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骑兵简史

昭乌达历史文化

<p class="ql-block">  蒙古民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马背民族,以蒙占族骑兵为主体,包括汉族、回族、满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骑兵在内的内蒙古骑兵,纵横于内蒙古高原,驰骋于千里牧场,充分发挥蒙古骑兵快捷、勇猛、机动、灵活的特长,骁勇善战,给敌人以重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性。</p> 一、内蒙古骑兵整体情况 <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绥包战役结束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内蒙古正规武装骑兵“蒙古骑兵独立旅”正式诞生。中共 绥蒙区党委、晋绥中央分局,把大青山蒙古族抗日游击队、绥东抗日游击队、绥西抗日游击队3支力量整合为一体,并吸纳伪蒙军部分起义投诚人员,在乌兰察布盟集宁正式成立蒙古骑兵独立旅。独立旅下辖3个团,共700人。</p><p class="ql-block"> 东蒙古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暨葛根庙会议决定,建立东蒙政府,发展统一的军队。不久建立了东蒙古自治军骑兵一师、二师、四师、五师等若干武装部队。 </p><p class="ql-block"> 1946年承德四三会议,确立了党对内蒙古武装工作的统一领导,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王爷庙召开。会议决定撤销东蒙政府,原武装力量整编为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卓索图盟纵队及四、五、六支队。</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一10月,针对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部分地区如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开始组建蒙汉联军。</p><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政府成立。 1948年1月,内蒙古武装部队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为乌兰夫。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下辖骑兵一师、二师、四师、十一师、十六师、卓盟纵队(十七师并入)、朱德骑兵师、警卫团、独立三团(扎兰屯骑兵五师主力)、独立四团(六师为主)。</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全军统一编制,内蒙古人民解放军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并成立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内蒙古军区统一整编为骑兵一师、二师、三师、四师、五师、炮兵团、警卫团(下辖骑兵一至五师中,三师由原十师改称,四师由原十一师改称,五师由十六师改称,十师由四师与卓纵改称)。</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 内蒙古军区决定建立6个军分区,即呼纳、兴安、昭乌达、哲里木、锡林郭勒、察哈尔军分区,撤销原内蒙古骑兵一师、二师、三师建制,只保留骑兵四师、五师。每个军分区各保留一个骑兵独立团。内蒙古骑兵四师则进驻乌兰察布盟,骑兵五师进驻伊克昭盟。</p><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中央军委撤销内蒙古骑兵四师、五师,从四师、五师的6个骑兵团抽调人马,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骑兵第五师,并归华北军区建制管辖。国防骑兵第五师师长为白音布鲁格,政委为寒峰,下辖骑兵第十三团、第十四、第十五团和2个炮兵营、1个教导队。</p><p class="ql-block"> 骑兵十三团由原锡林郭勒军分区骑兵一团大部和哲里木军分区骑兵六团一部组成;</p><p class="ql-block"> 骑兵十四团由原呼纳军分区骑兵八团和哲里木军分区骑兵六团一部组成; </p><p class="ql-block"> 骑兵十五团由原骑兵五师十五团和骑兵四师一个连组成;</p><p class="ql-block"> 輓炮营由原军区警卫团炮兵营组成;</p><p class="ql-block"> 高炮营由原军区警卫团部队编成;</p><p class="ql-block"> 教导队由各部队抽调干部组成。</p><p class="ql-block"> 同时,内蒙古军区部队还进行了大量精减,分编为6个独立营和1个大队,其中5个营分别归兴安、昭乌达、察哈尔、乌兰察布、伊克昭军分区领导,1个为军区直属警通营,1个大队奉调公安部队。1954年骑兵五师归内蒙古军区管理,此间十三、十四团参加西藏平叛。</p><p class="ql-block"> 1969年内蒙古骑兵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三师,自此内蒙古骑兵完成其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兴安省省长、东蒙自治政府主席博彦满都</p> 二、内蒙古骑兵第一师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0日,莫德尔图在阿尔山率130余人举行起义。