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旅程

含笑的小草

<p class="ql-block">  每一段复习的旅程,注定是美丽而充实的。不信,那就请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刚刚过去的这一段复习之旅吧。</p> <p class="ql-block">  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我们不是聆听到了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懂得了“学习要有良好的方法和端正的态度;做人要有仁爱之心,心胸宽广,意志坚定,理想远大”的道理了吗?</p><p class="ql-block"> 刘禹锡托陋室言志的巧妙行文,不是让我们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了他曾经的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陋室不陋”,以及他那安贫乐道的情怀和高洁傲岸的情操了吗?</p><p class="ql-block"> 周敦颐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不也让我们欣赏到了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形象气质以及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坚贞高洁的品格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自身“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的坚守,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厌恶和鄙弃”了吗?</p><p class="ql-block"> 读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我们不也欣赏到了长江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顿时沉醉于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了吗?</p> <p class="ql-block">  从陶弘景给朋友谢中书的那封信中,我们不是随着他的简洁语言的描述,先仰视、俯视,再平视,全方位地浏览到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也真切地捕捉到了他那“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之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意”了吗?</p><p class="ql-block"> 在承天寺里,我们不是看到了苏轼与好友夜游时看到的那幅空明澄澈、树影摇曳、似真似幻、清幽宁静的月下美景,也体会出了作者在那时那地所拥有的、满含着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微妙的情感的心境了吗?</p><p class="ql-block"> 而通过孟子对作战中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我们不也懂得了人和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而明白了实施仁政的重要性了吗?</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孟子的另一篇小短文中,不也是受益匪浅,明白了孟子: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练,终于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的事例,论述了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道理。接着又由个人到国家,从正面到反面进一步论证,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从而让我们懂得了“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的良苦用心了么?</p><p class="ql-block"> 东晋的陶渊明不也让我们紧随武陵捕渔人进出神秘桃花源的行踪,看到了那样一个环境优美、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感受到了那儿人民的淳朴真诚、热情好客;同时也明白了他借此所表达的“对当时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战乱频繁的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思想情感了么?</p><p class="ql-block"> 随着被贬到永州的柳宗元的步伐,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小石潭的石之奇、水之清、游鱼之乐与树木之葱茏,感受到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理解了柳宗元贬官失意后的忧伤凄苦之情了么?</p> <p class="ql-block">  庄子天马行空想象出来的神奇莫测的巨鲲和大鹏的形象,颠覆了我们的想象的同时,他不是也借大鹏“海运则将徙”、“去以六月息者”,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让我们明白了“万物都有所凭借,都受到不同的限制,都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的道理了么?</p><p class="ql-block"> 出自《礼记》的《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将佳肴和至道进行类比,不也让我们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学和教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了么?</p><p class="ql-block"> 唐朝的韩愈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不也让我们捕捉到了他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了么?</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品味到一份充实的美丽了吗?真的,只要用心,你们就能品味到,你们就能获得我们的这些先贤哲人给予我们的生命馈赠,可不要傻傻的不屑一顾哦!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段更加美丽而充实的旅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3.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