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的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鹤老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农村人辛苦劳作,很少有文娱活动,除了听点唱道情外,那只有露天看电影。每到下半年,各村轮流,大约每 一个月轮到一次,因此我们年轻人都很关注露天电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由公社放映队精心筹谋,轮流巡映于各个村落之间。轮值之际,村里的干部便从公社取回一副担子,一头挑着 放映机,另一头挑着胶片。选材因地制宜,放映场地往往是宽敞的庭院,足以容纳数百观众。晒场便顺势变为观影场所,我们 村通常在后山晒场放映。遇到了寒冬季节,为了避开东北风,也会选择在小学操场门口搭建,或村子中央宽敞的平地上。夜幕初临,天色微暗,放映员王金奶 (和荷里村人..)和柳水土(枊家人,是后来增加的)两人。记得王金奶肩搭白毛巾,用五六张课桌搭建起放映架,放映机体积庞大,还需树立两根竹竿以悬挂电影幕布,夜间矗立,竹竿间系着一块 白幕布,长方形,边缘镶嵌黑色,四角绑紧,显得格外醒目,微风吹拂,犹如鼓起的白帆轻扬。影片受欢迎时,邻近村庄的观 众纷至沓来,成群结队,场内座无虚席,站立者众多,甚至有人绕到幕布后观看"反影",高音喇叭中的配乐与台词,需仔细分 辨。露天影院欢笑不断,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影片多为黑白战斗片,随后彩色影片渐次亮相,如《地雷战》《地道战》《上甘岭》、《沙家浜》等,反复放映, 使得角色台词深人人心,如同家珍。电影艺术逐渐迎来百花齐放的新时期,不仅有《少林寺》、《庐山恋》等佳作,还有越剧。 婺剧、黄梅戏、京剧等多种戏曲轮流上演,《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碧玉簪》等经典剧目纷纷亮相,情感丰 富的生活片与传统的戏曲形式多样,令人耳目一新,露天影院的观众络绎不绝。在那个电影资源匮乏的年代,电影巡映成为乡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放映设备与影片拷贝有限,一部受欢 迎的电影常常需要在多个村庄轮流放映,这一过程当时被村民亲切地被称为"跑片"。每当得知有电影即将在附近放映,村民们都会兴奋地 相互传递消息,尽管放映的具体时间难以预料,但大家总是耐心满满,提前来到放映场地,翘首以盼电影的开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放映,由著名的王文娟和徐玉兰主演,她们的唱词选段早已深人人心,许多村民 都能哼唱几句。尽管如此,真正坐在银幕前观看这部经典作品的机会却难得一见,彩色爱情片在当时非常紧俏,当得知邻村抢 先一步获得了放映机会时,村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邻村"尝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午夜11时,天空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但即便如此,村民们依然撑着伞,静静地等候在放映场地。 雨水打在伞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这种等待的耐心,与今天年轻人为了喝上一杯心仪的奶茶不 惜排队等候数小时的心性如出一辙。年轻时,我们总是拥有无限的热情和耐心,仿佛可以挥霍不尽,这份热情足以让我们忽略 任何由坏天气带来的不快。终于,在午夜12时,电影拷贝被"跑"到了我们的村庄,由于之前在邻村放映,我们只能站在后排观看,前排的观众为了不被雨伞遮挡视线,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观众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试图找到一个更好的观看位置,有的则爬上了树杈。 或者站在附近的建筑物上,居高临下地观看。还有些机智的观众,他们站在前排空着的长凳上,尽管视线仍被前排的伞面所阻, 但当他们越过伞面,看到银幕上那豁然开阔的画面时,仿佛完成了一次壮丽的观影飞跃,心情如此甜蜜。这样的场景,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电影的观看,更是一次村庄的聚会,一次心灵的交流,在那个物质匮乏 的年代,电影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寄托,尽管放映条件简陋,但那份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深深地 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在那个年代,电影是一种难得的娱乐方式,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分散,每个村庄都隶属于不同的公 社和县区,因此,每个公社或县区的电影院放映的影片也各不相同,这使得我们这些年轻人们不得不跋涉到邻近的龙游县士元去看电 影。而这种赶场观影的经历,也成为了我们年轻时期一段独特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去龙游县的张家湾或者下赤山看电影是常有的事,每当电影散场,夜幕已经降临,月色清透,银辉洒在寂 静的旷野上,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清冷的月光所笼罩。我们这些年轻小伙子喜欢在这样清朗的月色中,踩着田间的小道,打着手电 筒,一边聊着电影中的情节,一边慢慢地走回家,月光将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之中。年轻人夜行匆匆,但田间小道狭窄,根本无法"超车",有些小伙子为了显示自己的速度和勇气,会选择直接跑 进旱田里,脚下是软软的泥土,旷野的自由通道给了他们无限的信心,让他们越跑越猛。然而,就在他们信心满满地奔跑时, 前方出现了一块光亮平坦的“晒场”,他们便大跨步跃人其中,然而,随着一声"扑通"的响声,紧接着就是一阵"救命救命"的 呼救声,原来,有人因为月光的误导,不慎掉进了水田里,在明亮的月光下,水田看起来就像是一块平整如镜的晒场,让人难以分辨。而那些在小道上徐行的人们,听到呼救声后,便一窝蜂地涌向了出事地点,大家七手八脚地将落水者拉了上来,幸好水田 不深,没有人受伤。这样的小插曲,虽然给赶场观影的夜晚增添了一些惊险,但也成为了我们年轻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唉,这一切都怪这月光如水,水如天,让人在夜晚分辨不清,把水田误视成晒场。但正是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在那个物质匮乏的 年代,依然拥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