8月11日,都固尔扎布、王海山等率600余人在葛根庙举行起义。在当时驻王爷庙的苏联红军的支持下,为了维持地方治安,以这些青年军人为主成立了警备队伍,是为民警大队,后来发展为兴安盟民警总队。</p><p class="ql-block"> 9月2日,经哈丰阿、特木尔巴根出面与苏联红军驻王爷庙城防司令部交涉,并请示苏军司令批准,以举行起义后奉命在洮南抢修洮儿河铁路桥归来的伪满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期学生为主,在王爷庙贾家店组建民警中队,约有100余人,推举那达那任民警中队队长,巴音图为副队长。 </p><p class="ql-block"> 10月2日,以原民警中队为基础,加上伪满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第九期学生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期部分学生,成立兴安中部区民警大队。参加兴安中部区民警大队的还有兴安学院、育成学院、兴安医学院、师道学校等大、中专院校部分学生和伪国兵,都固尔扎布任民警大队大队长。大队下设四个中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王海山;第二中队中队长额勒伯克图;第三中队中队长单福祥;第四中队中队长那达那。每个中队80余人,大队部30人,合计350多人。兴安中部区民警大队官兵大部分是蒙古族,也有少数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汉族。王爷庙苏联红军为民警大队配发钢盔、子弹带和防毒面具,步枪350余支,子弹3.5万发。</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包启文受兴安总省军事主官阿思根的委派,同确日格一起到扎赉特旗民警部队的筹建工作。在青年军官和学生的支持下,扎赉特旗警备总队于12月底在扎旗北部乌达哈日础鲁屯正式成立。总队长包启文,下设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确日格,副大队长巴音朝克图;第二大队大队长巴拉吉尼玛,副大队长田宝山。总队兵力600余人。</p><p class="ql-block"> 11月初,为了统一东蒙古各地民族武装,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等人经请示王爷庙苏联驻军同意,设立内防厅,兴安总省军事主管阿思根任厅长。内防厅下设内防局,张尼玛任局长。内防局下设教育、庶务、情报三个科及一个内防队。同时,将兴安中部区民警大队改称王爷庙警备大队,直属兴安总省内防厅,受阿思根厅长的领导和指挥。</p><p class="ql-block"> 12月1日,将王爷庙警备大队扩编为王爷庙警备总队,都固尔扎布任总队长。原警备大队第一中队和第四中队合编为第一大队,王海山任大队长,那达那任副大队长;原第二中队扩编为第二大队,双宝任大队长;原第三中队扩编为第三大队,单福祥任大队长。同时,王爷庙警备总队改善了武器装备,各大队都配备了轻、重机枪和迫击炮。 王爷庙警备总队协助进驻王爷庙的苏联红军开展了消灭鼠疫、肃清日伪残余势力、镇压地主武装、清剿土匪等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16日,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葛根庙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东蒙自治政府,组建东蒙自治军,将兴安省内防厅改为东蒙古内防部,任阿思根为部长。东蒙古自治政府决定在兴安盟民警总队基础上,整合部分力量,组建东蒙古自治军骑兵一师, 任命莫德尔图为师长,都固尔扎布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 5月25日, 东蒙古人民代表大会笫二次会议在王爷庙举行。会议决定,按照四三会议精神,撤销东蒙古政府,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东蒙总分会,建立兴安省、兴安军区。</p><p class="ql-block"> 8月10日,兴安省委、军区决定,王海山为第一师师长,双宝为副师长,胡秉权为政委,都固尔扎布为副政委,额博尔图为参谋长,旺丹为政治部主任。 第一团长富金山,政委黄文飞;第二团长罗旺打布,政委李一天;第三团长额尔敦仓,政委王靖一;炮团长额尔敦达来。</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内蒙古骑兵一师改编为锡林郭勒军区、察哈尔军区,剿匪的第一团留归锡林郭勒军分区管理。修筑大堤的二团、三团合为二团归察哈尔军分区建制。</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骑兵一师数次大的战斗及工:</p><p class="ql-block"> 1、确保五一大会胜利召开</p><p class="ql-block"> 2、配合东野进行锦沈、长春、黑山、胡家窝铺战斗</p><p class="ql-block"> 3 、锡林郭勒剿匪①哲里木盟东科中旗自卫队叛变后,苏和巴特成为国军笫八兵团独立骑兵第一旅长,辽沈战役时,率600残部经昭乌达盟窜锡林郭勒草原,骑一师负责追击。②西乌珠穆沁王府老师胡图凌阿是锡盟西乌珠穆沁旗人,日伪时期任锡盟盟长。