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考察纪行

郝耀华

<h3>行走在高黎贡山-怒江大峡谷</h3> <h3>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保山、怒江两州,总面积约34万公顷,居云南保护区之首。其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h3> <h3>十多年前,中国纪录片人齐聚保山,我执笔撰写了《高黎贡宣言》,遗憾的是未曾进入保护区核心地带一睹真容。春暖花开时节,有缘参加“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高黎贡山怒江片区的生态科考活动,如愿以偿。</h3> <h3>六库怒江边有一个落水洞,俗称为龙洞,傈僳语谓龙为“鲁”,谓洞为“枯”,六库即“鲁枯”音转而来。这里是州政府所在地,地处怒江大峡谷下端河谷,西与缅甸接壤。</h3> <h3>在老六库,住在许多白族人,古风翩然。一位姓段的老人说,当年乾隆爷诏封其先祖为六库千总后,不少土司族人陆续迁居六库周边的半山上,与当地傈僳人一起,开发了这块藏在怒江大峡谷里的美丽河谷。</h3> <h3>“维拉”是傈僳语,“幸福”的意思;“坝”即为“平地”。“维拉坝”即为“幸福的平地”。这里的新社区是几百公里怒江江畔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人居环境新标杆。</h3> <h3>参观泸水市学林农业开发公司,这里有一个核桃加工车间,是东西扶贫开发项目。</h3> <h3>通过自然保护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怒江州近1/5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调整城乡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荣的生态脱贫之路。</h3> <h3>1988年,设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匹河怒族乡地处怒江峡谷中段,整个区域属“V&quot;字型峡谷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地形分为陡坡、缓坡、山峰、河谷、台地五类。河口冲积扇分布于江边几处常年河口,缓坡及陡坡分布于中山地带及江边沿线,台地分布于中山及江边,高山地带多为山峰及零星草甸。</h3> <h3>沿着怒江江畔公路,一路北上,东侧是碧罗雪山,西侧是高黎贡山,两山对峙,行于大峡谷间壮思不已!路过老虎滩,未闻虎啸声,却见景色殊。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曾记录到孟加拉虎分布,但近年的监测未发现明确踪迹,表明其可能已区域性灭绝或极度濒危。</h3> <h3>这里的空气好清新啊!</h3> <h3>匹河怒族乡境内最高点知子罗村农中,海拔2300米;最低点碧福桥怒江江面。</h3> <h3>碧罗雪山下的老姆登村有一座基督教堂,紧傍着高黎贡山北段的皇冠山。怒江地区居住着傈僳、独龙、怒、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各族群信仰众多,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外,还有外地传入的佛教、道教等,以及上世纪初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等。</h3> <h3>怒江地区居住着傈僳、独龙、怒、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各族群信仰众多,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外,还有外地传入的佛教、道教等,以及上世纪初由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等。</h3> <h3>同行的四川美院的艺术家沉醉于老姆登的美景之中。</h3> <h3>村里的建筑物具有民族特色,亦颇有气势。</h3> <h3>层次错落的建筑物依着碧罗雪山,对着怒江大峡谷西侧的高黎贡山。</h3> <h3>福贡县副县长恒有才与北京林业大学博导陈建伟愉快交谈。</h3> <h3>老姆登村立体分布的山水景色</h3> <h3>探险的意味融合了神秘的美感,恍若置身梦幻。</h3> <h3>在傈僳族人家做客。福贡的傈僳族、怒族具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和个性鲜明的工艺,诸如独弩弓、起奔、笛哩图、挎包、服装、烟锅等。在这里,傈僳族有阔时节,怒族有开春节;饮食上,傈僳族有手抓饭、同心酒和杵酒,怒族有肉拌饭、琵琶肉。这两个民族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和祭祀礼仪,且为民族民间艺术提供了活化石般的素材。