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一路风餐露宿,艰辛异常。一日,众人行至陈国与蔡国之间,遭遇困境,粮食断绝,弟子们饥肠辘辘,士气低落。然而,孔子却在这艰难时刻,席地而坐,淡定地诵读经典。弟子子路满心疑惑,问道:“夫子,都这般境地了,您为何还如此专注读书?”孔子微笑着说:“读书,是为了滋养心灵,充实智慧,无论身处何境,都不应荒废。”这番对话,恰似一道微光,穿透岁月,照亮了我们对读书意义的探寻之路。</p> <p class="ql-block">读书,在很多人眼中,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可更深层次来讲,它就像我们每日必不可少的饭菜,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不可或缺的养分。</p> <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吃饭,各类食物进入身体,转化为维持生命的能量与营养。有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能让身体强壮;有的则营养成分较低。读书也是这样,不同书籍给予我们不同滋养。读思想深邃的哲学著作,如同品尝营养丰富的大餐,能启迪思维、开阔视野;读内容空洞、价值观扭曲的书籍,就像吃了变质有毒的食物,非但无法滋养身心,反而会损害精神健康。</p> <p class="ql-block">持之以恒,是读书乃至成就万事的关键。古代有个重病患者,名医诊断需常食野鸡肉才能康复。可这病人极为吝啬,仅买一只野鸡,吃完便不再购买。医生无奈解释,一只野鸡远远不够量,需按疗程持续食用才初步见效,如此做法只会拖延病程。这病人妄图吃一只野鸡就治好病,实在荒谬,可现实中类似缺乏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却大有人在。</p> <p class="ql-block">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时,遇到一位寻求学习捷径的年轻人。年轻人满怀期待请教求知之道,渴望得到绝妙方法。陶渊明捋须笑道:“天底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凭刻苦用功,持之以恒,勤学则进,怠之则退。” 为让年轻人理解,陶渊明拉他到田边,指着稻秧问:“你仔细瞧瞧,它可有长高?”年轻人认真观察许久,没看出稻秧长高,如实回答。陶渊明耐心解释:“它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肉眼难以察觉。读书求知、积累知识也是如此。每日勤奋苦读,或许当下察觉不出知识增长,但日积月累,丰富知识自然就装进大脑。” 随后,又带年轻人到河边,指着马鞍状凹面的大磨石问:“你可知这磨石为何是这般模样?”年轻人答是磨镰刀所致。陶渊明接着问:“那具体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年轻人无言以对。陶渊明语重心长地说:“村里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上面磨刀、磨镰,才成了如今这副样子,绝非一日之功。这便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识同样如此,若不能持之以恒,每天都会有所欠缺。”</p> <p class="ql-block">“韦编三绝”的故事众人皆知。孔子晚年喜爱钻研《周易》,由于翻阅次数过多,连串竹简的牛皮绳都多次被磨断。正是这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望与不懈追求,使得孔子思想日益深邃,终成一代圣贤,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数千年文化发展。孔子的经历告诉我们,深入研读经典书籍,不断汲取其中养分,能让我们在思想和智慧上获得巨大成长。</p> <p class="ql-block">东晋时期的车胤,家境贫寒,连灯油都买不起,但他对知识充满渴望。夏天夜晚,他捕捉萤火虫装入布袋,借着微弱荧光读书。这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读书的精神令人敬佩。车胤通过不断读书学习,积累知识,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这充分证明只要坚持读书,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收获知识硕果。</p> <p class="ql-block">反观当下,许多人读书容易陷入误区。就像有人吃饭只贪图口感,只选择“美味”却可能毫无营养的食物一样,有些人读书只追求娱乐性,只读轻松有趣却缺乏深度的书籍。还有些人,因为觉得读书一时看不到明显效果,就像每天吃饭看不到身体立刻强壮起来一样,便轻易放弃读书。他们忽略了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影响深远而持久。就如同每天摄入的营养,虽不能立刻改变外貌,但却在默默塑造着骨骼、肌肉,维持身体各项机能。</p> <p class="ql-block">读书不仅要坚持,更要学会甄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我们要像挑选健康食材一样,精心挑选书籍。多读经典名著,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作品,蕴含人类智慧的结晶,能给予我们最丰富、最优质的精神滋养。比如《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其中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红楼梦》通过描写大家族兴衰,展现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对人性刻画细致入微,让我们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一些充斥暴力、色情、消极思想的书籍,如同有毒的食物,会侵蚀心灵,误导价值观,我们要坚决远离,保持思想纯净与健康。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能盲目接受书中所有内容,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 <p class="ql-block">读书的过程像从吃饭中获取营养,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不能期望读一本书就能立刻改变命运,就像吃一顿饭不能立刻让我们变得强壮一样。每一本书的阅读,每一个知识的吸收,都在一点点塑造我们的精神世界。就像农民插秧,每天看着秧苗,似乎不见其生长,但假以时日,便能看到它们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下去。每天读一点好书,日积月累,就能积累丰富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无论是生活中遇到困难,还是工作中需要做出决策,曾经读过的书、积累的知识,都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读书对于读书人,如同饭菜的营养对于身体。我们要像重视饮食健康一样,重视读书的选择和坚持。在读书道路上,不断汲取知识养分,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茁壮成长,成为有智慧、有修养、有担当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p> <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地点:中国广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