日本投降后成立了700人土匪队伍,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到处烧杀抢掠,为非作歹,蹂躏百姓,无恶不作。为此,1948年12月在贝子庙成立由王再天副司令任总指挥的剿匪指挥部,集合一师、二师、三师、警卫团、天大支队,剿匪一年。</p><p class="ql-block"> 4、修西辽河。1950年4月初,除第一团留在锡林郭勒剿匪,一师从天山往东科中旗修筑西辽河,劳动70天,人工13万个,动土方50万。</p> 三、内蒙古骑兵第二师 <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阿思根在科左中旗建立保安队。东蒙政府成立后,阿思根南下哲里木盟,并于1946年2月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军骑兵二师。骑兵二师师部设在巴彦塔拉,全师包括科左中旗、后旗、前旗、奈曼、库伦5个团,师长乌力图,参谋长白音布鲁格(王海峰)。</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哲里木盟成立蒙汉联合政府和武装,乌力图任哲里木盟政府主席兼蒙汉联军司令员。工委书记吕明仁兼政委,那钦双合尔任蒙汉联军二师师长,赵石任政委,白音布鲁格为副师长兼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22日,兴安军区、辽吉军区宣布正式组建蒙汉联军。其组成人员为:辽吉军区五军分区所属二十六团、二十七团;兴安军区骑兵二师十一团、十二团;通辽、开鲁武工队;骑兵六支队。阿思根任司令员,赵石为政委,高体乾为副司令员,曾敬烦为副政委,白音布鲁格为二师师长,阿木林布为六支队长。</p><p class="ql-block"> 1947年4月27日开鲁解放,5月22日辽北保安十八师、骑兵独立旅李守信部溃败,哲盟大部获得解放。新形势下,为加强领导,1947年8月,辽吉军区决定,将二师与辽吉军区军校班子合并,新建哲盟军分区,那钦双合尔任军区司令员,赵石任政委,胡秉权任第二政委,谭刚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白音布鲁格任副司令员。丹森宁布为副参谋长。取消骑兵二师番号,舍伯吐整编后,把国民党杂牌部队投诚的1200人员留400人充实部队;原人员编入骑一师和骑二师六支队;将骑兵十三团和鲁北骑兵连合编为军分区的警卫团;军分区成立了教导队。 </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辽吉军区、内蒙古军区决定恢复骑兵二师建制,改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二师,编入东野战斗序列,白音布鲁格任师长、胡秉权任政委、巴图任政治部主任、丹森宁布任参谋长、孟庆祥任后勤部部长。将哲里木盟3个骑兵团合并为2个团,成立二十一团、二十二团。那仁任二十一团团长、陈时雨任政委、包喜任副团长、德力格尔任参谋长、布和任政治处主任、巴图任供给处主任。乌力吉达赉任二十二团团长、赛兴阿任政委、吉如何任副团长、阿木古郎任参谋长、包汉儒任政治处主任、色旺拉喜任供给处主任。同时将阜新蒙民大队骑兵团编为二十三团,骆长胜任二十三团团长、布仁任政委、白希凯任参谋长、包平安任副参谋长、邰喜德任副参谋长、阿拉坦任政治处主任、宝音图任供给处主任。与此同时,前郭尔罗斯骑兵团编为二十四团,那德那任二十四团团长、高万宝扎布任政委、高世哲任参谋长、严世波任政治处主任、仲世发任供给处主任。全师2500人。</p><p class="ql-block"> 骑兵二师1950年10月参加首都阅兵典礼后,回到了通辽。根据内蒙古军区命令,从12月10日开始撤销番号,整编为哲里军分区和昭乌达军分区,全师5个团缩编为独立骑兵团第四团(一、二、三团)和第六团(四、五团)。哲里木军分区司令员为原骑兵三师副师长兼参谋长慕汝瑞,政治委员齐永存,参谋长那仁,政治部主任鲍荫扎布。昭乌达军分区司令员白音布鲁格,政治委员石汝麟,副政治委员巴图,参谋长李景富。骑兵独立第六团隶属哲里木军分区,团长那达那,政委布仁。骑兵独立第四团隶属昭乌达军分区,此时四团854人正驻防阿鲁科尔沁旗查布嘎庙街(天山镇),团长包喜,政委布和,副团长阿拉腾道布,参谋长邰喜德,政治部主仼乌力吉。</p><p class="ql-block"> 主要战事及工作:</p><p class="ql-block"> 1、围困新民战斗</p><p class="ql-block"> 2、解放沈阳战斗</p><p class="ql-block"> 3、解放通辽开鲁</p><p class="ql-block"> 4、国庆50年大阅兵</p><p class="ql-block"> 5、西辽河工程。投入2000人,20万工,动土方50万立方。</p> <p class="ql-block">乌力图</p> <p class="ql-block">接受检阅的内蒙古骑兵部队</p> 四、内蒙古骑兵第三师 <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苏军支持下,和子章建立2个民团。其后,和子章召开昭乌达、卓索图联防会议,提出建立各旗武装,组织联防指挥部,成立昭乌达警备总队并任临时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热北地委、专署、军分区在林西成立。</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东蒙昭乌达省在林东建立,萨嘎拉扎布任主席,和子章为东蒙古自治军骑兵第四师师长。辖6个骑兵团3300人。</p><p class="ql-block"> 四三会议后的5月19日,热北地委、行署、军分区迁入林东,昭乌达省撤销,建昭乌达盟,盟地委书记王逸伦兼兼军分区政委,喻楚杰为司令员,乌力吉那仁为副政委。