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埃及博物馆 GRAND EGYPTIAN MUSEUM

德比

<p class="ql-block">早上的Giza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因为网络信号不好,我刚刚开通Uber第一次就不能使用,重启手机后,Uber干脆告诉我被锁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办法,只好在路边拦车。来了三辆开罗“摩的”,遇到一个沟通稍好的,没有想到差点出大问题。因为新博物馆还在试运营,入口与高速路没有联接口,这位摩的司机在高速上逆行,开始一段惊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GEM)是位于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附近的全球最大考古博物馆,其建设历经多次延期,最终于2025年7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2002年立项,2005年动工,原计划2015年开放,但因政治动荡、资金短缺及疫情多次推迟,主体建筑于2021年竣工。总投资超10亿美元,其中3亿美元为日本贷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埃及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连接古埃及文明与现代埃及的桥梁,被誉为“世界新奇迹”。其开放标志着全球考古展示的新高度,未来预计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悬空方尖碑:3000年前文物,底座由立柱支撑,象征太阳崇拜。</p> <p class="ql-block">1270EGP一位,比老馆550EGP贵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根据最新信息,大埃及博物馆(GEM)的展厅分布以时间轴与主题结合的方式呈现,共设12个核心展厅,具体布局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 大楼梯与序厅(入口至金字塔景观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楼梯:长65米,高差50米,两侧陈列87尊法老雕像及神庙石柱,象征古埃及权力与神性。</p><p class="ql-block"> 顶层全景窗:正对吉萨金字塔群,可俯瞰胡夫、哈夫拉、孟卡拉三座金字塔,与轴线对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 主展厅(12个主题展厅)</p><p class="ql-block">按时间顺序分为社会、王权、信仰三大主题,涵盖史前至希腊罗马时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史前时期:展示古埃及文明起源的陶器、石器等。</p><p class="ql-block"> 古王国时期:包括法老陵墓模型、金字塔建造工具等。</p><p class="ql-block"> 中王国时期:侧重宗教与外交文物,如纸莎草文献。</p><p class="ql-block"> 新王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拉美西斯二世展厅:12米高巨型雕像,每年2月21日阳光会照亮其面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厅:7500平方米专属展区,展出5000余件未公开的陪葬品,包括黄金面具、人形棺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希腊罗马时期:融合外来文化的艺术品与生活用具。</p> <p class="ql-block">3000年~5000年前埃及的气候条件整体上较为温暖干燥,不同时期有一定的波动,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050~前2650年:处于大西洋期,温暖多雨,平均气温比现代高2.5℃,尼罗河洪水位比现代高12~20米,热带半雨区雨量约为现代的3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650~前2050年:亚北方早期,气候转寒,北极海的不冻水面结冰,海平面低于现代约4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50~前1500年:亚北方中期,气候转暖,但次于大西洋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1500~前750年:亚北方晚期,寒冷而干燥,北欧连续出现严寒,尼罗河水位下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埃及的气候条件对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古埃及人发展灌溉农业,种植小麦、大麦和亚麻等作物。而气候的波动变化,如干旱或洪水等极端气候事件,也可能对古埃及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一定的挑战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的超高超大雕像,12米高。</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墓葬品:约5000件陪葬品,包括黄金面具、金棺等,2025年4月从老馆迁移至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胡夫太阳船:两艘古埃及皇室船只,其中一艘为动态修复展示。(没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设计:由爱尔兰Heneghan Peng建筑事务所设计,融合古埃及元素与现代建筑美学,主入口阶梯象征通往神庙的道路,与金字塔形成古今对话。</p> <p class="ql-block">埃及人的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找到的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军队模型</p> <p class="ql-block"><b>公元前872年</b>,尼罗河发生严重的洪灾,卢克索神庙被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公元前836年</b>,埃及王室发生派系斗争,爆发内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525-402年</b>,埃及被波斯征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公元前305年,托勒密王朝建立。</b></p><p class="ql-block">托勒密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贴身侍卫、好友。他先是在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后成为埃及总督,之后又在公元前305年称王,以法老自居。他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史称托勒密一世。埃及在他的统治下变成了一个希腊化的王国。他同时也是作家、史学家,在把首都亚历山大建设成希腊文化中心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古埃及文明的消亡</b>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结合现有研究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原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自然环境与生态变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尼罗河依赖症</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高度依赖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维持农业,但气候波动导致洪水异常(如公元前2200年干旱)和土壤盐碱化,削弱了经济基础。新王国时期虽通过水利工程缓解危机,但生态脆弱性未根本改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沙漠化与人口衰退</p><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3000年起,利比亚沙漠扩张导致耕地减少,人口从新王国时期的近千万逐渐下降。