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0到14日这一周,泰前中学小学数学组组织开展了“小初衔接之四年级负数的认识集体备课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探讨如何在小初衔接背景下有效开展负数的教学,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为初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负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负数,往往因概念抽象而感到困惑。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负数,并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成为此次集体备课的核心议题。活动以“集体备课+课堂观摩研讨”的形式,聚焦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p><p class="ql-block"> 首先围绕《负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展开讨论。四年级学生应重点掌握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同时,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为初中学习有理数、数轴等知识做好准备。经过讨论,备课组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能正确读写负数。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负数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建立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 结合教材和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梳理。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学生发现的电梯、温度、海拔等情境引入负数概念。课堂中适当引入数轴,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负数的位置及其与正数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结束后,四年级孙晓老师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一课双评,数学组教师全程参与听评课,在一次授课结束后对课堂进行了点评建议,孙老师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利用有趣的图片,百万“fu”翁,让学生思考其中的两层含义。由学生尝试自主创造符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了解数学的简洁美。随后,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大量情景,帮助学生探究理解负数的意义。但是,在行程问题及身高问题中的负数比较抽象难懂,处理的时间稍快,导致部分同学产生混乱。</p> <p class="ql-block"> 之后,孙老师调整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课堂展示,第二节课中孙老师针对行程问题进行了专项探究,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正负数这一对相反意义的量。</p><p class="ql-block"> 此次“小初衔接之四年级负数的认识集体备课活动”为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教师们对如何有效衔接小初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