东蒙自治军骑兵第四师整编为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笫四师为,和子章任师长,乌力吉那仁任政委,阿民布和为参谋长,蒙和舞乐极为政治部主任,刘昌为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6年9月8日,卓索图盟纵队在赤峰建立,白云航为司令员,孔飞为副司令员,田户为参谋长,金启先为政治部主任,乌兰为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6年10月28日,昭乌达军分区蒙汉联军司令部建立,喻楚杰为司令员,和子章兼副司令员,权星垣兼政委,乌力吉那仁为副政委,阿民布和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先遣第一路军司令海福隆率部在大同起义。起义后,该部被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五支队”。1946年11月7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五支队扩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第十七师”,下辖第三十一团、第四十九团两个团,兵力200余人。海福隆任师长,齐广武任副师长,塔宝官参谋长,云林秀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8月,第十七师被调到乌丹整训。整训结束后,第十七师建制被撤销,部队划归卓索图盟纵队直接领导。</p><p class="ql-block"> 1948年10月骑兵四师与卓纵在林东合并整编为内蒙古骑兵第十师,孔飞为师长,阿民布和为副师长,乌力吉那仁为副政委,刘昌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昭乌达军区蒙汉联军三十一、三十三团编为三十一团,卓盟纵队支队编为三十二团,全师1124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内蒙古骑兵十师赴突泉整训,6月1日正式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三师。三师原三十一团改为七团,三十三团改为八团,昭乌达军事部三十二团并入(天大支队)。孔飞为师长,刘昌为政委,额尔敦仓为参谋长,白云为政治部主任,共17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内蒙古军区张家口会议决定,撤销内蒙古骑兵一师、二师、三师。三师七团、八团和师直一部编为兴安军分区独立骑兵七团;呼纳军分区军事力量和师直一部编为呼纳军分区独立骑兵八团;原三十二团编为呼纳盟公安支队。兴安军分区司令员孔飞,政委刘昌;呼纳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天宇,副政委白云。</p><p class="ql-block"> 骑兵三师主要战事及工作:</p><p class="ql-block"> 1、热北平叛暨天山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2、解放赤峰</p><p class="ql-block"> 3、锡林郭勒剿匪</p><p class="ql-block"> 4、西辽河筑堤</p> 五、内蒙古骑兵第四师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骑兵第四师,是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乌兰察布盟三个地区,在党领导下,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为内蒙古人民解放而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组成都分。</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 驻武川县北60华里的六合营伪蒙古军第九师师长乌勒吉敖喜尔,与另一个控制伪防卫六师1个团人马的共产党人关保扎布,联合率部挺进四了王旗,所部高举起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大旗。8月下旬,绥蒙政府授予这支起义部队为“绥蒙第一军第一师”,乌勒吉敖喜尔为师长(乌早年秘密投身革命)。9月3日,乌勒吉敖喜尔率起义军主力赴乌兰巴托集训。</p><p class="ql-block"> 1946年1至3月间,乌勒吉敖喜尔率部队归国后组建120人的游击大队,司令员为乌勒吉敖喜尔,政委为关保扎木,参谋长扎木舍楞。</p><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游击大队整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四支队。 </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整编为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第十一师,师长乌勒吉敖喜尔,政委关保扎布,副师长脑门达赖、毕力格巴图尔,参谋长武能齐, 政治都主任李文精。下辖三十一团、三十三团。 </p><p class="ql-block"> 锡盟剿匪时为统一指挥,以乌勒吉敖喜尔为司令员、奎壁为政委的巴乌军区,统一指挥骑兵第十一师和十六师在锡察地区作战(不久撤销)。