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就酝酿着领略我国西南地区的梯田和油菜花的秀丽风光,因为疫情行程被取消。如今终于有机会成行。昆明作为通往西南地区的主要中转地,已经来过几次。觉得这里无论是气候、市容市貌还是消费方面算是一座不错的省会城市。 到滇池喂鸟去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现在看到这些红嘴鸥的头部和嘴变成黑色,是因为它们进入了繁殖季节。据说是它们的一种保护策略,黑色的头部可以恐吓其他鸥类,有助于保护鸟蛋和雏鸟。 <h3 style="text-align: left;">旅拍已成为一种时尚。</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海洪湿地公园的羊驼</h3>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2010年2月引进外资(港资)投资38.87亿元,将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升级打造成占地1020亩、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的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 花卉品种琳琅满目,除了批发零售外,里面的电子交易中心晚上8:30开始进行花卉拍卖,商家一旦成交就连夜发货,通常能保证隔天送达目的地。 这是云南第一辆超豪华陆地头等舱旅游大巴,车长12米核载25人,采用1+1布局座位,座位宽敞舒适,配备冷热饮水机、USB充电插口。我们是该车的处女团,司机师傅技术很棒。 途经石林地区 弥勒市名称可追溯至宋大理时期,当地被东爨乌蛮三十七部中的“弥勒部”占据。该部族名称源于其首领“木勒”(音),后因语言讹传演变为“弥勒”。其实与佛教没有关联。在这里藏着一个人工打造的东风韵艺术小镇。被称为滇中的“普罗旺斯”。 <div>东方韵的前身是东风农场。隶属于云南农垦总局,建于1958年,曾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主要地点之一,许多来自上海、重庆、四川和云南等地的知识青年在这里挥洒汗水,贡献了他们的青春。</div> 东方韵最著名的建筑是万花筒艺术馆,其外观形似红酒瓶或燃烧的火焰。该建筑由本地艺术家罗旭设计,采用超现实和后现代的建筑风格,完全使用本地生产的红砖搭建而成,未使用一根钢筋或一颗钉子。万花筒艺术馆内部设计结合了西方穹顶与中式瓦窑,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因造型独特被誉为 “魔幻未来主义的魔幻城堡”“离你内心最近的童话城堡”。 万花筒艺术馆内部有艺术家罗旭打造的作品 “千人合唱团”。 印章坊是另一个具有独特几何形状的建筑,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章和丰碑。 半朵云艺术家会客厅。建筑灵感来源于菩提树,以树根为基,树枝为柱,撑起半朵云的一片穹顶。置身这里,仿佛站在高挺入云的菩提树上,悠然静谧,细细体会与光并行。“半朵云”,获《2021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大奖》的“红点最佳设计奖”。还有“美憬阁”酒店,获《2021美国HDAwards大奖》。<br> <p class="ql-block">五朵金花</p> 东方韵的设计师罗旭,出生于弥勒一个小商家庭,16岁进入县瓷器厂工作,21岁被分配到建筑队工作,从未受过系统的艺术院校教育。他的创作完全是自发的、天然的,而他的生活在外人眼中,就是艺术。2016年,罗旭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就是在家乡弥勒,建了一座红砖城——东风韵小镇。<br> 宜良烤鸭是云南省有名的传统菜肴。这家烤鸭城的包厢也具东方韵的建筑特色。用餐期间还能观看民族歌舞表演。 蒙自市的名字在此之前我并不熟悉。其实它竟有上万年人类繁衍活动史、2100多年建县史,现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先后在这里诞生,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 蒙自是正宗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其中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才知道云南米线连锁店“蒙自源”名字的含义。 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为了掠夺云南地区矿产资源修建滇越铁路。清宣统元年(1909年)4月13日,这个车站建成,初定名壁虱寨站,后定名碧色寨站。民国10年(1921年),个碧铁路通车,碧色寨站为终点站,也是滇越铁路(米轨)与个碧石铁路(寸轨)的换装站,米轨和寸轨在这里交汇换装,滇南进出口货物都在这里中转,繁荣一时。 法国式砖木结构的碧色寨站站房,墙上独具一格的三面钟,站房外两面供乘客看,站房内一面供工作人员看。可见法国当年的精密机械制造水平。 冯小刚导演电影《芳华》与李芳芳导演电影《无问西东》上映,其部分场景在碧色寨站进行了采集工作。 火车头内部 水鹤 大通公司、机车维修车间。 法国员工的宿舍 红土地网球场。当年法国人从意大利运来红土铺在球场上,做成接近标准要求的红土网球场。当时周边的很多有钱人,还专门坐着火车来看外国人打网球。据说,当时用的网球,也是就地取材、用自制的藤球。<br> 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是110多年前的哥胪士酒店。1915年,法籍希腊人哥胪士兄弟在碧色寨开起了第一家最豪华的酒店,一共有三层,地下一层是酒窖,地上一层是厨房,二层是餐厅和客房,当时是集住宿、餐饮、酒吧、娱乐等为一体的接待场所。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扩建为砖城,称临安府。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已近六百年历史,仍旧巍然屹立。据史料记载,建水朝阳楼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8年。 建水古城西门 建水紫陶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大板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初年(1368-1398年),由筑城将军徐伯阳率兵士开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民间有“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的说法。 临安城豆腐的历史悠久,早在清代中后期就享有盛名。其中以城西周氏烧豆腐味道最佳。建水烧豆腐经《舌尖上的中国》提及过后,临安城的建水烧豆腐名声大振。 建水是草芽的原产地,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嫩茎像缩小的象牙,故而得名。口感甜脆鲜嫩,异常芳香。 大板井的水质成就了建水著名的西门豆腐和西门米线。 朱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当地乡绅朱渭卿弟兄所建,祠宅毗。参观过后,对其建筑布局、精致的装饰以及盆景名木为之震撼。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三横四”不对称布局,主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池塘、前花园、一进、二进、三进院落和后花园,为建水地区典型的“五间六耳五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民居庭院并列联排组合的群体建筑。整体建筑结构严谨,有大小天井42个,宽敞院落十余院,厅堂房舍214间。 “朱氏宗祠”其后为家庙,并有《朱子家训》书写于壁。 古时候官府和有钱人家宅院中都建有戏楼,已方便观影娱乐,就像我们现在的家庭影院。 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处处洋溢着书香气息。 花园有花果竹木,亭阁石山,是建水乃至红河州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异、富有滇南私家园林韵味的大型传统民居。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当时只是在泸江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官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与潮州市的湘子桥有点相似。 桥面的石板透露出其年代感。 建水小火车由滇越铁路、个碧临屏寸轨演变而来,历经3个世纪,运营百年,是中国唯一仍在运行的最慢米轨小火车。全程约12.82公里。目前开通4个站点,分别为临安站(即建水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每到一站,小火车就会停半小时,游客可以下车拍照游玩。旺季票价硬座:120元/人<br>软座:150元/人。<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未完待续</h3> <h1><b>谢谢观赏!</b><br><br></h1><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影视资料均为原创(除注明出处外)</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部分文字资料引用自网络)</b></span></div></h5><br><h3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杨启荣2025年3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