城市遗址被沙丘掩埋,加剧了文明传承的断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分封制与权力分散</p><p class="ql-block">以法老为核心的神权专制体系后期因土地分封导致王权衰落,地方贵族与祭司集团崛起,引发长期分裂与动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军事防御的脆弱性</p><p class="ql-block">埃及地处"四战之地",频繁遭受外族入侵(如波斯、希腊、罗马等),缺乏天然屏障的地理劣势使其难以抵御强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外来文化冲击与同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多文明轮番统治</p><p class="ql-block">从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到公元641年阿拉伯化,五大帝国相继植入不同文化体系:波斯推行绥靖政策、希腊引入城邦文化、罗马传播基督教、阿拉伯强制伊斯兰化,最终导致<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古埃及语言、宗教和文字(象形文字)的消亡。</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化惰性与创新停滞</p><p class="ql-block"><b>长期依赖尼罗河资源使埃及技术发展滞后,直至公元前8世纪才进入铁器时代,而同期两河和希腊已实现青铜时代的技术飞跃。</b>文字系统僵化、宗教观念封闭,进一步削弱文明适应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宗教与精神信仰危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太阳神信仰的崩塌</p><p class="ql-block">波斯征服后,法老作为"太阳神之子"的神圣性被质疑,宗教权威动摇。托勒密王朝引入希腊神塞拉匹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播更彻底瓦解了传统信仰体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来世观的消极影响</p><p class="ql-block">过度强调"玛阿特"(宇宙秩序)和永恒来世,抑制了现世创新动力,社会逐渐丧失危机意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经济与资源困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土地资源枯竭</p><p class="ql-block">长期灌溉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加上外族统治下的过度征税,农业产出难以支撑人口增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贸易网络瓦解</p><p class="ql-block">罗马时代后,传统红海贸易线路受新兴势力挤压,埃及经济逐渐依附于外部帝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的消亡。法老皇室内的乱伦,王朝的接班人活不长,神庙泛滥祭司的权利膨胀,全民沉浸于末日审判关心于死亡后的永生。(网友行者分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古埃及文明的消亡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自然环境变迁、政治体制僵化、外来文化冲击、宗教信仰危机和经济基础衰退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衰落历程警示我们:文明的延续既需要稳定的资源基础,也需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与持续的创新动力。正如文献所述:"凝结在空气中的文明木乃伊",古埃及虽消逝于历史长河,但其智慧仍为人类文明提供着永恒启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金观涛先生指出</b>正因如此,从公元前3100年文明起源,到受古希腊罗马文明冲击前,古埃及存在一个连续的文明。我在《悲壮的衰落》一书中曾将其称为和中国类似的“超稳定系统”。其实古埃及文明和中国文明不同,它只是一个准超稳定系统。为什么要加一个“准”字呢?因为超稳定系统的文化是不会灭绝的,即使受到强大的外来冲击,它也不会灭绝。中国文明在两千年间一方面处于社会周期性的大动荡(即崩溃—修复)中,另一方面在受到强大外来冲击时,其文化不仅不灭绝,反而有融合外来文化的能力。原因是儒家文化是经过超越突破的文化,古埃及文化则不是,其普遍观念必须由社会行动来维系,而不是建立在个体之上。因此,埃及在被希腊化,特别是被罗马帝国征服以后,当它的最后一个神庙废弃时,埃及的文字、埃及的神—-古埃及文化就消失了,和两河流域一样,这里发生了文明灭绝。古埃及的文字要到19世纪才被解读出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金观涛、王军衔:《悲壮的衰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第115-156页。</p><p class="ql-block">②金观涛、玉军衔:《悲壮的衰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第174页。</p> <p class="ql-block">我们将阐明,对埃及贫穷的这种诠释(也就是人民的看法),也对“为什么穷国会贫穷”提供了一种普遍的解释。不管是在北韩、塞拉利昂或津巴布韦,我们将说明穷国为什么贫穷的原因就和埃及一样。英国和美国之类的国家变富裕,是因为它们的人民推翻掌控权力的菁英,创造了一个政治权利更广泛分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政府需要回应人民并对人民负责,而且广大民众都能够利用经济机会。我们将说明,要了解今日世界何以有这种不平等,就必须深入过去,研究各个社会的历史演进。我们将发现,英国之所以比埃及富裕,是因为英国(精确地说是英格兰)在1688年发生一场革命,促成了该国的政治转型以及伴随的经济转型。人民争取并赢得更多政治权利,而且利用这些权利来扩大自身的经济机会。其结果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与经济演进轨迹,并在工业革命达到高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业革命及其解放的科技发展并未扩散到埃及,因为该国当时在奥图曼帝国(Ottoman Empire)掌控下,受到的待遇和后世穆巴拉克家族的对待相去不远。奧图曼在埃及的统治于1798年被拿破仑推翻,但该国随后又落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掌控,他们对促进埃及的富裕繁荣和奥图曼人一样毫无兴趣。虽然埃及人终于摆脱奥图曼帝国和大英帝国、并在1952年推翻君主政体,但这种改变与1688年英国的革命不同;埃及政治并未从根本上转型,只是把权力交给另一批菁英,而他们对于为埃及人民创造富裕的漠不关心也与奥图曼和英国如出一辙。结果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并未改变,埃及也依然贫穷如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书将探究长期以来这些模式如何自我复制,以及为什么有时候它们会改变,就像1688年英国发生的事件,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将协助我们了解今日埃及的情况是否已经改变,以及推翻穆巴拉克的革命会不会带来一套能够带给一般埃及人民富裕的新制度。埃及过去曾发生过未带来改变的革命,因为发动革命的人只是接管被罢黜者的统治,重新建立类似的体系。一般人民确实难以获得真正的政治权利,并改变社会的运作方式。但真正的改变仍然可能发生,而我们看到它在英国、法国和美国,以及日本、博茨瓦纳和巴西等国家如何发生。基本上贫穷的社会想变富裕,需要的就是政治转型。</p><p class="ql-block">有证据显示埃及可能正在发生这种转型。另一位解放广场的抗议者迈特瓦利说:“现在你看到穆斯林和基督徒站在一起,你也看到老年人和年轻人同心协力,他们都想要相同的东西。”我们将看到社会中这种广泛的运动就是这类政治转型发生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这类转型发生的时机和原因,我们将更有能力评估哪些运动就像过去那样将以失败收场,以及哪些运动我们可以期待将获得成功,并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