</p><p class="ql-block"> 1948年1月1日,部队整编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骑兵第十一师, 三十一团变为四十一团,三十三团变为四十三团,杨桑扎布为参谋长,原火为政治部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日,成立锡察军分区, 乌勒吉敖喜尔任司令员,毕力格巴图尔为政委。十一师师长兼政委为毕力格巴图尔。</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内蒙军区部队并入人民解放军系列,内蒙古骑兵十一师变为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第四师,辖第十团、十一团(代管独立团,蒙古起义部队)、增加十二团(锡盟原保安团),师长为毕力格巴图尔,旺丹为副师长,乌力吉那仁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p> 六、内蒙古骑兵第五师 <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25日,经党中央批准,张家口会议决定,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建立蒙古人自己武装。</p><p class="ql-block"> 1945年12月绥包战役后,在晋绥分局、绥蒙区党委领导下,把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绥东游击队、绥西游击队整合为一,再加上伪蒙起义部队,整编为骑兵独立旅。全旅共2000人,计3个团。旅长李秀山,副旅长李森,参谋长云麟,政治部主任寒峰。 </p><p class="ql-block"> 1946平7月,独立旅改为内蒙古自卫军骑兵独立旅, </p><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乌兰夫在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市)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党委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锡察盟工委,并决定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扩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第16师,李秀山担任师长,王铎担任政委,刘景平、寒峰担任副政委,墨志清担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至1949年,骑兵十六师一直在锡察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平息反动封建上层的叛乱,牵制了傅作义的兵力,参加了平津战役和绥北战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1948年1月整编为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第十六师,李秀山为师长,刘景平为政委,全师1500人。</span></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骑兵十六师改编为内蒙古骑兵第五师,寒峰继续担任副政委月扩编为内蒙古骑兵第十六师,李秀山任师长,王铎任政委,后赵云驶代理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 内蒙古骑兵五师与伊克昭军分区合并,建立伊克昭军分区,同时保留第五师,师长吴广义, 政委高培增,后为寒峰。</p><p class="ql-block"> 1952年5月与其他部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师)第五师,包括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调归华北军区管理。以此为标志,内蒙古骑兵完成历史使命,画上圆满句号。</p> <p class="ql-block">今内蒙古骑兵研究会长、孔飞大女儿阿木兰</p> 七、朱德骑兵师 <p class="ql-block">  1946年11月30日,驻林西各界召开庆贺朱德总司令60寿辰大会。冀热辽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要程子华在讲话中宣布,冀热辽军区为庆贺朱总司令60大寿,特成立朱德骑兵旅。组建朱德骑兵师,根本目的在于弘扬朱德精神,壮我部队雄威,凝集官兵意志,提高部队战斗能力。冀热辽军区关于组建朱德骑兵旅的决定发出后,二十二分区、二十分区及各县积极响应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纷纷拿出自己所属最好的部队、枪支和马匹。因为朱德骑兵旅下属三个团骨干都是刚刚组建的乌丹警备区的三个现成骑兵团,各分区又补充一部分人员,到1946年底就基本组建完毕了。</p><p class="ql-block"> 初建时还没有旅部,多数时间是分散执行任务,因此各团暂由二十二军分区代管,一、二团在乌丹、赤北一带负责剿匪,保卫林西安全。第三团原本就是热北军区骑兵三团,仍由热北军分区管理,活动在林西、林东、天山之间进行剿匪斗争。</p><p class="ql-block"> 朱德骑兵师干部配备情况。1947年9月,朱德骑兵旅干部配备整齐,机构设置基本完善,下设各团及师部各机关在赤峰聚中到岗。此时,军区决定,朱德骑兵旅正式更名为朱德骑兵师。 </p><p class="ql-block"> 师长:何能彬(原热北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 卜云龙(49年11月~50年5月)</p><p class="ql-block"> 舒行(50年6月~51年12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政委:谢志群(原热北军分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 林茂源(47年10月~50年5月)</p><p class="ql-block"> 刘生春(50年5月~51年12月)</p><p class="ql-block"> 副师长:卜云龙(原热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干校训练部长)</p><p class="ql-block"> 宋福廷(49年11月~50年12月)</p><p class="ql-block"> 黄道充(50年12月~51年12月)</p><p class="ql-block"> 参谋长:夏新明(原二十二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 黄道充(49年11月~50年10月) </p><p class="ql-block"> 沐易(50年10月~51年12月)</p><p class="ql-block"> 政治部主任:刘克(原二十二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赵克勋(49年10月~51年12月)</p><p class="ql-block"> 后勤部部长:王映曙</p><p class="ql-block"> 卫生部部长:徐兆梦</p><p class="ql-block"> 各团历任主官:骑兵一团:团长邱会墟、黄道充、李成贵,政委穆榕瑞、杨国范。骑兵 二团:团长黄道充、沐易、李栋梁,政委赵克勋、李元兴。骑兵三团:团长黄振斌(黄大队)胡祥,政委刘生春、(30旅68团副政委)王炳之。</p><p class="ql-block"> 朱德骑兵师的员额配置。朱德骑兵师军事力量配置也比较强:骑兵团每团有4个连,每连500左右人。在装备方面,高岳宇《塞外铁骑》一文说“人人有战马、骑步枪、战刀;每个团配有机炮连,配有九二步兵炮、八二迫击炮和重机枪;每个连配有六 0炮、轻机枪三至五门(挺)”。</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平津战役结束,朱德骑兵师又接受、改编了傅作义的2个骑兵团,全师人马总数将近5000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在全军部队统一番号中,朱德骑兵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骑兵第五师,所辖3个团分别编为骑兵十三团(原一团)、骑兵十四团(原二团)、骑兵十五团(原三团)。同时,奉中央军委之命,南下河南等完成剿匪任务后,于1950年4月2日回师北上路经北京时,在南苑机场受到朱德、彭真、李富春、程子华、李运昌等领导同志的检阅。朱德总司令还接见了全师团以上干部。</p><p class="ql-block"> 朱德骑兵师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不但打了许多追击战,还打了不适于骑兵的阻击战、攻城战,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骑兵战史谱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不仅如此,还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和闻名全军的马春雨式战斗英雄。</p><p class="ql-block"> 1951年2月,朱德骑兵师暨骑兵五师整编为步兵辽西军区一六六师。1952年5月,一六六师撤销,师直补入东北军区公安司令部,所属三个步兵团改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七、八、九团。后第七团入朝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部去搞公安队伍建设,战马则调入炮兵随志愿军入朝参战。从此,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屡立战功的朱德骑兵师画上了圆满句号,载入了伟大的历史史册</p><p class="ql-block"> 内蒙古骑兵诞生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发展壮大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群众心间。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牢记使命,不怕牺牲,在大青山下,在热河南北,在茫茫沙漠,在北宁线上,纵横驰骋,挥刀跃马,在枪林弹雨前进,以钢铁般的意志,顶风冒雪,用汗水、鲜血、马刀、马枪,谱写了一曲曲金戈铁马的英雄主义赞歌!今天,虽然他们的身影已渐去渐远,但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光辉形象,却永远镌刻在了内蒙古人民英雄的热血丰碑上。风雨七十载,岁月催征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辉煌响亮的名字一一内蒙古骑兵!</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红城一一乌兰浩特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