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戏力》劳伦斯·科恩

墨子玉

<p class="ql-block">以往从没有认真对待过与孩子玩游戏,对游戏力的理解非常的肤浅,认为游戏就是一种规定程序。看这本书收益非常大,游戏这个概念太广泛了,它不分场合地点,不分人物多少,随时都可以与孩子玩乐的一种相互亲子关系。 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揭秘,我们搞不懂孩子为什么要玩那个游戏,为什么反复玩?为什么他不告诉你?这本书具有专业性,不仅从游戏的形式,更是从孩子心理上对游戏作了仔细解读。确实想搞懂游戏在生活中的作用, 游戏肯定是孩子最快乐和纯净的时光,是他无数秘密所在,所以他才会玩不够,才会为了玩游戏与大人各种交涉。这本书从一定程度上讲,有些儿童心理学的味道,实例无数,看了这本书会发现,没有游戏的童年是苍白的,陪孩子玩游戏就是陪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庭,很多成人,都不会玩,不会玩游戏,所以失去了陪伴孩子玩游戏的最佳时段。 被爱滋养的孩子,情商很丰富多彩, 背规矩驯服的孩子,情商是直线单一型的; 被游戏滋养的孩子,转变角色会很灵活,选择力也会更强,而缺少游戏的孩子,显得孤傲胆怯懦弱。会玩有多么重要呢?会玩的人在漫长的人生中,会面对起起伏伏,面对生生死死,面对平平淡淡。那么,孩子在游戏中会找到什么?孩子在游戏中找到自己, 孩子在游戏中治愈情绪,游戏是大人与孩子链接的最好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通过分析实例的方式,分析了很多儿童心理及游戏的关系,指导家长参与游戏的十大规则。但是有几点我觉得更值得自己借鉴。</p><p class="ql-block"> 第一。要培养自己游戏的心态。作为成人,没有这个游戏的心态,你就培养不出来孩子的游戏力。玩耍看似一种游戏,其实它是一种体验和学习。关键是孩子成为自主的自己,去参与游戏,主宰游戏,乐在其中。比如四五岁的孩子说脏话,对他来说特别的得意,快乐,或给你起外号。家长要懂得孩子其实没有恶意,他只是探测你, 在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你要学会这种游戏角色。在一些训练中,过程的陪伴完全是一种游戏关系,所以孩子的进步或者孩子的受挫,都不能较真,如果成人较了真,孩子将失去这种训练游戏的意义。父母与孩子玩投掷,玩要谁,玩接数字,玩投枕头,谁先笑,打闹, 尖叫,冰冻人,追人,不动赢时间,玩痒痒游戏等等, 让孩子笑起来,带动他的快乐情绪。 孩子不愿意出去玩,不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挑朋友玩,这都是由于他在家里玩游戏玩的太少,互动的太少,不善于表达情绪,不会在游戏中主动参与,不明确角色,或不会互换角色。游戏中蕴含的意义很复杂,孩子害怕可以用游戏来解,孩子胆怯可以用游戏来解,孩子幻想角色也可以用游戏来解。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快乐,获得的自信,获得的灵感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p><p class="ql-block"> 第二,培养孩子自己去承担结果。 在棋类游戏中,成人都存在一个考量,让孩子赢,还是让孩子输?想让他享受游戏,想要提高他的棋艺,想要培养他的斗志,那么你就要让他在过程中自己把握输赢,气量和风度同在。 体育训练这种游戏很有益于男孩,在陪福豆豆参加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两种现象,一是有些家长不陪伴, 孩子自己来,自己走, 训练中,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效果不好,每个动作蜻蜓点水不付力,抓紧各种时机与同伴打闹玩,不习惯教练的指令程序,躲避管理,达不到训练效果。二是有些家长深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亏,自己的孩子被碰,被打,被罚,家长都会带情绪, 直接影响孩子对教练的服从管理。像跑步,是在坚持中获得了自信,像篮球,是在磕磕绊绊中获得配合,像格斗,是在打打闹闹中变得坚强。在运动训练中,如果不能坚持,你便体验不到质变的感觉,如果不敢挨打,你就学不会自己出拳,如果你不出色,你就得不到教练的刻意训练。 这些训练,虽然不是直接的游戏,但是他是有游戏规则的,不经历过程,很难变得强盛。 