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从山南回拉萨 途经桑耶寺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 整个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布局设计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罗建造的: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的四大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太阳、月亮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殿,寺庙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又建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围墙四面各设一座大门,东大门为正门。 乌孜仁松拉康又称多吉德殿,是寺中最高大壮观的建筑,总面积约8900平方米。大殿和甬道回廊里均绘满了各种题材的壁画,中层廊道北侧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画中记载了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9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此外在乌孜大殿一层和二层有“桑耶寺史记”,二层的南侧有“莲花生传记”等精美的壁画 这是二层的外观 精美壁画 诵经殿 正殿供奉的神像 精美唐卡 精美的窗棂 回廊甬道 印度派壁画 汉族佛教壁画 精美的门环 回廊转角 黑塔,7层,高约15米,建在大殿的西北角。塔身为条砖砌成,全为黑色。 绿塔,4层,高约10米,建在大殿的东北角,平面呈四方多角形。塔身为绿色琉璃砖砌成。砖为土加粗沙烧制,质地坚硬,釉色苍郁而富光泽,极其精美。 白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8层,高约18米,建在大殿东南角,形制与北京北海的白塔略,皆用石块、石板砌成,因塔体全为白色故名“白塔”。 红塔,16层,高约35米,建在大殿的西南角,造形极为特殊,塔身用砖石砌成,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钟,腰部以上呈环状纹,上部为覆钵形塔腹,宝刹之上置两段相轮,上为七环,下为九环,塔身为土红色并泛有光泽。 寺院布局的几大洲 桑耶寺建筑规模宏大,殿塔林立,以金大殿(乌孜仁松拉康)为主体,组成一座庞大、完整的建筑群,总面积约2.5万余平方米。 在桑耶寺的神殿内,东南角的壁画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白公鸡静静地注视着每一位来访者。这不仅仅是一幅普通的壁画,而是承载着一段神秘传说的历史见证。传说在公元九世纪末期,桑耶寺的地下供灯室发生了一场火灾。火焰沿着哈达蔓延,直逼佛龛,整个经堂陷入了危急之中。就在这个时候,一只白公鸡突然出现,它疯狂地鸣叫,不停地拍打着翅膀,试图扑灭火焰。尽管它的翅膀被火焰烧伤,最终不幸死去,但它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感动了所有人。为了纪念这只英勇的白公鸡,桑耶寺的僧人们决定在墙上绘制它的壁画。从此以后,白公鸡不仅成为了桑耶寺的象征,还成为了所有信徒心中的守护神。每当寺庙面临火灾的危险时,壁画上的白公鸡似乎会发出叫声,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深邃悠远的转经道 黑帷幔下的窗台 漂亮的别院佛堂 内方外圆的围墙 白塔下留影 节日盛装。她不懂汉语是一个藏族小孩做翻译,才拍到 了这张照片。其实她还穿了一双很漂亮的红色绣花鞋,可惜没拍到。 转塔祈福 在宗教仪式中,金刚铃有着重要的用途。它代表着佛的语音,可以帮助修行者提高警觉性,集中注意力。修行人通常左手拿铃,右手拿金刚杵,分别代表慈悲和智慧。金刚铃的清脆声音在宗教仪式中起到警示和净化心灵的作用<br> 火苗跳动摇曳,预示生生不息 寺庙底层甬道安置了很多位置,供磕长头的信徒叩拜。 桑耶寺主殿进口 昌珠寺的煨桑活动 电动转经筒,藏族有多种诵经形式。 桑耶寺历史悠久,寺内佛龛、神像、壁画、珠宝均非常精美。整个寺院布局宏大,各种佛塔、别院等附属设施齐全,进了寺庙仿佛进到了一座宗教城堡,各种建筑造型巧妙、色彩瑰丽。有些地方不能拍照。作为非教徒,只从美学角度去观赏觉得它就是一座庞大的艺术宫殿。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