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清皇家园林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帝在自己居住的海淀畅春园旁,赐给皇四子胤禛(雍正)一处园林府邸。因雍正法号“圆明居士”,康熙便御笔親题牌匾“圆眀园”。</p><p class="ql-block">1722年雍正即位后,开始扩建成以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为核心的“圆明三园”。京城夏季酷热,雍正又以“避喧听政”为名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同时还增设了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在此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同时又将后宫家眷搬至正大光明殿后面的“九州清晏”殿居住,亦称“夏宫”。</p><p class="ql-block">圆明园西北群山连绵,香山、万寿山和玉泉山皆为倚山傍水风景秀丽之地。乾隆登基后更是在圆明三园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陆续又建成了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和玉泉山静明园。再加上康熙曾居住的畅春园,统称为“三山五园”的庞大皇家园林体系。</p><p class="ql-block">自雍正始,圆明园历经大清王朝五位皇帝(雍、乾、嘉、道、咸皇帝)一百五十余年的建筑文化积淀。园中既有中国古典特色又有中西建筑合璧。尤其是借鉴江南各大园林之美景,调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荟萃天下珍贵树木、花草和各种奇石,打造景点百余处,建成世界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被西方世界称之为“万园之园”。</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内有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玲珑剔透的楼台亭阁,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宛若人间仙境。其建筑面积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约多1万平方米(实际是第二座园林式"故宫")。园内藏有五位皇帝一百五十年积累的大量财富,其御用物品及无数奇珍异宝; 历代名人书画及古籍善本 ; 还有数量极多的精美瓷器和文物艺术珍品,以及堆积如山的绫罗绸缎。</p><p class="ql-block">另外,就是数不清的奇花异草、树木和皇家圈养的各种珍奇鸟类和小动物。用语言已经无法形容圆明园的美轮美奂及奢华。乾隆当年得意洋洋地赞美道:"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p><p class="ql-block">圆明园倘若能保存至今,将成为全世界为之倾慕的人类文化遗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这不能不令人万分遗憾和感慨。1860年10月18日,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丧心病狂地下令英军,出动3500名骑兵,将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和附近七十多座王公园林府邸全部焚毁。</p><p class="ql-block">恭亲王奕䜣站京城内最高处的景山远远望去,遮天蔽日的黑色烟云将京城四周天空染成了黑色,他痛心疾首放声痛哭。熊熊烈火然烧三日后方才熄灭,昔日辉煌的皇家园林被彻底焚毁殆尽。</p><p class="ql-block">而在此之前,园中所有珍贵珠宝及文物艺术品,早已被英法联军及其众歹徒洗劫偷盗一空。腐败无能的大清王朝还被迫签下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向英法两国赔偿1600万两白银。(外加人质死亡费70万两现银)。</p><p class="ql-block">此时趁火打劫的俄国公使则自称调解战争有功,威逼大清王朝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海参崴和库叶岛等地区,四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重要战略土地。此条约还确认了1858年《瑷珲条约》的合法性,使沙俄此前侵占的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式划入沙俄版图。(以上二项共计丧失约一百一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丧权辱国的咸丰皇帝,以无颜面愧对列祖列宗,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p><p class="ql-block">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回顾历史是为了在现实中吸取教训。我们不仅要牢记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悲催事件,还要遣责历史上英法联军的暴行,以及沙皇俄国趁机吞并中华土地的狼子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