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的夫子庙和老门东是两处充满历史韵味且风格迥异的景点。</p><p class="ql-block">夫子庙主打历史名胜与夜市繁华,老门东侧重文艺氛围与市井风情。 </p> <p class="ql-block">一般人先逛夫子庙,参观科举博物馆、乌衣巷。 </p><p class="ql-block">傍晚步行15分钟至老门东,喝茶拍照,晚餐后听场相声。 </p><p class="ql-block">夜晚返回夫子庙乘画舫,感受秦淮夜景。</p><p class="ql-block">交通:地铁3号线至夫子庙站;老门东近1号线中华门站,建议共享单车接驳。</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我们坐地铁3号线至“武定门”站下车(3号口出),出站后沿马道街向西步行约10-15分钟即可到达老门东。 “武定门”前一站是“夫子庙”站。</p><p class="ql-block">地铁1号线「中华门站」距离老门东更近(步行约800米),若从其他区域出发可优先选乘1号线。</p> <p class="ql-block">从武定门出站后,沿着马路向前走,这里街巷很像家乡县城的里弄。</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边的特色小吃店</p> <p class="ql-block">南京板鸭和烧鹅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回忆起在大学读书时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水西门让我想到汉中门,我的大学就在汉中门。</p> <p class="ql-block">共享单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到了老门东</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老门东,仿佛被时光按下了暂停键。青石板路上悬着未熄的灯笼,晨雾中透出暖黄的光晕,明清风格的青砖灰瓦建筑静默而立,雕花窗棂与斑驳砖雕诉说着六百年城南旧事。</p> <p class="ql-block">沿箍桶巷漫步,木质招牌的茶肆尚未开张,手作工坊的铜铃在风中轻响,偶有早起的老人拎着竹篮慢悠悠走过。转角处的德云社紧闭朱门,却让人想象入夜后相声的嬉笑怒骂如何打破这里的宁静。 </p><p class="ql-block">这座被精心修复的“南京原生肌理博物馆”,在商业与怀旧间找到了微妙平衡。 </p> <p class="ql-block">作为明清时期手工业者聚居的“南京老南门”,老门东曾与破败画等号。2013年的改造并未推倒重建,而是以“修旧如旧”的克制,让三条营、边营等街巷的清末民初建筑重获新生。剪子巷的民国银行旧址成了先锋书店,骏惠书屋的徽派雕楼移植自江西,看似拼贴却暗合南京“兼容并蓄”的城市基因。这种“微更新”让原住民得以留存,清晨仍能遇见在公井边淘米的老人。 </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始建于宋代,以孔庙为核心,曾是江南科举文化的中心(江南贡院在此)。 </p><p class="ql-block">秦淮河夜景:乘画舫夜游,感受“十里秦淮”的灯火辉煌。 </p><p class="ql-block">参观大成殿、明远楼,了解古代科举制度。 </p><p class="ql-block">美食打卡:尝试鸭血粉丝汤、盐水鸭,以及“秦淮八绝”传统。</p> <p class="ql-block">我驻足在原南京市中医院旧址,如今这里已是科举博物馆的延伸展区。青砖老楼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用玻璃幕墙重构的“千年科举沉浮”。</p><p class="ql-block">大成殿前香火鼎盛,年轻父母带着孩子击鼓祈福,而当年实习时常逛的旧书摊、小吃铺,早已隐没在连锁奶茶店与文创商店的浪潮中。 </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的嬗变更具争议。宋代始建的孔庙本是儒学圣地,明初秦淮河畔聚集全国举子,催生出“桨声灯影”的科举经济。上世纪80年代,它率先成为旅游特区,却在商业化中逐渐模糊了历史轮廓。</p> <p class="ql-block">登上文德桥,看游船划过泮池的倒影,恍惚间明白“夫子庙更像夫子庙”的深意——它剥离了市井生活的琐碎,将孔庙、贡院、市集提炼成一场浓缩的“金陵文化主题秀”。博物馆里全息投影的赶考书生,与河畔穿着汉服拍照的少女,构成传统在当代的两种生存姿态。</p> <p class="ql-block">沿秦淮河步行半小时,穿过中华门瓮城的厚重阴影,夫子庙的喧嚣声渐次涌入耳畔。乌衣巷口的王谢故居仍在,但巷内挤满举着自拍杆的游人;秦淮河画舫穿梭如织,两岸酒楼挂着霓虹招牌,与记忆中二十年前的景象重叠又割裂。 </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改造试图纠偏: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前庙后市”格局,用科举博物馆地下四层的沉浸式展陈,将娱乐狂欢拉回文化叙事。那些消失的街巷与医院,恰是城市更新中难以避免的阵痛。 </p> <p class="ql-block">从老门东到夫子庙的徒步,恰似一场时空折叠的行走。前者以“留白”留存了城南烟火,后者用“重构”延续着秦淮风流。</p><p class="ql-block">当你在老门东的茶馆听悠长曲调,或在夫子庙夜航时望见魁星阁的轮廓,便会懂得——这座城市的伟大,不在于凝固某个瞬间,而在于让千年文脉在裂变中生生不息。 </p> <p class="ql-block">两者结合,既能体验南京的千年文脉,又能捕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建议安排一天时间深度游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