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生活远不如现今丰富,可小小的风筝,却承载了我们当年大大的快乐。春天来了,阳光温暖而和煦,风儿轻轻地吹拂着大地,那便是风筝与蓝天赴约的信号。每当此时,天空便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画布。大家怀揣着满心好奇与期待,呼朋引伴冲向户外的广阔天地,手中紧紧攥着风筝线,就像握住了一整个春天的快乐密码。伙伴们肆意奔跑,享受着春风的轻抚,望着天上晃晃悠悠的风筝,无忧无虑的欢笑声洒满了每一寸土地。相较于如今的放风筝,我们那个年代的放风筝活动更加妙趣横生、富有创意,充满了“我的快乐我创造”的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居住在黄河之畔,每当春风轻柔地吹拂大地之时,我下楼散步,常常会遇见前来这里放风筝的人们,爸爸妈妈领着小孩,他们手中拿着的风筝无一例外都是购买的商品化风筝。即便有人空手而来,也能在广场上的地摊随手买到风筝。这些风筝大小款式相近,甚至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自然也就少了一份独创性。具体到放风筝的活动,不能说索然无味,但在我看来,确实也少了诸多该有的乐趣。家长在一边放,孩子在旁边看着,或是家长待风筝升上空中之后,再将那线儿交给孩子,天空中的风筝密密麻麻,甚至有时候会分不清你我,一点没有那种心随风筝摇曳的感觉。真是有些浪费了这和煦的春风和湛蓝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闭上眼睛想一想我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天空总是那么湛蓝,云朵如棉花糖般的漂浮在空中。空中摇曳的风筝,地下奔跑欢呼的孩子,那是童年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个年代,我们的风筝都是自己制作的,小伙伴们一起制作风筝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与创造力。首先,我们要寻找并准备好制作风筝的材料。先说说普通型的风筝,这种风筝的骨架通常是平时收集的扫帚上的竹条,而旧报纸则是最常用的制作风筝面的材料。我小时候制作的风筝常常就是这种水平。在部队大院里,一些大哥哥们能够制作更高级的风筝。首先,在材料上就与我制作的风筝不同,他们的骨架是更轻、更细且更柔软的竹篾,这种竹篾来源于废弃的竹帘子,这种材料是很难找到。风筝的面料也不再是旧报纸,而是一种几乎透亮、质地非常轻的白纸,拿在手里摇晃起来会哗哗作响。大哥哥们从哪里找来的这种纸,我不得而知。竹篾会用小刀仔细地从中间一劈为二,使其变得更细更轻。接着,再进一步削成合适的长度和粗细,并用蜡烛火焰轻轻烤一下,让竹篾变得更加柔软,以便能够弯曲成风筝的骨架。</p> <p class="ql-block"> 骨架的基本结构是一个有弧度的“弓”形框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正方形、菱形或者梯形。骨架完成之后,就将准备好的纸张裁剪成合适的大小,再用面粉熬成的浆糊,小心翼翼地把纸粘贴在竹篾骨架上。为了让风筝更加美观,还会选出伙伴中擅长画画的孩子,用彩笔在纸上画上各种图案,也许只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彩,但那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装饰。风筝尾巴的制作也颇有讲究,经过我们多次实践,总结出了一条宝贵经验:风筝的尾巴使用旧报纸会更好,能让风筝尾巴更加柔软,展开之后更加飘逸,也更能承受风力的干扰。我们将旧报纸裁成长条状,接着一条一条地粘起来,形成一条或两条长长的辫子。或者把长条报纸剪成一个个圆圈,再将这些圆圈套在一起,如此便构成了一条更为美丽的辫子。(未完待续)</p> 未完待续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bncg8wg" target="_blank">纸鸢下的旧时光(二)</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