</h3> <h3>怒江独龙族纹面女,风俗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h3> <h3>一千多年前,氐羌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从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到达怒江之上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称为“怒苏”。自此知子罗成为古老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之一,傈僳语“知子罗”意为“好地方”,海拔2300米。</h3> <h3>果然是“好地方”,远避尘嚣的世外桃源。</h3> <h3>云上的酒店</h3> <h3>自然秘境中的现代化服务设施</h3> <h3>比陶渊明隐居的地方舒服,比大都市霓虹灯街区安静。</h3> <h3>来这里住些日子,就是活神仙。</h3> <h3>可不要忘了山区刚刚脱贫的山民呀!这个背着孩子的女人,只因我买了她的橘子,就绽放出大树杜鹃般美丽的笑容。</h3> <h3>前不久,云南第一书记王宁谆谆告诫这家客栈的主人:你要做带着乡亲一起致富的带头人!</h3> <h3>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省军政府就在此地设立了殖边公署,知之罗曾经是怒江流域的核心城市、怒江州和原碧江县政府所在地,遗留的建筑物均为上世纪70年代的风格。</h3> <h3>因避免山体滑坡的灾难,知子罗从州府所在地下降成为了一个村子 ,算得上是一个“逆城市化”的例子,折射出怒江流域生态环境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作用。</h3> <h3>半个世纪前,很多地方的新华书店都是这个样子的。</h3> <h3>河北衡水的老街已被保护起来,但愿这里的历史街区也会保留下来。</h3> <h3>当年驻军首长的居住区</h3> <h3>一代人的记忆</h3> <h3>这幢建筑物非常完整</h3> <h3>藏着历史记忆呢</h3> <h3>这里是拍电影现成的外景地</h3> <h3>行色匆匆,这次来没有去亚坪。亚坪的标识是“石太阳”,那是山间的一柱条形巨石,沐阳而立,直插云霄,山民唤其为“太阳山”或“男人山”。距其几公里处的“石月亮”是一处海拔3300多米的天然石洞,洞口宽约30米,高约60米,纵深近100米,透过洞口可以看到天空。当地傈僳族语将其称为“亚哈巴”,在有关大洪水的古老神话中就有叙述。“石月亮”是由一块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并随着当地剧烈的地质运动而隆升至现有的高度。阴者“石月亮”,阳者“太阳山”,阴阳相合,故被奉为“傈僳之根”,是当地傈僳人神圣的图腾。</h3> <h3>福贡县原民族中学教师宿舍院当中的“飞来石”</h3> <h3>学校的门卫也精神抖擞</h3> <h3>怒江州中部的福贡县地处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峡谷,两山包夹,福贡第一要务就是架桥铺路。从1952年开始,先是对古代驿道进行改建拓展,接着打通了腊乌岩、腊竹底岩等多处天险,硬是从崇山峻岭间辟出了通道。悬崖峭壁上的村寨,也陆续将竹篾溜索改为钢索溜索,还架设了十多座人马天桥和便桥,修建完成了北与贡山相连的公路。如今南北公路通畅,东西桥梁多座,令人惊叹不已!</h3> <h3>保护区分保山、怒江两大片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山湿润常绿阔叶林,高山温性、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森林垂直带谱自然景观,以及多种植被类型和森林生态系统;高黎贡长臂猿、怒江金丝猴、高黎贡羚牛、大树杜鹃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h3> <h3>经大江大河无休止的垂直切割,塑造了高山峡谷地貌和垂直自然景观,呈现出立体气候特征,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h3> <h3>专家团队深入姚家坪保护站进行一线生态考察,保护区的朋友介绍说,姚家坪在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植物迁地保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h3> <h3>在宣教中心看完展览,大家徒步进入山林。步行道侧危岩壁立、古木参天,每一种动植物都扮演着高黎贡生态剧的重要角色。</h3> <h3>向西几公里外就是缅甸,相对开阔的山谷间是边防军的营房遗址。</h3> <h3>川美的女教授回眸一笑</h3> <h3>别具一格的林间小桥,走起来心旌摇曳!</h3> <h3>好大一棵树!</h3> <h3>这次考察,从怒江州府六库开拔,缘碧罗雪山北上至福贡县城。复从江之西侧的高黎贡山南下归于六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看不尽的秘境风光和民族风情。</h3> <h3>考察图片集锦</h3> <h3>高黎贡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分保山、怒江两个片区,我们和管护局的朋友有约:择机再来高黎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