游戏的最大乐趣,不是输赢,而是孩子能掌控规则,自己制定规则,能向同伴和对手学习。也就是孩子拥有技能和拥有权利,游戏力就是孩子参与游戏的一种能力。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会玩,不愿意参与,那他就欠缺这种游戏力。游戏力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终以快乐的情绪带动游戏,也可以由坚强的意志来主导游戏,可以用明确的规则来组织游戏。</p><p class="ql-block"> 第三,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服从,而是培养出孩子良好的选择力。这种能力就是在众多的反反复复的游戏中滋生出来的,实际上是在爱的游戏中滋生的。孩子的选择力属于他自己,他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去做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是父母替代不了的,如果在选择上替代孩子多了, 不仅会伤害孩子,还会带来危险。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机会,只有卷入争端,孩子才能学习如何解决争端,只有先被大家排斥,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加入集体游戏,只有当玩伴中的意见不同者,甚至有恃强凌弱者时,孩子才能拓宽人际交往的策略,只有在游戏中遇到拒绝,孩子才能学会如何让自己更有说服力。这种学习机会是父母无法教给的。因为每时每刻,他遇见的问题都会不同。童年游戏帮助孩子获得的主要成绩之一,就是学习如何有效的处理冲突,他们必须先有一些冲突的经验,之后才能摸索出处理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游戏会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不要错过最佳时机。无论你多么讨厌男孩子们的攻击性游戏, 你多么讨厌无止境的陪孩子玩游戏,无论你多么恐惧游戏时间占用了学习时间,作为家长,你都应该加入他们,把“不会”,“没必要”从我们的态度中消除掉,给孩子预留:“游戏时光”,把“游戏时光”与学习时光和训练时光,放在一起统筹。</p><p class="ql-block"> 在路途上,爬山中,孩子都会撒娇,扩大阻碍,情绪焦虑,在生活中学习中,孩子有时会莫名的发脾气,执意孤行,这个时候,父母就要用游戏的情绪来调动孩子。此时逼迫孩子,会加重孩子的情绪负担,他的情绪释放不出来,他就快乐不起来。比如我们可以玩意念中的开车游戏,“刹车声音太刺耳,不能踩刹车,我们要加油,下一站可以休息,加点油,喝点水”。</p><p class="ql-block"> 游戏可能是孩子的天赋,孩子永远都是游戏的主角。福豆豆在游戏中,常常煞有介事的告诉奶奶。“我派你去打妖怪,你就要勇敢的去打,不要 磨叽”,“我来指定规则,你要听我的,我说了算”,“我说过这个桥,你只能过去,不能回来”,完全是孩子自己掌控局势,不允许旁人插嘴。 福豆玩游戏,总是玩不够。只要吃完饭,就是玩一会游戏吧。孩子众多的时候,他只是想玩的更多,有更多玩的机会,并不要求游戏有多深奥,或者多么有名堂。</p><p class="ql-block"> 游戏力的目的实际上是培养情商,孩子如果在游戏中,能够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释放自己的情绪, 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情商。 有时孩子的语言很完整,但是孩子的情绪却不成熟,因此,在他有情绪时,他并不能完整表达,或者他不想去完整表达,就用脾气来代替。在孩子学会用语言谈论情绪之前,他们需要先学习如何把情绪在游戏中玩出来,这是重要的中间步骤。比如伤痛,失败,焦虑胆怯,都会在游戏中展现,或者转嫁。陪孩子玩游戏同旅游同生活一样,是最佳的亲子时光。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了孩子的情绪,便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宽容孩子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是有极大益处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