心电图了。我看到了他眼里的担忧与呵护,那是对护理人员最无私的尊重与支持。在处理好护士的事宜后,他又第一时间来到新入的外伤术后患者床旁、观察患者情况:吸痰、检查术后辅料、更换血污的垫巾等等,细致的与家属告知注意适宜、抚平家属慌乱的情绪。刚忙完科里的事,他又马上推着换药车去给picc、外伤患者换药,他告诉我:这些工作他不做就需要护士来做、她们太忙了……话语短暂,我体会这是他爱心的奉献。他还带领我参与科室网络交班、让我体会了各科室医生同参与的病例分析、讨论的盛宴。</p><p class="ql-block"> 根植护理工作这片热土,邵龙护士长倾注热血换生命的驻足与闪光,虔诚的书写分秒必争的时代主题。</p> <p class="ql-block">  学习的最后一天,我来到位于2号楼一楼的日间病房,安静的矗立在角落的它,留守旧房—书写辉煌。</p><p class="ql-block"> 第一映入眼帘的是护士站三名护士有序的在等候患者的到来(7:20),同时,温婉又利落的护士长—-刘莹马上与我见面,依据她规划的学习目标带我开启日间病房之旅。</p><p class="ql-block"> 科室共有6间病房32张床位,既往收治9个手术科室患者及日间化疗患者,年患者量3000人次;设有护士长1名,四名医生及5名护士,承担科室患者预约床位、入院及出院随访工作。刘莹护士长带领我回顾科室的发展,从无、小到如今的闪耀的奖牌,辛苦付出得到患者好评、专业技术的认可;从一对一实效的宣教,到监护仪墙壁固定配备收纳栏的小收架,细节中透漏着护士长的用心、智慧;从老破小的小小房间,改造成温馨舒适的高间病房,处处彰显功能价值的体现与人文的和谐;从科室重要时间节点工作告知普及全员知晓的会议文书记录到完整收纳的多年科室归档文件,一目了然的展现眼前、随手即取,细节蕴含成功的必然。</p> <p class="ql-block">  刘莹护士长倾囊而出授之以渔,无论是预约排台还是院后随访,住院患者管理、患者中转住院等,都带领我破冰。<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些曾令我踌躇的迷雾,终被她眼底的星光悄然铺路。</span></p><p class="ql-block"> 星光初染窗台时,此刻回望,纸上墨痕是渔网捞起的粼粼真知,而她赠予的渔火,早已在潮起潮落间,将生涩的礁石焐成温润的珍珠。此程暂歇,但长夜提灯的背影与未完的潮汐,都将成为我向远方跋涉的韵脚。</p><p class="ql-block"> 化笔墨为舟、载江湖之远,让「暂别」成为另一种奔赴的起点 ,期待再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