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节日,感受识字乐趣 ——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花田半亩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山苍苍,春水漾漾;</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日迟迟,春景熙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随春好,春与人宜。</div><br>春暖花开日,教研正当时。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里,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教研活动如期举行。 共同商讨,选定课题 <p class="ql-block">《传统节日》是一篇以我国传统节日为题材的韵文,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p> <p class="ql-block">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依次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相呼应。课文句式长短相同,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节日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 精心打磨,千锤百炼 <p class="ql-block">精彩的课堂呈现,都离不开黄拾月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推敲打磨。二年级组其他语文老师都纷纷建言献策,针对每一次试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情境设计、评价语言进行分析、研讨。</p> 课堂展示,精彩纷呈 <p class="ql-block">黄老师以喜闻乐见的《春节童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随机识记生字“统”,解释什么叫传统节日,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个大概的了解。</p><p class="ql-block">引导学生通过小老师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跷跷板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来识记字音。鼓励学生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组词等各种方法来识记字形。利用丰富的课件让学生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课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孩子们收获满满。</p> 评课议课,共同进步 <p class="ql-block">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而力行。各年级组评课代表一致认为,黄老师的课堂以童谣导入,新颖有趣,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识字教学方法多样,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随文识字与走进传统节日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刘燕校长认为第一学段识字量大,任务重,语文老师需要创造各种生字复现的情境,让生字与孩子们多次见面。除了在课堂上做好扎实的生字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复现,情境中复现,复述课文时复现,在课外阅读中复现等。</p> <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在这个春天,我们将带着新的思考再出发,不断进取,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