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赋能讲座(花絮)

觉范儿

<p class="ql-block">3月4日,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关于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赋能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每个人都带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期待。“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p> <p class="ql-block">教育核心: 人格成长</p> <p class="ql-block">走不动,做不到,就是因为没有力量。</p><p class="ql-block">陪走: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p><p class="ql-block">​一起走,不参加任何比赛。</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成功?</p><p class="ql-block">1.因为相信</p><p class="ql-block">2.因为责任</p><p class="ql-block">3.因为温暖</p><p class="ql-block">4.因为好玩</p> <p class="ql-block">教育价值:</p><p class="ql-block">收获成长、自由、幸福</p> <p class="ql-block">教育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幸福感(当下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治愈能力对于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性,这将对我今后的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在这场培训活动中,我看到了“收获成长”、“获得自由”以及“获取幸福——教育的价值”这些主题标语,是教育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教育学,首先是心理学。</p><p class="ql-block">所以,教育是陪伴。</p> <p class="ql-block">什么叫做成长?走向幸福完整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灵的成熟与完善。</p> <p class="ql-block">人格:</p><p class="ql-block">1.性格(天生的,血性)</p><p class="ql-block">2.品格(后天)</p><p class="ql-block">3.资格(活着主体感里,让你看见他的存在感 比如:烫发)</p><p class="ql-block">4.角色(问题群体第一是教师,警察,行政干部 因为只有自己的地位没有他人的地位)角色影响孩子心里健康(早恋,分班,不喜欢班主任)</p> <p class="ql-block">接地气的教育(村庄)</p> <p class="ql-block">团队可以取长补短</p> <p class="ql-block">立场——关系——教育</p> <p class="ql-block">人格信任关系: 是由家长(亲子)自己破坏的。</p><p class="ql-block">沟通与对方: 倾听 中立 延续</p> <p class="ql-block">解决问题背后——未被关注、未被满足的需求。是因为我们头脑里的标准定义了问题。</p> <p class="ql-block">心理安全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关注学生的心理冲突并及时化解心理冲突,将有助于孩子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p><p class="ql-block">心理安全解决了,学校安全就解决了!</p> <p class="ql-block">对待问题学生——帮助比转化更重要;共情比感化更重要;建构比改变更重要;保护比教育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赋能讲座,这个主题贯穿了整个讲座,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校园欺凌的三大预警,让我明白了预防校园欺凌的重要性。只有及时发现并化解冲突,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动就有收获: 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换位思考)</p> <p class="ql-block">安全了,关系才会发生, 教育才可能发生。教育本身就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p> <p class="ql-block">如果让博士教育孩子,孩子都可以考上博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教育设计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优秀≠成功≠幸福</p><p class="ql-block">家庭人际关系: 现在,家庭功能已经改变。</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只有与自己过不去,才会与其他过不去。</p> <p class="ql-block">“完整的父母人格,才有完整家庭教育,才会有幸福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父母责任: 无条件保护孩子长大。</p> <p class="ql-block">抑郁症青少年家庭前三名: 教师 医生 公务员(职业病控制欲)。</p> <p class="ql-block">建构关系</p><p class="ql-block">关注主体: 安全感</p> <p class="ql-block">大人只需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其他孩子都比大人强。</p> <p class="ql-block">好孩子是我们定义的,幸福是她自己感觉出来的。</p>